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杰 张桂阁 吴明泉 李娜 邱牧 刘秀菊 李洪霄
摘要开展聊玉23号机械单粒播种方式、机收时期、氮磷钾肥配比、“一防双减”、种肥同播和籽粒灌浆特性的试验,结果表明应按75 000粒/hm2机械单粒播种,播种后105~110 d机械收获,氮磷钾肥配比2∶1∶2,授粉结束后用直升机喷施混合药剂防治后期病虫害,用玉米专用控释肥600 kg/hm2种肥同播,吐丝51 d后的灌浆速率、脱水速率明显变小。从做好备播工作、机械单粒播种、种肥同播、节水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和机械适期收获等方面介绍了聊玉23号简化栽培增产增效技术。
关键词简化栽培;增产增效;聊玉23号
中图分类号S5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09-0041-04
Study on Technology Integration of Increasing Yield and Benefit for Liaoyu 23 Simplified Cultivation
LI Xuejie,ZHANG Guige,WU Mingquan et al
(Liaoche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iaocheng,Shandong 252058)
AbstractThe study carried out the test of mechanical single grain sowing way,mechanical harvesting period,the ratio of NPK fertilizer,spraying way,seed manure simulcasting,grain filling properties for Liaoyu23.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e should take mechanical single grain sowing way according to 75 000 grains/hm2,mechanical harvest after sowing 105-110 days,apply the ratio of NPK fertilizer 2∶1∶2,use helicopters spraying mixed medicament control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the later period after pollination,seed manure simulcast by using the special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600 kg/hm2 for corn.In those cases,grouting rate and dehydration rat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spinning 51 days.The technology of increasing yield and benefit for Liaoyu23 simplified cultivation was introduced from the aspects of preparatory work,mechanical single grain sowing,seed manure simulcasting,watersaving irrigation,disease pest and weed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mechanical harvesting in time.
Key wordsSimplified cultivation;Increasing yield and benefit;Liaoyu23
聊玉23號是由聊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玉米品种,2013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农审2013009号,具有熟期适宜、耐密性好、抗倒抗病、高产稳产、适宜机收等特点。当前我国农村存在劳动力转移、田间管理跟不上、传统精细栽培技术过于费工费时、种植玉米经济效益低[1-2]等问题,亟需与玉米品种配套的简化栽培技术。
为使农民种植聊玉23号既获得较高的产量,又尽可能地减少投入,聊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依托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玉米产业创新团队聊城综合试验站和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开展了聊玉23号简化栽培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研究和推广。2016年9月25日,经有关专家对10处聊玉23号简化栽培增产增效技术示范田测产验收,平均产量11 329.5 kg/hm2。现将聊玉23號简化栽培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介绍如下。
1配套栽培技术试验
1.1机械单粒播种方式试验
聊玉23号的最佳收获密度为66 000~67 500株/hm2,据此安排3种机械单粒播种方式:全株距播种,即按67 500粒/hm2、行距60.0 cm、株距24.7 cm播种;比全株距增加10%种子量播种,即按75 000粒/hm2、行距60.0 cm、株距22.2 cm播种;半株距播种,即按135 000粒/hm2、行距60.0 cm、株距12.4 cm播种,出苗后按株距24.7 cm定苗(留一去一),每种播种方式面积1 333.40 m2。
