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龙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全面推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有了稳步的提升,尤其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促进了数学教学由“教”向“学”的转变。但是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对于相关误区的现状及对策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小学数学
一、没有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多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为了“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而采取机械重复的讲解方式,但是却忽略了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这是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例如:在完成某课堂教学内容与例题的讲解后,教师就让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答,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从而导致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效果不佳。这种教学方法不但会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而且严重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特别是在一些抽象知识的讲解中,一定要突出重点与难点,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尽量做到语言的简练、清晰,给予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率和质量。教师可以在讲解完基础知识后,给予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并且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二、教学互动是促进教与学相结合的有效手段
1.以教带学。以教带学就是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目标,学有压力,形成教学互动。事实证明,如果教师的指导思路清晰,要求具体,检查严格,学生既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又有不学就过不了关的压力,自然就会促进自学。
2.以教带考。考试创新源于教学的创新,否则难以产生能带动学习的试题。例如,考试题的答案可以多样化,题型可以多种多样,考试方式不再拘泥于试卷等等,可以避免死记硬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以教带管。如何使教、管统一,共同服务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呢?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以教带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与班主任联合工作,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与课堂提问、课堂作业结合起来,把学生的作业分与日常表现结合起来,把教师课堂布置的作业与班主任评定作业的结果联系起来,利用班主任反馈的教学信息,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引导培养多视角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
从不同角度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现在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练习题具有不唯一性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做好课前教具准备,鼓励学生养成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刚开始,当我提到还有不同的答案,谁能回答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慢慢提示着,鼓励大家,积极思考的学生立刻举起手,有的能答对,有的有点偏离,但明显看出大家都想积极表现自己,都在努力去思考。我认为表扬大家的效果比不上表扬个人的效果好,尤其表扬成绩差的学生时,大家的积极性会更高。这样会使孩子以后敢于发言,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问题对于不同观察者来说,都会存在不同的结论,培养学生表达自己分析问题结果的能力,当然说错的教师也要给予纠正。从而让学生学会以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手段來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意识到一种问题有多种处理方式和多种处理结果。
四、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都说“知识就是力量”,只有实践才能学好知识。许多学生在学校成绩优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很多学生不能独立地完成。也就是说,学了却不知道怎样应用,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每上一节课,教师首先应给学生提出一些实践性的问题,在引导的过程中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其中。这样,学生亲身体会、练习,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例如,认识钱这一方面的知识时,进行游戏表演,让学生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本”、或买“糖”等,让学生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剩余多少,买了多少东西等实践性的问题。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了他们现实生活之中。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1]杨小青.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之感言[J].学周刊:C,2012(12).
[2]张海燕.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1(36)
[3]王宏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探索[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