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视阈下意识形态工作探析

2017-05-27 12:53郭燃燃
魅力中国 2016年38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

郭燃燃

【摘要】如今高度全球化的复杂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价值多元化愈发严峻,国际经济状况,政治环境,文化交融等都对我国的发展有着强烈的影响甚至制约,中国正昂首阔步的走向世界前列,多元文化碰撞下我国意识形态主导权及国际上的话语权面临挑战。此时从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视角出发探寻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深入理论的研究发展与创新,对于新时代条件下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推进做出新的贡献,至关重要。

【关键词】价值;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意蕴

透过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们对哲学“真正面貌”的探寻,我们可以看到哲学包含着两个维度:事实维度和价值维度。哲学的这两个维度相辅相成不可割裂,事实维度站在科学的立场上向我们展示世界的整体图景,真实情况以及科学方法。而后者价值维度则是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追求“善”,怎样做到“善”。如今,反思过去,因为无视二者的联系,强行将二者割裂的哲学观已经让人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人类必须反思批判自身,以健全的哲学观为指导,才能够从狂妄偏执中走出来,走向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烈的价值批判性

马克思研究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打破从前的客体哲学以及以“物”为研究对象的旧哲学的研究格局,开启了主体哲学的研究之路。马克思无法无视资本主义社会的肮脏残忍,他投身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猛烈的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领域充斥着浓烈的价值批判性与彻底的革命性。

马克思首先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宗教“是人创造了宗教” “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 马克思对宗教展开了史上最尖锐的批判但并未停留于此,而是深入到政治和经济的批判中,投入到改变世界的革命实践之中。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金钱至上,劳动者如果不是还占有自己肉体和劳动力,那么他们就真的一无所有,人的异化对人来说是必然的锁链,在这里,人的价值世界扭曲不堪,人的外在本质束缚着人自身,人成了物。马克思强烈呼唤无产阶级联合在一起,变革现存不平等的世界,马克思的价值批判是彻底且毫不妥协的,包括着对他人的批判也包括对自身的批判,“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但也不能因此而阻隔掉理论与实践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理论批判对实践批判的进行提供指导,实践则成为理论批判的判断标准。只有二者相互结合,才能达到彻底的批判,从而产生强大的力量。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的价值关怀

马克思抨击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现状以及分析了无产阶级贫苦的现状后,试图在抨击现实社会的同时展望新社会,建造共产主义价值体系。“共产主义是是通过人并为了人的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这种共产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仔细研读马克思的著作不难看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价值体系蕴含着浓烈的价值主体性倾向,无产阶级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和崇高的价值理想追求。共产主义社会里没有剥削、压迫、社会分工。每个人以劳动作为生活的必须。马克思所构建的社会体系就是代表着广大无产阶级的意志,推翻私有制的剥削,推翻一切阶级,在这里,人们都能按照自己所想所能所希望从事劳动生活,所有人能够挖掘出自身独特的价值,都能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随着高度全球化的时代的到来,价值主体的多样性,多层次性变化愈加复杂。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我国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国际上的话语权遭遇挑战,如何在世界范围内把握强而有力的话语权,如何在世界格局的风云变幻,变革性极强的境遇下,展示大国风范,提升国际话语地位,在意识形态的较量中不落下风,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课题。

二、我国建党以来意识形态工作的推进

“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是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概念之一,马克思曾对特拉西将意识形态定义为是“观念的科学”这一观点进行批判,批判意识形态是由一种虚假的意识完成。后来因无产阶级革命需要,意识形态概念发生了变化。列宁是第一位以积极肯定意义看待意识形态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并非充斥着虚假性,它不违背于客观真理。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的思想文化,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联系。

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着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夺取政权,经过艰苦的革命斗争最终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忠实公仆,在此过程中,意识形态不可忽视。意识形态为党的革命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持,设定对未来的价值目标并对其进行价值评价,同时还指导着各社会阶段的政策主张。意识形态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也在不断发展着。在革命战争年代,因为受到马克思主义进步思想的启蒙,毛泽东思想作为革命性的意识形态应运而生,他以“改造中国,造福人民”为价值目标。建国伊始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但是这一时期为了追求社会公平而急躁冒进的人为的变革社会生产关系,脱离整个社会现代化建设实践就容易导致社会实践与社会建设发展相脱离,于是改革开放时期,党加大经济建设力度的同时也加强思想建设,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定,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到大力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变化。此时更加需要意识形态方面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理论建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但重视经济领域的建设,同时也将文化价值领域和生态建设等領域纳入重点工作之中。不要让人的价值理念与现实实际相脱离,让现实社会充斥着虚无,浮夸的不良风气。

三、把握马克思主义价值意蕴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一)明确意识形态工作当前面临的挑战

首先,经历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然褪去了贫穷落后的外衣走向了世界,与此同时,国际经济状况,政治环境,文化交融等都对我国的发展有着强烈的影响甚至制约,中国正昂首阔步的走向世界前列,不但存在着机遇,更带来了挑战,也包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如何让世界看到真实的中国,揭开神秘面纱的真正的中国文化,提升在国际的话语权,更好更快的凝聚中国力量,促进我国的发展水平,实现价值目标的工作必须要提上日程。

其次,网络信息领域高度发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域必须从实际的劳动生产扩展到互联网的媒体传播领域。网络信息技术的发达为传播中国优秀的文化思想提供了有利的工具,而且传播速度之快,传播内容之广泛,受众人数之多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但同时,也为中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首先面临的就是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与国家安全问题休戚与共,从美国的“棱镜”等事件很明显的看出美国对互联网的掌控能力超出想象。而且,网络成为媒体传播的重要工具,匿名评论的网络环境下,网民经常肆意而为,夸大甚至编造不属实的言论,国内外舆论环境比过去更复杂。

再者,全球文化交流的大格局下,我国文化思想领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受到强烈打击。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无论是在地铁上,火车上,甚至走在大街上,都能听到大家谈论韩剧,好莱坞电影等等,但谈及中国文化瑰宝京剧,四大名著等等,我们的青少年往往兴趣缺乏。当我们在极力的弘扬保护并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时,我们的青少年甚至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阶层可能都只是表面上的认同,如何加强我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弘扬中国文化并加强文化自信是意识形态工作首要性问题。

(二)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要求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是国家发展战略和定位之基石。

首先,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立场一致。这是意识形态工作领域中的重要的立场问题。不但要坚持并依靠党的领导,稳固政治立场从而为人们的前进之路点亮一盏灯并指明政治方向,同时立足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并将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结合起来,满足人们精神世界的价值需求,提升人们精神文明的素养。

其次,务必守护好舆论阵地。一方面加强正面宣传的力度,改进正面宣传的话语体系,将人民群众吸引在主流价值观的阵地中;另一方面,要加强阵地意识,对不当舆论进行有力打击。意识形态工作要密切关注社会舆论,要对人民群众进行理论教育,引导大众并灌输正确的价值观,谎言终是站不住脚的,伪科学的面貌必然会被揭开。

最后,意识形态工作强烈的需要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面对着新局势新变化,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方式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始终保持着思想的敏锐程度,突破传统陈旧的思维方式。宣傳工作要做到宣传手段创新,宣传理念创新,利用好互联网这一全新的战略阵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2页。

[4]孙伟平:《价值论转向—现代哲学的困境与出路》[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

[5][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M],马原德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6]张建云:《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J],辽宁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3页。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策略解析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模式探索
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研究
“给”的价值
网络政治动员新思想阐析
建国以来高校校园流行文化变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意识形态工作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牢牢抓住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