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公共图书馆流动图书车的服务方向

2017-05-27 13:46汤利芳
魅力中国 2016年38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汤利芳

【摘要】当前,图书馆事业得到了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怎样普及阅读,营造全民阅读氛围是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流动图书车下基层、入社区、进校园的方式,可以加大普及全民阅读宣传力度,提高大众全民阅读意识。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流动图书车;服务方向

2016年初,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在全国文化厅局长座谈会暨“十三五”规划工作座谈会上表示,“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主要任务之一是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力争到“十三五”末,基本建立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全民阅读”已被列为未来5年要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之一。

当前,图书馆事业得到了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怎样普及阅读,营造全民阅读氛围是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流动图书车下基层、入社区、进校园的方式,可以加大普及全民阅读宣传力度,提高大众全民阅读意识。

一、流动图书车的起源

流动图书车一般用装有书架和借书桌等设备的汽车,将图书馆的部分书刊资料定时定点地送到厂矿、农村或其他偏远地方,供读者阅览,并办理外借手续。 有时还开展宣传图书或普及知识的群众性活动,如举办朗诵会、图书展览、读者会议、座谈会等。一些图书馆除提供印刷型文献的流动服务外,还携带录音录像磁带、科技电影和放映设备到流通点播放。

中国最早的汽车图书馆是1953年在上海和北京建立的,到1989年7月,全国已有74个汽车图书馆。其中如广州图书馆的汽车图书馆在开办后的一年里出车282次,接待读者(外借) 2.7万人次。欧美国家汽车图书馆设备较为先进,通常是用拖车牵引的大型挂车,车厢内除服务空间 (包括书柜、柜台等)外,还有工作人员房间、洗手间、水暖系统、贮物间等,车内装有荧光灯、通风设备和电扇等,并可自行充电。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是指公共图书馆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在文献借阅、文献保存与参考咨询等传统阵地服务的基础上,利用館藏文献和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等条件,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服务领域,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使图书馆服务的广度与深度都得到延伸,从而使图书馆更加贴近和适应人们日常的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信息需求。其主要服务方式有3种:一是以流动服务实现服务方式的延伸;二是以合作办馆方式实现服务空间范围的延伸;三是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实现图书馆服务的网上延伸。

流动图书车是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一种方式。通过流动图书车下基层,入社区、进校园,实现了服务方式的延伸,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图书馆,认识图书馆,获得普遍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 流动图书车的需求分析

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为79.6%,较2014年上升1.0个百分点;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比2014年增加0.02本;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比2014年增加28.39分钟;人均报纸阅读量和期刊阅读量均有所下降。从调查数据可见,我国国民的阅读量是比较低的,特别是纸质书籍的阅读量,提高缓慢,这与各级图书馆的宣传方式和服务水平是密切相关的。

1、休闲地段人群的需求

在繁华的城市街头、商业中心、旅游景点周围,随处可见大量的休息群众。或者聊天,或者玩手机,或者只是扫视来往的人群,但是鲜有人在阅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外出购物游玩时不太可能随时带着图书以备在休息时间阅读,但这并不等于他们没有阅读需求,这里有休闲地段人群的阅读需求。人们在休闲时间内,可以利用流动图书车翻阅喜欢的杂志、报纸,品读精品散文,进而提高文学修养。

2、民工子弟学校人群的需求

近几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的增加带来教育资源的稀缺,因户籍、住房、收入等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随迁子女无法进入公立学校,民办的民工子弟学校就成了他们就学的唯一选择。由于办学资金的压力,民办学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不稳定,硬件设施陈旧等问题,几乎所有民工子弟学校都没有自己的校内图书馆,部分学校仅有的藏书也是社会各界的捐助,因此藏书很少。流动图书车进校园,弥补了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无法借阅课外图书的困境,让孩子们就近、便捷地享受图书馆服务。

3、农村偏远地区人群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很多农村地区,特别是一些乡镇农民土地被征,纷纷住进乡镇小区之后,没有了农事,很多人除了在私营企业上班外,没有更多健康的业余爱好,这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之后,给人们生活上带来的改变。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精神生活的需求也会随之提高,书籍作为最好的精神食粮,流动图书车下基层,可以弥补人们想看书而无处借的难处。

三、公共图书馆流动图书车的服务方向

1、以阅为主,外借为辅

新型服务模式面向的服务人群主要进行的是短时间碎片化阅读,大多数人并无外借需求。只需要提供一两张简易折叠桌和几个简易座位,就可满足流动人群的阅读需求。如果读者通过闲暇的短暂阅读对图书产生兴趣,也可提供办理借阅证对图书进行外借。既增加了流动图书车上图书的翻阅次数,也可以保证不用频繁更换图书。

2、选好服务地点,扩大宣传受众面

服务地段的选择要考虑到人流因素:过于密集不行,没有什么人流也不行。如今图书馆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方式宣传图书馆,鼓励大家走进图书馆,地处人流密集区域的流动图书车可以起到图书馆宣传和全民阅读推广作用。通过小小的流动图书车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对于图书馆的宣传作用不容小觑。

3、合理配比图书,满足不同读者群体需求

在流动图书车下基层、进社区时,因为以阅为主,服务人群阅读时间零散,因而在图书配比选择上应尽可能多的以杂志、短篇小说、散文等图书为主。再相应多增加畅销书的比例,使很多读者可以利用流动车上的图书进行连续阅读,吸引读者注意力。在流动图书车进校园时,可调整为适合孩子阅读年龄的读物,包括各类经典名著、童话故事、连环画等孩子喜欢的书籍。

总之,在当前形势下,传统图书馆只有强化阵地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不断延伸服务触角、扩大服务半径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公共图书馆流动图书车服务的出现,可以实现图书馆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然而,要使流动图书车在推广全民阅读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还需要图书馆人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科学管理,积极主动地服务,使流动图书车服务建设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http://baike.baidu.com

[2] 王晓明.2011.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新论.现代情报,(4):97

[3] 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19/c_128907616.htm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
浅谈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免费服务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
公共图书馆在引导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