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 刘盈盈 张丽青
[摘要] 目的 通過在某三甲医院对手术患者运用访谈法进行调查,根据手术患者对麻醉恢复体位的需求,探讨患者对半卧位等体位的接受程度,为优化术后麻醉恢复期体位护理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方法深入了解访谈对象的自身感受,运用类属分析法深度剖析并了解患者在麻醉恢复期间的体验,获取其对自身体位的评价。 结果 受访者对自身术后体位理解较单一,对复苏期的体位有个体需求;受访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正性评价较高,对舒适度的感受不理想;影响手术患者评价的相关因素,在本研究中体现在术前对麻醉方式及术后体位的了解程度、麻醉恢复过程是否顺利、手术患者自身的主观感受这三个方面。 结论 根据对手术患者的调查研究,目前去枕平卧的复苏体位未能完全满足各种手术患者的各项需求。研究发现,半卧位及其它自由体位在复苏期的实行存在较大的需求,护理人员应重视并拓展术后麻醉恢复时期的体位护理,提高围术期护理质量。
[关键词] 体位;手术室护理;麻醉;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2-0150-04
Qualitative study on nursing evaluation of anesthesia recovery position in the patients receiving surgery
XU Duo LIU Yingying ZHANG Liqing
Operation Room,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Wenzhou 32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on the patients in an interview in a third-grade hospital, and to discuss the accept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semi-recumbent posture according to the need of anesthesia recovery position,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optimizing the nursing of postopeative anesthesia recovery position. Methods The patients who were eligible in the admission to the study from December 2015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in the study.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applied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own feeling of the interviewees. Category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deeply analyze and understand the experiences of anesthesia recovery in the patients, and their evaluation on their own position was acquired. Results Subjects' understanding of their postoperative posture was not much, and they had individual needs of the posture during recovery; the subjects had a higher positive evaluation of the nursing staff, and the feeling of comfort was not satisfactory; the factors related to the evaluation of surgical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in three aspects: understanding degree of preoperative anesthesia and postoperative position, the success of anesthesia recovery, and the subjective feelings of the patients themselves.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urgical patients, the current supine pillow recovery position can not fully meet the needs of various surgical patients. The study has found that semi-recumbent position and other free position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covery period are in big demands. Nursing staff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nd expand the nursing of posture during postoperative anesthesia recovery,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ioperative care.
[Key words] Body position; Operation room nursing; Anesthesia; Qualitative study
