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十一”狂欢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

2017-05-28 02:40郝昱
网信军民融合 2017年6期
关键词:双十一电商数字

◎郝昱

2017 “双十一”落下了帷幕,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活力再次令世人惊叹。不过,“双十一”的火爆仅仅是中国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现实写照之一,整个社会仍需不断提升对数字经济变革的认识和实践水平,释放更强经济潜力与实力。

从校园“光棍节”到全球购物狂欢日,“双十一”只是中国数字经济的缩影。

“光棍节”于上世纪90年代初诞生于南京高校,是校园趣味文化的代表之一,并逐渐形成了社会光棍文化:单身青年会在这一天用各类方式庆祝自己仍是单身一族,并充分表达对真爱的向往。2009年开始,11月11日这天成了电商以脱单为由的打折促销日,也称“双十一”。

别小看了这个打折促销日,效果有目共睹。据媒体报道,今年“双十一”存在较显著的消费升级趋势。截至11月11日24时,天猫交易额达1682亿元;11日0时至2时,京东3C“疯狂2小时”总销量突破361万件,同比增长135%,京东的黄金销售额增长26 倍,钟表当天售出40 万只,Armani 销售同比增长27倍,燕窝增长近5 倍,高端按摩椅销售额增长超过4 倍,均价2000 元以上的高端吸尘器占品类销售的比例达到60%。

由于“双十一”的火爆,连扎根中国的洋电商也入乡随俗了很多年。2017年亚马逊中国第四届“海外购物节”在“双十一”期间销售也再创新高。11月11日当天亚马逊海外购销售额达到去年同期的近3倍。期间,海外购占全网交易额的比例达到21.9%,同比提升16 个百分点。

刚刚过去的2017年11月11日是“双十一”的8岁生日,它就像一个靓丽的“明星”。虽然是个“小学生童星”,但从出生到现在,它见证并带动了无数电商的崛起,它收获的不仅仅是刷新销售额历史记录,还吸引了海量忠实粉丝。更为惊人的是,在这个圈子混了8年,它仍未过气,所到之处粉丝前赴后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对粉丝需求的精准把握。

为更好满足粉丝日益提升的需求,不仅是各大电商,相关行业也必须在备战过程中积累经验,亮出自己的“杀手锏”。

相信大家对每年“双十一”网上发布的快递爆仓图片印象深刻。将海量订单快速精确收派,对物流体系的稳定运营来说是巨大的考验。不过事实证明,中国物流企业经得起考验。

今年“双十一”期间,顺丰投入航空运能近7000吨,在峰值日新增支干线车辆2万多车次,新增高铁线路约200条,并根据货运量及时效要求启用铁路资源。圆通速递通过大数据进行车辆资源整合,除临时租用车辆外,还要收集支干线和收派车辆的租用信息,以备使用。

2017年11月11日24时,天猫交易额达1682亿元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百世汇通提前根据往年旺季快件量预测和历史流量流向趋势分析,做好旺季配送调整计划。使用班车信息系统和现场监测简报制度,完善各地流量流向反馈预警机制,按照中转线路单方向流量达到整车50%预警,70%提前调整直发,前置缓解中转节点压力。通过网点班车直发末端分拨方案,缓解中转节点压力,提升中转效率。

当然,对于备战“双十一“的物流企业而言,科技无疑是第一运输力。今年,京东物流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和AI等技术提升业务量预测能力,在城市、区县网点的维度上预估业务数据,以合理、高效地调配运力资源;京东物流提出了无人科技、多样服务、数据驱动、协同开放等四大策略,来全面提升用户体验及商家体验。其中,无人科技和数据驱动在调配运力方面都有应用。目前,京东已实现仓储、分拣、运输、配送、客服全供应链环节的无人化,大促期间这些无人科技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其实,人工智能也在“双十一“各个环节扮演了重要角色。

苏宁的智能客服“苏小语”能够实现文本语音识别、多轮对话、信息收集、情绪监测等功能,并提供包括查询天气、充值话费、视频点播、商旅服务、趣味互动等多项服务;另外,阿里的机器人设计师“鲁班”,在“双十一”前学习了数百万设计图像,可以根据运营提供的产品元素智能生成海报,速度达到每秒8000张,整个双十一期间共设计完成超过4亿张;京东在金融板块协同性基础上,加大了深度学习、图计算、生物探针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构建出3万个风控变量,500多个风控模型,5000多个风险策略,5千万个黑灰名单,能够对申请欺诈、信用欺诈、账户盗用、洗钱、羊毛党、虚假交易等行为进行有效防范,实现无人工审核授信和放款。

