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腾轩
据警方最新通报,南京南站公然猥亵事件中的受害女童已经在当地妇联部门的陪同下返回家中,犯罪嫌疑人段某对其违法行为供认不讳。此次事件之所以受到公众的持续关注,我想其区别于传统猥亵儿童案的特殊之处有三:首先,这是发生在“兄妹”之间的性侵行为;第二,此行为是在其父母在场并知情的情况下实施的;最后,此行为发生在车站候车室,即实施于大庭广众之下。公众在网上议论最多的就是对事件法律定性的问题。男孩基于兄妹关系的“随意”行为,如果事先征得女童同意是否构成犯罪?有无从轻减轻的量刑情节?父母的放任态度,又该如何评价?
毋庸置疑,法律无疑是保护儿童权益的重要手段。我国《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第25条明确规定,对未成年人负有特殊职责的人员、与未成年人有共同家庭生活关系的人员,实施猥亵儿童犯罪,不仅应当从重处罚,更要依法从严惩处。并且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针对不满14周岁的儿童实施猥亵行为,即便征得对方的同意同样可以构成猥亵儿童罪。可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施暴者是有法可依、执法有据的。
事件中,中年父母对儿子猥亵“养女”行为置若罔闻、听之任之,让人既愤怒又费解。或许是因为无知,或许是因为习惯,他们选择了沉默。父母在预防儿童受侵害问题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是孩子远离侵害的第一道防线。父母的沉默看似是对孩子名誉的维护,实际上却是对儿童心灵的二次伤害,也会使犯罪者更加肆无忌惮、胡作非为。
受传统文化影响,国人谈性色变,学校和家长对儿童性教育的缺失往往是导致儿童性侵案的根本原因。儿童权益保护的最好阶段是预防,只有重视和加强儿童的性教育,防患于未然,才能從根本上降低儿童性侵发生的可能性。
儿童权益一旦受到侵害,如何才能使他们的身心伤害降到最低?这就不仅仅是简单的侵权案件,而涉及到了儿童生存、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要依靠法律和司法途径解决,还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公益组织、政府职能部门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