围术期护理安全的关键问题是麻醉恢复期的护理管理[1,2]。麻醉恢复期的手术体位管理尤其应该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临床手术中不管使用何种麻醉方式,术后麻醉复苏期应立即给患者恢复合理体位,缓解躯体局部的疲劳症状,提高舒适度[3]。目前临床上遵循外科护理学[4]指引,对术后全麻、腰麻等手术患者常规给予头偏向一侧平卧6 h,而较少采用半卧位。但近年来,国内多家研究机构对于麻醉复苏期患者是否应采取半卧位或改良半卧位还是提出了不同的看法[5-9]。本研究通过对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体位体验进行质性研究,多角度分析不同体位护理质量及效果,为优化麻醉复苏期体位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15年12月~2016年2月选取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0例手术患者进行正式访谈。入选者均为手术后患者,认知及行为能力正常;自愿参与本次调查。其中男3例,女7例,年龄19~76岁,麻醉复苏时间45~80 min,平均(62.4±9.5)min,手术时间44~265 min,平均(128.5±65.7)min;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1例,后腹腔镜下右肾切除术1例,右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1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1例,鼻内镜手术2例,宫腔镜检查+腹腔镜下双侧输卵管高压洗涤术+双侧输卵管系膜囊肿切除术1例,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结节电凝剔除术1例,腹腔镜手术下胃楔形切除术1例,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1例。其中连硬+全身联合麻醉3例,硬膜外麻醉2例,全身麻醉5例;为保护患者隐私,文中将以“个案01~10”代替访谈患者的姓名。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进行研究。访谈法是指研究者采取口头交谈的方式从调查对象处收集资料的方法。可用于收集有关研究对象事实性、观念性的信息,广泛用于质性研究[10]。为保证谈话内容中心突出,层次清晰,访谈者在研究开始前根据文献查阅结果,结合临床实际预先设计访谈提纲。具体纲要内容如下:①您知道麻醉恢复期应采取什么体位吗?②您知道麻醉恢复期为什么医生要让您采取特定的体位?③麻醉恢复期平卧位让您觉得舒服吗,为什么?④您觉得麻醉恢复期的平卧位让您哪些地方觉得不舒服?⑤您希望麻醉恢复期采取什么样的体位? ⑥您觉得我们的护理质量好吗,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围绕此纲要,访谈者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法结合类属分析法深入剖析访谈对象的自身体验及感受。
1.3资料收集
首先向研究对象进行自我介绍,表明访谈身份及访谈目的、内容及方法,争取研究对象的认可及信任;承诺在所有的访谈记录及公开资料中用代码代替受访者姓名,承诺访谈资料记录的严谨性,并签订保密协议。访谈场所定在医院病房内。访谈者为研究者本人,要求受访者真实地表达其对其在术后麻醉恢复接受体位护理时的自身体会。访谈根据预先制定的提纲,采用半结构式法,对访谈对象进行开放式提问。访谈过程中,为保证谈话质量,研究者可积极采取引导法适当追问,但切忌采用诱导性语言干扰访谈方向。此外,访谈者在记录谈话内容的同时还应记录访谈对象的表情及与语气,以便综合分析研究对象的心理动态。每次访谈进行20~30 min。
1.4资料分析
访谈结束,访谈者应及时记录日期、地点、访谈时间及访谈者姓名;记录所有的谈话内容及访谈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访谈对象的语气、情绪及表情等。每完成一例访谈,即做好相应的资料分析,并确定该例谈话内容的主题,并逐步总结主题类别,完成主题的提炼。资料整理完毕,访谈者应及时将提炼内容反馈给受访者,进行内容真实性的验证。当访谈资料显示饱和,即未出现新的主题之后,访谈可不再进行,取样结束。
1.5 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参与此次研究的访谈者为来自我院手术室的2名护士,职称均为护师,具有相同的教育经历,均为护理本科专业毕业,工作年限均为4年。为保证访谈结果的真实性及一致性,研究开始前,研究团队即对2名访谈者进行如下培训:①邀请院内具有丰富质性研究经验的主任护师对2名访谈人员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具体内容包括质性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及技巧等。②理论授课结束后,参与培训的主任护师对2名访谈者进行考核,考核形式以笔试形式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此次研究。③培训师设计模拟主题,让2名访谈人员参与该主题的质性研究访谈;每次访谈时,培训师均在现场,并要求参与人员做好录音记录。最后,培训师根据访谈资料的整理情况,指出访谈人员记录及整理过程中的不当之处如记录结果有无偏离访谈对象的真正意愿等,并及时予以纠正。在达到上述培训标准后,2名访谈者才可正式参与此次研究。
2 结果
2.1 主题1:受访者对自身术后体位理解
手术患者对目前的术后麻醉恢复体位的了解较少,普遍认为不管哪种麻醉都需平卧位,在访谈中,大部分受访者不明确术后体位的意义,选择较单一。个案04患者因为遵循了医护人员的意见而采取平卧位,但其本身并不了解平卧位的意义。个案08、10患者雖然听取了医生的意见而采取平卧位,但是,他们却认为这种体位并不舒适:个案08患者主诉平卧位时,自觉局部皮肤温度较高,非常不适。个案10患者主诉平卧位不够舒适,但未能明确指出不适之处。
2.2 主题2:受访者对复苏时期体位的个体需求
患者在了解麻醉术后可取半卧位后,多数患者表示愿意选择半卧位。由此体现了术后麻醉恢复时期开展半卧位护理干预的可行性。受访者中大多数表示希望能有适合自己的体位,均表示出对半坐卧位及其他体位的期待,希望能获取更多的信息。个案03患者认为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他更能接受半卧位。个案05患者表示比起平卧位,半卧位时她的鼻腔舒适性会更好。个案06、08、09、10患者均希望能够采取半卧位:个案06患者自诉半卧位视野开阔,呼吸也更通畅;个案08患者认为长时间平卧位比较容易疲劳,半卧位时,背部皮肤温度不会太高;个案09患者认为半卧位时腹部疼痛感不那么强烈,呼吸也更通畅。
2.3 主题3:受访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评价