一线二线城市电商促销火热的同时,农村电商促销紧跟城市步伐,“玩”出了潮流。数据显示,今年的“双十一”农村电商迎来了大爆发,全渠道增速超3倍,农村电商跻身消费榜前五,咱乡里乡亲们的购买力着实惊人。

于是,美国、英国、泰国、越南等全球各地的消费者们纷纷走上“剁手”之路,从此中国买家不再孤单。

从校园“光棍节”到全球购物狂欢日,再到对相关行业发展的推动力,“双十一”让国人看到了网络信息化的能量,也注定让数字经济的种子散落在全国各个角落。不过,它只是中国数字经济的一个缩影,随之而来的是各行各业“互联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工作的迅速推进,中国正逐步走上具有自身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之路,愈发受到世界瞩目。不过,数字经济在改变中国百姓生活方式、促进消费升级与刺激制造业转型等方面的潜力还未完全释放。

抓住数字机遇,应对数字挑战,培育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在美国诞生的世界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掀开了人类迈向数字时代的大幕。上世纪60年代,作为一种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在硅谷的计算机产业、信息产业、互联网产业的助力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和腾飞。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市场跨界融合,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大力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使其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据统计,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2.4万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6.6%。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已达到69.9%,接近甚至超越了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另有统计显示,10年前,中国电商交易额不到全球总额的1%,如今占比超过40%,已超英、美、日、法、德5国总和;2016年,中国个人消费相关移动支付交易额高达79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1倍;过去5年间,中国互联网消费的复合增长率达到32%,排名世界第一,而美国仅为8%。今年上半年,《金融时报》网站评论称:“中国的数字经济已是‘全球先驱’”。

华盛顿时间2017年11月16日至17日,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办的第五届统计论坛在当地举行。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论坛的主题为“衡量数字经济”。来自联合国、IMF、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相关部门及知名高校的3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这是中国互联网企业首次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邀请参加论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部副主任加布列尔·基罗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并通过数字化来缩短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

如今的成果,源自中国对自身发展实际的清晰认识、对全球数字化机遇的敏锐把握。早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曾表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去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要着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推动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挥积极作用。” 同年,杭州G20峰会《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的签署,中国作为主席国,首次将“数字经济”列为G20创新增长蓝图中的一项重要议题。

数字经济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经济,整个经济系统的数字化、数字化技术下产生的商品和服务都涵盖在数字经济中。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重大发展战略,被认为是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虽然在走向中国特色数字经济道路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也应看到,中国数字经济有巨大潜力待挖掘,数字技术渗透传统行业的步伐刚刚迈出。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7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指出,我国数字经济目前发展有产业不均衡的问题。如,第一、第二产业数字经济相对滞后,而第三产业发展较为超前:2016年服务业中数字经济占行业比重平均值为29.6%,工业中数字经济占行业比重平均值为17.0%,农业中数字经济占行业比重平均值为6.2%。与此同时,企业在数字经济转型中的投入也呈现同一趋势:2016年我国第三产业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中间投入占行业中间总投入的比重为10.08%,而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该指标数值仅为5.56%和0.44%。

此外,产业间差距也是由于消费生产不均衡所致。目前,国内大量资本涌入数字经济生活服务领域,但数字经济生产领域技术和资源投入不足,距离创新、设计、生产制造等核心环节的实质性变革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据测算,2016年我国97个生产部门中ICT中间投资占比低于0.5%的部门高达55个。

令人振奋的是,中国发展数字经济不只停留在口头上,从中央到地方均在积极推进运用数字经济促进传统产业变革的路径,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和项目,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引擎,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

如果说过去的十年是紧跟互联网潮流,那未来的十年就是拥抱数字经济的时代,显而易见的是,数字经济已经在改变全球发展轨迹。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还在探索未来经济的数字化变革之路。时代前进的步伐从未停滞,中国正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抓紧新时代机遇,直面挑战,探索适合自身的数字经济变革之路。

猜你喜欢
双十一电商数字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答数字
数字看G20
电商下乡潮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