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璟
摘 要:保护并发展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云南省红河州的紫陶与锡工艺进行了一番探讨。
关键词:云南省;红河州;紫陶;锡;保护;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2-0133-01
建水紫陶与个旧锡工艺是云南省红河州最突出的民间工艺之一,对红河州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動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云南省红河州少数民族文化的特征,其次分析了云南省红河州民间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保护策略。
一、云南省红河州少数民族文化特征
1.多元化。红河州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多元化特征,除了涉及本民族文化之外,还吸收了中原甚至西方的文化。以历史角度出发,元朝前,红河州基本上都是边地少数民族文明,该时期的红河州以单一且独立的少数民族文化为主,属于红河文化发展初期。进入元明清时期后,红河文化中渗透了一定的中原文化,各种文化融合在了一起,中国优秀的传统文明由此进入红河发展,该时期红河最大的变化就是众多中原风格的建筑出现在建水,尤其是当前仍然存在的全国第二大孔庙建水文庙等。清末蒙自海关开通,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大量的西方文化与现代中原文化流入红河州,赋予了红河少数民族文化多元化特征。
2.原生态性 。红河少数民族在日积月累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作了各种具有原生态特征的民间歌舞、原始民族宗教等本民族特色产物,深入发掘、优化整理及加大宣传推广这些独具风格的文化,有助于对民间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3.兼容开放性。所有的文化都会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文化具有的兼容开放性特征是在民族文化运动发展基础上而逐渐形成的,为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有力依据,现代文化发展趋于世界性,处于这样的形势下怎样不被同化,突出本民族文化的风格特色,兼容性、开放性是重中之重。只有做到了兼容开放,才能使文化本有的活力得以保持,才能促进文化纵横发展,避免文化的重复性创造。红河少数民族文化通过持续不断的发展吸收了中国的传统与现代文化,并且伴随现代社会的变迁,又吸收了一些优秀的西方文化,使本民族文化内涵更加的丰富多样,从而处于文化市场的最前沿,绽放无穷的光彩。
二、云南省红河州民间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保护策略
1.合理规划与布局。应系统制定详细的紫陶、锡工艺产业整体发展规划,对各产业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科学布局,尽快构建建水陶瓷工业园、个旧锡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各工程项目,将科研、生产、经营等企业的目光吸引到园区来,从而促进建水陶瓷工业园、个旧锡文化创意产业园向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2.加强协会管理,健康稳定发展。全面突出红河州工艺美术协会、建水紫陶研究会等各行业协会的管理水平,定期安排会员开展相关业务研讨会,明确科学清晰的行规行约,打击行业内一切不良竞争行为,提高企业对保护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3.创新机制,加强人才培养。要想保证工艺美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注重对人才的培养,这是决定红河州紫陶、锡工艺产业兴衰的关键因素。首先,应邀请国内外各优秀人才到红河任教,为广大业主们提供好方法,解决疑难问题。其次,构建专门的文化产业科研所,在一些工艺美术院校、综合学院和县市职业中专等职业技术院校设置紫陶、锡工艺方面的课程,全面贯彻落实以产学研为中心的新型技术体系,根据企业实际所需有针对性的实施培训。最后,凡是贡献巨大的工艺制作人,应给予一定的表扬,鼓励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4.注重传承创新。除了加强保护紫陶、锡工艺以及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之外,还必须积极与文化、旅游、收藏投资、礼品等各个市场建立良好的配合协作关系,对传统特色产品加以改良,从而提高其收藏欣赏价值,同时还具备一定的使用功能。
5.树立品牌意识。一定的品牌意识不可少,树立先进的生产设计理念,突出自身的特点以及地方文化特色;在传统技艺技法层面上进一步创新,将艺术性、观赏性、实用性、收藏价值等紧密结合起来,遵循新颖、精致、精巧的原则完成大批量的作品,提高市场份额。此外,注重销售,将重心放在建水、个旧等民间工艺品多的地方,通过先进的电子商务宣传推广本地产品,实现网上贸易,扩大市场领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红河紫陶、锡工艺是云南省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优势,因此加强这些民间工艺的保护与发展现实意义巨大,不仅有助于推动红河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且还带动了本地区经济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丽清.论声乐原生态唱法的原生性[J].中国集体经济,2009(07).
[2]李超.以建水紫陶为例浅谈云南民族文化的发展[J].环球人文地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