接受访谈的10例手术患者对与自己接触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满意度较高,其中有3例表示“较好的”,语气坚定;有4例直接表示“都很好”;有2例表示“还算满意”;有1例稍微思考之后表示“还可以吧”。其中,个案02、04、07、09患者对恢复室护士的服务态度、人文关怀及护理质量均表示非常满意:个案02患者表示护理人员隔一段时间就会去关心他的病情,对此他很感激;个案04患者非常认可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个案07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整体表现均很满意;个案09患者主诉在自己非常需要帮助的时候,护士为他盖了一条被子,对此他非常感动。
2.4 主题4:受访者对舒适度的感受
受访者中有2例表示复苏室的环境较压抑,心理紧张;有7例受访者表示麻醉恢复过程中有不舒适现象出现,但可耐受。个案03、05、07、09患者提出术后局部如头部、口腔、胸部、心跳及呼吸等方面均感觉异常,甚至有疼痛等不适感,心理上会有一定的焦虑和不安。个案08患者认为术后手术切口处疼痛感较强烈,且医护人员因未能在第一时间给予合适的治疗及护理,让其认为医护人员对自己不够关注,心理上有一定的失落。
2.5 主题5:影响患者术后评价的相关因素
本研究通過分析访谈资料,认为影响因素有手术前对麻醉方式及之后体位的了解程度、麻醉恢复过程是否顺利、手术患者自身的主观感受3个主要方面。个案03、07患者担心术后腰部或胸部的不适感是否会与医疗操作有关,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个案03患者质疑自己术后腰部的不适是否由麻醉操所引起。个案07患者质疑自己胸部疼痛是否由于全身麻醉时,呼吸机的运转对其肺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引起。个案04患者因术前曾向专业人士了解过相关知识,故术后尚能接受平卧位。个案10患者非常赞赏麻醉医生的治疗技术,予以了高度评价。
3 讨论
3.1 麻醉复苏期传统体位的效果评价
体位是患者根据治疗需要或休息时采取的一种姿势;正确的体位摆放与患者呼吸、循环乃至身体康复息息相关[11-13]。术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是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麻醉术后体位。传统的观点认为,若术后过高抬高床头,可导致患者头部缺血缺氧进而引起一系列呕吐头晕等不适。但近年来,也有文献指出,传统去枕平卧位易引起颈肩、颈背酸痛,且不利于呼吸[14]。此外,还有研究称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因术中长时间被迫采取同一体位,极易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佳,易积累致痛物质[15]。长时间的去枕平卧位摆放时间超过56.6 min时,会对人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16]。而全身麻醉患者术后适当头高位,可以减少局部出血,有利于引流管引流[17,18]。邓曼丽等[5]通过对腹部手术全麻患者清醒后采取改良低半卧位后发现,新体位能有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舒适度,效果满意。本研究中,有5例患者表示长时间的平卧反而使其感觉不适,存在腰背痛的情况,7例患者希望能改变体位。由此可见,传统麻醉复苏期的平卧位,虽然在理论上符合安全护理的要求,但在临床实践中,其舒适度还是未能完全满足患者的要求。而麻醉复苏期的半卧位或改良半卧位,尽管与传统理论有不符之处,但就目前的研究结果,其安全性及舒适度的探讨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3.2 开展麻醉恢复期体位干预的可行性
麻醉恢复期体位干预是术后舒适化护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过去,很多研究是针对如何摆放术中体位,减少术中呼吸、循环及局部压疮等体位并发症展开。而对于麻醉恢复期手术体位的干预研究未能引起护理人员的足够重视。根据手术患者的反馈,传统的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体位,虽可以较好地避免术后呕吐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但其舒适度却不尽如人意;患者对于目前单一的复苏期体位满意度也并不佳。2011年,唐锐等[6]对术后患者回房6 h内给予垫枕平卧位,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半坐卧位,取得满意效果。患者术后清醒,血压、呼吸、脉搏正常,改为半卧位可减轻患者术后不适,预防颈肩痛和腰肌酸痛,缓解紧张情绪,增加患者舒适度,促进患者康复[19]。手术患者术中因手术需要而长时间采取被迫体位,极易影响局部血液循环,术后继续去枕平卧,无疑会加重体位不适症状。本研究根据病情需要,在患者清醒后尽可能让患者选择感到舒适的体位,患者没有因半卧位或头部垫上软枕等原因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此我们设想在麻醉复苏期进行早期的体位干预,可提高患者舒适度,使患者获得生理、心理方面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减少复苏期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促进康复,增加患者满意度[20]。半卧位等体位在术后麻醉恢复时期的实行存在较大的需求空间,护理人员应重视并拓展术后麻醉恢复时期的体位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3.3 开展麻醉恢复期体位干预是手术室优质护理的体现
我国卫生部提出的“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深化护理内涵,从而提升护理质量。麻醉恢复期的护理工作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做好麻醉恢复期患者的病情、体位的管理,满足患者术后基本需求,提高其术后舒适度是手术室护士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2004年,美国麻醉护士协会就已将舒适评估纳入标准麻醉护理来执行[21]。患者麻醉恢复期体位的舒适度不仅关系着患者术后病情的恢复,也关系着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评价,故尤其应予以重视。此次质性研究调查发现,麻醉恢复期的半卧位并没有增加患者术后呼吸、循环等方面的并发症,相反,受访对象还肯定了该体位的舒适性。所以,开展麻醉恢复期体位干预既能满足患者术后病情管理的需求,又能为患者带来较好的生理心理体验,缓解术后疼痛感及不适,是手术室优质护理精神的体现。