由表1可知,半株距播种、比全株距增加10%播量播种方式的收获穗数符合预期收获密度,产量分别比全株距播种方式增加14.68%和12.35%。虽然半株距播种方式产量最高,但不宜推广,是由于播种量加大,成本增加;出苗后还要定苗,工作量加大;在实际推广过程中,老百姓未拔除多余的苗,导致部分地段太密,超过了聊玉23号的最佳密度,产量反而不高。因此,生产上应大力推广比全株距增加10%播量
1.2机收时期试验
麦收后及时机械单粒播种,设置4个机收时期,即播种后100、105、110和115 d收获,以播种后100 d收获作为对照(CK),每个时期收获666.70 m2。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
由表2可知,随着机收时期的延迟,收获时籽粒含水量越来越低,从播种后100 d的32.2%降到播种后115 d的25.5%;倒伏、倒折率越来越高,播种后115 d收的明显高于其他3个机收时期的;千粒重持续增加,播种后110 d增加缓慢;机收损失率先呈降低趋势,播种后115 d的机收损失率增高,与其倒伏、倒折率上升有关;产量以播种后110 d收的最高,比对照增产11.17%,其次是播种后115 d收的,增产9.22%。本着“既保证玉米收获最高产量,又不影响小麦适期播种”的原则,建议聊玉23号于播种后105~110 d机械收获。
1.3氮、磷、钾肥配比试验
设置3种肥料(氮、磷、钾肥),每种肥料4个水平,共14个处理(表3),以处理C10作为对照。每个处理(小区)种植10行,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行长4.0 m,行距60.0 cm、株距24.7 cm,小区面积24.0 m2,小区间以畦埂相隔。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重复间留1.5 m的隔离观察道。氮肥选用缓释尿素(N≥46.2%)、磷肥选用过磷酸钙(P2O5≥16.0%)、钾肥选用农业用硫酸钾镁(K2O≥22.0%、Mg≥11.0%)。6月19日播种,机械开沟,人工双粒点种。7月7日按照试验设计将14个处理42个小区需要的氮肥、磷肥和钾肥分别称重、混匀,人工追施。
由表3可知,无论是3种肥料全施,还是只施其中的2种肥料,其经济系数都比3种肥料全不施的处理C10明显提高,穗部性状得到了显著改善,果穗变长、变粗,秃顶减小,穗粒数增多,千粒重提高,增产极显著。处理C2、C8、C7的产量居该试验前3名,分别比对照C10增产31.21%、28.78%和2670%;处理之间的产量有的差别很小,说明单独增加1种或2种肥料施用量,增产效果并不显著,3种肥料应合理配比。聊玉23号产量10 500 kg/hm2以上,需要纯N 300 kg/hm2,P2O5 75~150 kg/hm2,K2O 300 kg/hm2,生产上应根据土壤中N、P2O5、K2O的具体含量,确定各自的施肥量。
1.4“一防双减”试验
设置3种喷药方式:直升机喷药防治;背负式喷雾器人工喷药防治;不喷药防治作为空白对照。喷药时间为授粉结束后的8月10日。用药种类:杀虫剂高效氯氟氰菊酯、甲维盐,杀菌剂苯甲·丙环唑,三者混合均匀后一次性喷雾。参考孙明海等的方法计算防虫效果和防病效果[3-6]。
由表4可知,与不喷药相比,直升机喷药和人工喷药对聊玉23号生长后期的蚜虫、玉米螟、棉铃虫、弯孢菌叶斑病等主要病虫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两种处理玉米分别比对照增产6.98%和5.31%,均达到显著水平。与直升机喷药相比,人工喷药的用工多、田间操作困难、喷药不均匀,故应在生产上大力推广直升机喷药防治。
1.5种肥同播试验
试验安排3个处理:①玉米专用控释肥(N∶P2O5∶K2O=28∶7∶9)600 kg/hm2、种肥同播;②同养分含量的普通复合肥600 kg/hm2、种肥同播;③同养分含量的普通复合肥600 kg/hm2,60%种肥同播、40%大喇叭口期追施。小区面积66.67 m2,6行区,行距60.0 cm,重复3次,随机排列。小区间以畦埂相隔,重复间留1.5 m的隔离观察道,成熟后收中间3行计算籽粒产量。6月14日种肥同播,密度67 500株/hm2,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
从表5可看出,处理①的倒伏、倒折百分率明显低于处理②、③。与处理②相比,处理①的穗粒数较多,千粒重提高,增产11.98%,差异极显著;处理③较处理②增产9.16%,差异也极显著。处理①和处理③产量差异不显著。一般大田生产条件下,利用玉米专用控释肥进行种肥同播,生育期内不再追肥,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
1.6籽粒灌浆特性试验
试验品种为聊玉23号与DH605(当前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播期6月16日,麦后抢茬直播,机械单粒播种。小区为4行区,行长10.0 m,行距60.0 cm、株距24.7 cm,密度67 500株/hm2,小区面积24.0 m2,重复3次,四周种植保护行。参考冯汉宇等的方法计算籽粒灌浆速率、脱水速率[7-9]。取样日期9月1日(吐丝后22 d)、11、21、30日和10月3日(收获期)。
由表6可知,聊玉23号的灌浆速率、脱水速率和DH605的变化规律基本是一樣的,灌浆速率9月11—21日最高、9月21日后减缓,脱水速率9月21日前大、9月21日后变小。但聊玉23号的平均脱水速率高于DH605,表明聊玉23号比DH605的籽粒脱水快,收获时的籽粒含水量比DH605的低,这和实际测得的2个品种的籽粒含水量是相符的;聊玉23号9月30日(吐丝后51 d)后的灌浆速率、脱水速率明显变小,表明此时聊玉23号已经基本成熟。
2简化栽培增产增效技术
2.1播前准备
2.1.1
