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诗 何志国 张天逸
8月28~31日,随州市专用汽车考察团赴十堰、襄阳、湖南长沙、福建龙岩、江苏扬州等4省5市考察学习了这些省市地区的专用汽车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他们入园区、走企业,博观而约取,积极汲取他们发展中的宝贵经验,他们开拓视野、提升素质,为加快专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的步伐、加速建设随州专用汽车产业特色增长极汲取营养。
有制造向智造转型
考察团一行参观了三一重工18号厂房。该厂房为亚洲最大智能化花园式车间、全国首批智能制造项目示范基地。厂房内物流、装配、质检各环节都实现了自动化,1个订单可逐级快速精准地分解至每个工位,可l小时下线l台泵车,5分钟下线一台挖机。
在全球制造业向工业4.0迈进之际,三一重工也在积极谋求智能化转型,该公司自主研发了大数据储存分析平台,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我们对销售在外的设备进行联网,每天产生数亿条数据,这些数据帮助我们不断提高研发服务水平,赢得市场。”三一重工副总经理、湖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克军说。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任务和重点之一。目前,随州市企业也在向智能化转型,加速推进技改扩能,齐星、恒天、东风车轮等多家企业涉足智能化领域,智能化渣土车、智能化吸污车等产品得到开发和应用。随州市经信委主任徐光喜介绍,今年将加快发展车联网、大数据、云平台、工业机器人等技术,推进产品更新换代,力争填补国内空白产品达到45个。
重汽华威总经理陈勇表示,将认真学习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注重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通过智能化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和附加值。
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参观中,福建海德馨汽车整整一面“专利墙”给考察团留下深刻印象。海德馨拥有近400项专利技术,产品从各类应急电源车逐步发展到声光驱散车、通讯指挥车等系列抢险救援产品。福建侨龙经过十几年探索积累,研发成功“龙吸水”系列应急吸排水抢险专用车,拥有60多项专利技术。考察团对两公司坚持创新驱动,不求“大而全”,但求“专而精”的理念称赞不已。
长期以来,随州专用汽车产业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产品同质化、技术空心化、品牌竞争力弱的问题,专用汽车企业普遍缺乏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产品雷同且大多定位于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为扭转这一现状,随州市力推专用汽车制造向创造转变,提高产品附加值,坚守工匠精神,打造名牌精品。
“这次考察,看的所有产品随州都能做,但全都存在差距。”随州市汽车办主任胡学勇说,“下一步我们将建立建全激励机制,引导随州专用汽车企业进行创新,各有专长、各有特色,在各自的专长领域里以新技术、新产品占领市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厦工楚胜总经理徐正刚说,随州专用汽车企业要坚持创新驱动,把产品做精、做专、做特,实现“差异化”发展。齐星车身总经理程涛说,要转变观念,提升格局,学习品牌营销、品质营销的做法。 有生产为主向生产服务融合转型
专用汽车之“专”,不仅要求产品具有卓越的品质,及时高效的服务也至关重要。三一重工的成功,除了技术优势外,优质高效的服务也是重要因素。
中联重科建设了移动营销售后服务平台,将设备与服务调度中心及快速反应团队无缝连接,为客户提供24小时的贴身智能服务。三一重工对所有出厂设备、售后服务车辆和售后工程师都安装配备了智能终端,当客户的设备发生故障时,公司可以就近调遣工程师、配送配件,不但提高了服务质量,而且节省了服务成本。“很多企业觉得售后是负担,但我们的售后是盈利的。”张克军说。
当前,随州大多企业常常止于“销售”,“就是一锤子买卖,卖掉就了结”。要想赢得更大的市场,随州企业必须学习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站在战略高度,使服务名副其实地成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服务,不仅仅是“售后服务”,制造与服务的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福建侨龙、海德馨等专用车企业已开始从应急装备制造商向应急方案服务商转型,龙马环卫也由单一的环卫装备制造转向“环卫装备制造+环卫产业服务”协同发展。不仅提供装备,而且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成为新的蓝海。制造与服务融合,向服务要效益成為这些企业制胜的法宝。
在服务上“做文章”,大有可为。随州专用汽车企业在向客户提供高品质产品的同时,也应把服务作为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以获取更大的利益空间。徐光喜说,要更好地在专用汽车后市场发力,把“服务”作为盈利点,延伸专用汽车的产业链。恒天新楚风副总经理王运江说,同样的商品比价格,同样的价格比质量,同样的质量比服务,服务能创造更多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