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怡 熊太农 薛泽凡
摘要:部队是担负国家安全和执 行军事任务高度集中而且危险性很高的特殊组织, 平时因特殊地理、特殊环境、特殊职业要求以及高 强度训练会出现不同的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和 训练伤病。作为基层部队中的医学科研的发展中,需要明确遵循人体医学科研活动的通行准则,其中主要是包含着研究方案须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与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然后分析了基层部队医学科研现况:基层部队医学科研形势;基层部队医学科研的特点,最后分析了基层部队医学科研发展的措施:精准组织领导;健全科研管理制度;优化科研环境;加强组织协作。
关键字:基层部队;医学科研;发展;趋势;
伴随着军队现代化的发展,基层部队医疗卫生单位作为战创伤、训练伤、多发病等救治最紧密、最前沿的保障单元,为了能够适应当前形势的任务以及未来战场救治相关的和后勤保障的工作,开拓较多的新的医学领域,需要新的技术应用领域。由此,近期在进行在短期的某部门的基层之中实践之中,加强短期的军事医学科研工作,需要多方面的科研过程,需要提升官兵和科研人员的配合。
一、遵循人体医学科研活动的国际通行准则
大部分的官兵人员的文化水平处于较高的水平,由此,在集体生活之中个有着大部分的交流的环境,在官兵的主观的人真配合之中,才能够有着真实可信的内容。
(1)研究方案须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医学伦理委员会根据《赫尔辛基宣言》对方案进行审查,确保研究方案不损害受试者的利益。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的研究方案明确了伦理上的合法性,是在向受试官兵解释研究方案时首先应明确的内容,也是所有临床医学科研活动准入的基本要求。
(2)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的知情同意书,应详细告知受试者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受试者的权利和义务等,得到受试者同意后,需要受试者亲笔签名,并与原始数据资料一同保存至此次科研活动结束后的3~5年。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是科研活动合法性的保证。
二、基层部队医学科研现况
(1)基层部队医学科研形势。当前按照军队现代化的建设以及未来的大部分的战争的需求和特点的发展,由此,需要不断以应用较新的科学和技术为特点,面向新的基层部队和当前的临川的发展,由此,需要为基层部队的伤病而能源服务。基层部队医学科研应不断探索总结军事医学领域实用技术和流行病、多发伤(病)的一般规律,应用现代医疗技术的新方法、新成就进行基层部队的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为部队提供平、战时伤病防治和防护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药材、新装备。当前,大部分的任务比较沉重需要承担大部分的基层的任务,由此,作为基层的部队进行课题的研究的过程中,有关于急诊的任务项目较少。
(2)基层部队医学科研的特点。研究目的具有着直接性,基层部队的医学科研的研究目标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突出基层部队的医学的研究,由此,着重于解决官兵切身利益的疾病的防治的难题;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基层部队医学科研研究对象的群体主要是军队官兵;研究的适应性,由于基层部队成员的变化,独生子女成为基层官兵的主体,文化素质也越来越高,身心健康的卫生需求也逐年升高。医疗保障人员比较分散,相对不足,而且保障任务比较重,医学科研必须是在繁忙的防病、治病、训练伤救治以及其他任务(如施工、生产、巡逻)保障部队前提下进行研究的,科學研究环境不太稳定;研究条件的独特性,部队是科学研究的开展的主要舞台,由此,有着大部分的特殊性的问题,在医学研究中必须顾及到军队的特殊性,医学研究努力以未来的新概念的武器应用和高技术的战争条件,应用到组织卫勤保障和快速的反馈。
三、基层部队医学科研发展的措施
(1)精准组织领导。对科研工作的领导,主要体现在掌握与制定科研政策、组织协调、检查落实,在人力、财力、物力及时间上予以倾斜和保障。尤其是在制定本单位科研政策上,要注意有利于调动卫生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2)健全科研管理制度。为搞好科研管理工作,基层部队医疗卫生单位必须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如科研工作制度、经费使用制度、科研课题设计、审批制度及科研仪器、设备、动物购置、饲养管理制度等。
(3)优化科研环境。为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在人力、财力、物力(仪器、设备、试剂、材料等)上,给予倾斜和重点保障。由此,加强科学建设的力度,其中建设良好的科研平台,有条件的单位需要设立较好的专门研究的实验室,并且配备相应的科学研究的仪器,由此,促进科学研究人员能够解决实际其中的问题,激发科研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之中。
(4)加强组织协作。加强与上级医院合作,与医院较先进的仪器设备、科研能力较强的人才团队形成优势互补,对部队常见病、流行病、战创伤防治等方面展开相关研究。适当加强与军事院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在卫生勤务、新战术卫生救治保障、卫生器械应用等方面适当开展比较先进、特色比较突出、对战争环境下卫勤比较有影响的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1]刘静,李琳琳,尹磊等.基层部队卫勤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6):439-441.
[2]邱晨,王毅欣,师文文等.基层部队卫生士官对中暑防治认知的质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8):27-30.DOI:10.3969/j.issn.1008-9993.2016.08.006.
[3]谢红,梁艳,郑林林等.基层部队系统化健康管理与自我健康管理的优化对策探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5,(10):1003-1004.DOI:10.3969/j.issn.1673-6966.2015.10.036.
[4]冯辉,潘裕亮,崔景辉等.基层部队卫生机构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训练与考核标准解读[J].医疗卫生装备,2017,38(3):139-141,144.DOI:10.7687/J.ISSN1003-8868.2017.03.139.
[5]王志斌,温涵泳,吕扬阳等.某区基层部队卫生机构医用放射防护工作现状与对策[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4,32(3):263-264.
[6]龙冬梅,杨显君,杨川莉等.基层部队心理卫生服务调查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4,(10):1156-1158.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4.10.050.
(作者单位:武警后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