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健
摘 要:宜兴紫砂壶历史悠久,艺人辈出,壶风千秋,品种万样,造型层出不穷。如何鉴别和欣赏这一世界陶瓷门类中独树一帜的紫砂陶艺术,和对紫砂陶艺术应持怎样的审美观点,我们认为首先要认识紫砂壶的材质美,才能制作出精美的紫砂壶。
关键词:紫砂;材质;美学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2-0039-01
宜兴有着六千余年的制陶历史,宜兴陶工在经历了不知多少的摸索,根据宜兴陶土的特点独创了一套和世界上所有手工成型方法不同的技术,这就是把陶坭放在木制的坭登上,先锤打成片,把泥片围成圆型或镶接成方型,用木拍子拍打成型,这种成型方法学术界称之为“片筑法”,这种成型方法比其它方法制陶操作简单,技术性更强,所制作的陶器用宜兴话来讲就是”泥门紧”,成品率高,而且体轻耐用。
所谓材质美是决定工艺美术物品审美因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质艺术的重要特色之一。古人十分强调工艺物品材料本质的美感,《考工记》中认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为良。材美工巧,则不时,不得地气也。”
这里所说的材美、工巧就是指合理利用材料的性能,发挥材料本质的美感,而且技巧必须要粘。材料作为工艺美术的物质基础,是构成工艺美术作品的基本内容,是工艺美术作品艺术审美的表现载体。
那么紫砂壶作品的材质之美是如何被人们感受的呢?就紫砂而言,它是人的感官对各种泥料的颗粒、颜色、光泽、肌理、质感的心理感受和审美感受。有的人可能喜欢粗颗粒或黄色的段泥人品,有的人喜欢颗粒细小的紫砂泥作品,有的可能帽喜欢明代老段砂杂色的效果,正因为工艺美术作品的材质给人的欣赏带来美妙丰富的心理感受和审美感受,所以历代的设计,特别是能工巧匠,在对紫砂壶表面进行加工处理时,既注意保持泥料的自然质地和肌理,又巧妙通过各种手工技法,丰富材质感和纹理变化,从而使紫砂材质的美妙得到极佳的表现。所以,如何正确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泥料是直接关系设计美能否体现产品的物质载体,对紫砂设计制作而言,选择和运用好不同的泥料是带有技术性的基础学问。它不仅要求对材质及其加工工艺、烧结工艺等方面的知识,还要熟悉各种泥料的物理性质,并掌握和驾驭其性质的变化规律,特别是要求制作者能善于在不同的条件下发挥紫砂泥特性赋予美的属性。例如朱泥常来制作小巧玲珑的水平小壶,一方面考虑了其易收缩变形不易制作大壶的因素,另一方面也考虑了这种朱泥制作小壶比制作大壶在视觉上更能体现材质美,产品美;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考虑到人们对小壶使用的频率,特别是在南方,人们更多使用的是小壶,而朱泥小壶通过使用能够更加透出材质本身的“玉”感。因此在选择和利用不同的紫砂泥时,首先要考虑材料的组成,了解其化学成分。由于紫砂材质的物理,机械性能如弧度、硬底、可塑性都与材质的结构密切相关,各种不同的紫砂泥的性质除决这下了其组成各结构外,还与其构造状态紧密相联。在设计运用不同的泥烊时,有的隐藏在壶体的内部,不可能与人的感官接触,有的则显露在外表,以特有的质感和加工后的表现效果,结合结构特征,赋予一把壶在形式上以不同的审美功能。
不同的原矿,不同的泥料制成的紫砂壶,其适茶性也是不一样的。一般认为,紫砂材质影响茶汤的质量,主要是由于原矿的矿物构成,以及气孔结构的差异等因素造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紫砂原矿本身的质量,诸如紫泥系圆润醇厚;朱泥系活跃扬香;绿泥系温顺祥和等等。其二是练泥的砂浆比率,一般而言,砂粗浆少者,茶汤口感表现力强,品茗体验重点在口感;浆多砂细者,茶汤扬香力强,品茗体验重点在嗅觉。
鉴别紫砂壶成品材质优劣的方法,与相关收藏品,如玉器、砚台、瓷器、赏石等是相通的,只能从其质、纹、色三要素来入手
质是指紫砂泥料的内在质地;
纹是指紫砂壶成品表现纹理,考虑到紫砂壶独特的把玩性所以这个纹理应该是三维的,包含视觉美感和触摸美感,故也称为肌理;
色是指紫砂壶成品的呈色。
三要素中,质的优劣决定着肌理;的优劣,而肌理、呈色只是质地的表面特征,人们在鉴赏紫砂材质美时,往往首先从肌理呈色开始。
紫砂壶可以品茗赏玩,可以怡情养性,是天然的泡茶工具,并且具有較高的收藏价值,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当然在紫砂壶的收藏方面也要谨慎,现在紫砂壶以进入千家万户,上至庙宇高堂,下至平民百姓,都是它的群众,对于这一点,更加肌理了我们这一辈制壶艺人,在制壶的同时,更要注重各种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其能制作出更多的品茗精品。
参考文献:
[1]史树青.中国艺术口收藏鉴赏百科[M].北京:大象出版社,2003.
[2]高英姿选注.紫砂名陶曲籍[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
[3]周高起(明),董其昌,司开国,尚荣编..阳羡茗壶系:骨董十三说[M].北京.中华书局,2012.
[4]徐秀棠.中国紫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5]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当代中国紫砂图典[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