孙昶
干净整洁的村中柏油路、水面清澈的荷花池、街道两旁盛开的鲜花、设备完善的健身乐园……走进顺义高丽营镇一村,犹如到了大花园,让人顿感心旷神怡。
进入到村子里,记者发现有的村民家门口悬挂着金灿灿的三块牌子,分别是“一村党员户”“村规民约星级户”“村规民约‘五个十佳示范户——绿色生态之家”。
原来,高丽营镇一村借助着三块牌子,促进“村规民约”的落地执行,成风化人、润物无声,实现了治理到善治的升华,村域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强化。
从昔日的“软弱涣散村”到入选2016年度“六星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北京最美乡村”,高丽营镇一村的巨变只用了两年。
党员作用列首条
顺义区高丽营镇一村,紧邻京承高速,村里共有398户、1200人,其中党员73人。
去年在修订村规民约时,恰逢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经过村“两委”、全体党员、村民代表集体讨论,经过“三上三下”,最终形成只有5项内容的“村规民约”。其中既有党员干部做表率、精神文明建设等引领性条款,也有环境整治等约束性条款。一村党支部书记庞强向记者解释,村规民约早就有,可看着那厚厚的一本,他自己都记不住里面的内容。于是,他借助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契机,组织全村党员研讨,征集村民意见,最终将“村规民约”简化为短短的5条。其中,第一条和第二条不会改变,即党员明职责、亮身份、做表率,争当“五好党员”和村民争创“五个十佳”(精神文明、敬老孝老、教子有方、绿色生态、遵规守制之家),其他3条根据具体情况酌情更改。“党员要时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村民就会心服口服,因此,把对党员的要求写进第一条十分必要。”庞强说。
“五个十佳”是五种荣誉牌子,每年每类评选10户,共50户,并给予荣誉表彰和物质奖励。全村300多户人家为了评上“五个十佳”,在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唯恐落后他人。“挂上这牌子可没那么简单。你想要评其中一个最佳,其他四样也一样不能违反,否则牌子也不会给你。”庞强介绍。
一村有着“戏曲之乡”美誉。村里拥有一个由30多名成员组成的评剧团,评剧团把“村规民约”谱成评剧,“评剧团演出时教乡亲们学唱,‘村规民约一下子就生动了,乡亲们就自觉地遵照执行了。”庞强说。
“村规民约”修订实施后,每月由村里德高望重的5位村民对每户进行“星级户”月考评,并将评比结果直接公示在各户门前。村规民约星级户的牌子上有12个小方格,代表12个月,如果当月评选合格,就会在对应的方格里贴一颗红星。而且到了年底,村民们还会积极争取精神文明之家、敬老孝老之家、教子有方之家、绿色生态之家和遵规守制之家。这项评选工作每年开展一次,每类评选10户。村“两委”会为当选的家庭悬挂“五个十佳(家)标志牌”。
党员身份亮出来
為让党员做表率,让“村规民约”落实处,一村党支部要求党员佩戴党徽,党员户家门口悬挂“党员户”标牌。是党员就要公开自己的身份,时刻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哪个是党员、谁家有党员,乡亲们一眼就能看出来。”庞强解释。
庞强告诉记者,“我们的所有党员都签订了承诺书,要为村容村貌整治带好头。”“这可是动真格儿的。”76岁的梁玉顺是村里的老党员。从去年开始,他家门前就多了一块金色标志牌,上面是鲜红的党徽标志和“一村党员户”几个大字,“街坊四邻都瞅着呢,做得不好,让人说道!”
一年多前,梁玉顺还没这份心气儿。村里整治臭水沟,要把各户在臭水沟两侧的边角菜地收走,统一做成绿化景观,梁玉顺家紧挨着臭水沟有1亩多菜地,心里老大不乐意。“我还找村委会理论去了。”老人挺不好意思地说道,“当时就惦记着自家菜地里那点儿茄子、黄瓜、豆角,压根儿没意识到自己是党员,在村庄环境治理上要带头这件事。现在想想挺惭愧,臭水沟治理了,全村人受益。改成的荷花塘都成我们村景点了。如果人人都把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撒手,这变化就不会有了。”
亮明党员身份后,梁玉顺处处对自己和家人严格要求。按照新修订的村约,宅基地以外不允许乱堆乱放、私搭乱建。梁玉顺第一时间清走了房前屋后的柴草垛,还上门劝说自家侄儿,把房前堆放多年的杂物全部清走。
党员带头,从清理自家门前的堆放物开始,改善村子里的环境卫生。以前的一村是晴天满街土、雨天一脚泥。这两年,通过党员带头、群众支持,街道整洁了、绿化多了。现在,村里统一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规定每天8点前,各家各户把垃圾桶放门口,由村保洁员统一上门收集;党员带头沿街道两侧垒花墙4000米,村里植树8000多株,绿化面积13000多平方米;1600多米长的臭水沟变成了荷花池和多个健身场所。
党员带头拆火炕
去年10月底,高丽营镇一村“两委”召开第10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会,会上,村党支部书记庞强传达了上级对一村作为煤改电试点村的指示精神及工作要求。村党支部要求全体党员在“煤改电”工程中明职责、亮身份、做表率,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带头不烧煤不烧炕。会上,全村党员纷纷签下了党员承诺书。
会后不久,27岁的党员宋乐,带头将家中的燃煤炉具拆除,换用空气源热泵取暖,随后,他又多次给父母做工作,将家里使用多年的吊炕拆除,换上了清洁能源。
村里号召村民拆火炕,可烧火炕是村民长久以来的习俗,要让村民割舍比较难。村里就用大喇叭通知各户,把柴火交到村里堆放点,党员们纷纷带头把自家的柴火送到了指定地点。为了适应村民长期睡吊炕的习惯,村里联系了水暖毯厂进村,村民每人补贴100元购买。水暖毯温度不比热炕低,使用时间还能自由调节,比过去烧柴火划算。在党员们的带动下,用电采暖和水暖毯的人越来越多,烧炕取暖的人越来越少。去年12月底前,全村将收集上来的300多吨柴火全部运到了一家工厂加工生物质燃料。采暖季结束后,村民开始陆陆续续拆掉火炕。
“‘无煤村很快就变‘无烟村了,一村又上了一个台阶!”庞强说,‘村规民约不会一成不变,根据村庄变化还要不断修订,增加新的内容。去年村里实施的‘煤改电,不许烧煤烧炕,将会增加到‘村规民约中。但无论‘村规民约怎么改,“党员明职责、亮身份、做表率”这一条永远不会变,并作为引领性条款永久保留在第一条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