种子准备。选用符合国家标准且用优良种衣剂包衣的聊玉23号一代杂交种子,播前在阳光下晒1~2 d,杀灭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提高种子发芽率。
2.1.2
提高小麦收获质量。采用带秸秆切碎和抛撒功能的联合收割机机收小麦,同时秸秆切碎还田,并抛撒均匀。小麦收获时低留茬,根茬高出地面不超过20 cm。
2.1.3
选用适宜玉米播种机械。选用带有施肥装置的转勺式或指夹式玉米精播机械,该机械的机架和开钩铲的强度要大,以确保播种过程中行驶速度和播种质量均匀一致。
2.2机械单粒播种
小麦机收、秸秆切碎还田后立即免耕贴茬单粒播种玉米,播种密度75 000粒/hm2(行距60.0 cm、株距22.2 cm),确保收获密度67 500株/hm2左右,以最大发挥聊玉23号的增产潜力。播种时尽可能做到播深3~5 cm、深浅一致、行距一致、覆土一致、镇压一致,防止漏播、重播或镇压轮打滑。
2.3种肥同播
播种同时追施肥料,建议选用玉米专用缓(控)释肥600 kg/hm2,与种子行间隔8~10 cm,防止烧种和烧苗。缓(控)释肥能够满足夏玉米生长不同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保证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均衡发展,降低株高与穗位高[10-14],增强抗倒伏能力,改善玉米的产量構成要素,提高产量。
注意砂土地不宜采用种肥同播一次施肥,以免后期脱肥早衰降低产量,创建高产田,应在大喇叭口期再追肥1次。
2.4节水灌溉
播种时如果墒情不足,应适当浅播,播后立即浇“蒙头水”,保证底墒充足、种子尽早萌发和培育壮苗。不能先灌溉再播种,否则会影响播种机械下地,耽误聊玉23号的最佳播种时间。
浇水时先把输水管带铺到地的最里面,浇完最里面一部分地后,抽出一段管带,再浇下一部分地,依次把整块地浇完,这种浇水方法称为“人工节水灌溉”,和传统大水漫灌相比,浇水快且省水。玉米生长期间如遇旱情,也可采用这种方法灌溉。
2.5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玉米幼苗3~5叶期使用安全型的玉米苗后除草剂,与杀虫剂混合喷施,减少喷药次数,既灭草又治虫。
每年的8月上中旬,正值玉米授粉后的籽粒建成时期,也是害虫发生高峰期和病害发生初期,选用杀虫剂高效氯氟氰菊酯、甲维盐等,杀菌剂苯甲·丙环唑等,混合均匀后由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采用新型施药机械,如直升机和其他高效飞行器航化作业一次性喷雾[3],防治玉米中后期多种病虫害,减少后期穗虫基数,减轻病害流行程度,保护玉米植株正常生长,提高叶片的光合效能,实现玉米增产增效。
2.6机械适期收获
播种后105~110 d籽粒乳线基本消失时机械收获,播种较晚的地块应在不耽误下茬小麦播种的情况下推迟到10月10日左右收获,降低机收损失率,确保丰产丰收。
收获后及时晾晒,安全贮藏,防止霉变,保证人、畜利用安全。
参考文献
[1] 吕趁义,李定元.夏玉米简化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12(7):74-75.
[2] 秦玉芬.夏玉米简化栽培高产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3,29(10):24-25.
[3] 孙明海,孔德生,惠祥海,等.新型药械在夏玉米“一防双减”中统防统治示范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14,34(12):56-59.
[4] 张友慧,易旭辉,饶平,等.恩斯特龙TH28直升机防治杨树食叶害虫试验[J].湖南林业科技,2011,38(4):42-44.
[5] 肖宾.飞机防治马尾松毛虫飞行高度对防治效果的影响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17):147-148.
[6] 黄芳.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2013(1):90-92.
[7] 冯汉宇,孙健,周顺利,等.2种熟型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产量关系的比较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7,22(S1):135-139.
[8] 南纪琴,肖俊夫,刘战东.黄淮海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1):106-110.
[9] 高树仁,王振华,王云生,等.不同类型玉米生育后期子粒含水量变化和干物质积累速度差异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8(2):8-10.
[10] 陈东义,王伟,胡素文,等.豫东潮土区夏玉米高产创建简化施肥技术应用效果[J].农学学报,2016,6(9):48-51.
[11] 李伟,李絮花,李海燕,等.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混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2,38(4):699-706.
[12] 任翠莲,马银丽,董娴娴,等.控释尿素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35(2):12-17.
[13] 王宜伦,李潮海,王瑾,等.缓/控释肥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4):254-257.
[14] 王宜伦,卢艳丽,刘举,等.专用缓释肥对夏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5(1):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