3.4 本研究获得的启示和展望
本研究中,患者对护理评价给予了较多的正性反馈也是对我们护理服务的一种肯定。但同时也是能看到一些负性反馈,这更要求着我们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提高整个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根据手术患者的反馈,目前单一的麻醉恢复时期体位难以适应患者的需求,应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多角度的改进。半卧位在术后麻醉恢复时期的实行存在较大的需求空间,护理人员应重视并拓展术后麻醉恢复时期的体位发展,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改良体位的目的及方法,让他们深入了解并知晓改进后的体位的优势所在,积极寻求他们的信任及支持。但值得注意的是,短时间内,患者因麻醉药物尚未代谢完全,生理调节机制未能完全恢复正常,因此,体位改变的频率和幅度不能过于频繁,以免造成意外。
[参考文献]
[1] Winter A,Steurer MP,Dullenkopf A. Postoperative delirium assessed by 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 staff utilizing the Nursing Delirium Screening Scale: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of 1000 patients in a single Swiss institution[J].BMC Anesthesiology,2015,15(1):1.
[2] Price C,Golden B,Harrington M,et al. Reducing Boarding in a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J].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1,20(3):431-441.
[3] 陳香. 探讨新护理体位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8):2305.
[4] 李乐之,路潜. 外科护理学[M]. 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8.
[5] 邓曼丽,张伟丽,路晓霞,等. 全麻手术后患者最适宜体位的分析及护理[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1):3768-3770.
[6] 唐锐,姜媛. 外科术后体位改良的效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1,13(6):177-178.
[7] 张丽青,谷迪丹,许多,等. 自主复苏体位对PACU全麻清醒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 医院管理论坛,2016,33(4):50-52.
[8] 李萍. 妊娠妇女心跳骤停的抢救配合护理体会[J]. 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2):1141-1143.
[9] 黄玲,张爱桂,蒙丽英,等. 腹部手术病人全身麻醉复苏期间半侧卧位对康复效果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6, 30(2B):574-576.
[10] 姜丽萍,张爱华. 护理研究[M]. 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
[11] Lee JM,Bae W,Lee YJ,et al.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rone positional ventilation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Updated study-levelmeta-analysis of 11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Crit Care Med,2014,42(5):1252-1262.
[12] Dellamonica J,Lerolle N,Sargentini C,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seated positions on lung volume and oxygenation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 Intensive Care Med,2013,39(6):1121-1127.
[13] 张粉婷,牛晓丽,周美红. 新型肢体约束带在麻醉恢复室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1):3816-3818.
[14] 王世端,李瑜,王士雷. 实用临床疼痛诊疗学[M].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9:102.
[15] 张静. 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患者两种体位的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83-84.
[16] 荣德明,张德辽,刘俐,等. 限制性和非限制性体位对术后病人康复的影响[J]. 护理学报,2010,17(12A):47.
[17] 李艳,熊瑞锦. 老年耳鼻喉手术患者全麻术后卧位改良19例[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5058-5059.
[18] 黄莉,刘珍,罗惠源,等. 术前心理护理与术后不同体位对老年全麻患者腹部手术术后康复的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1):65-66.
[19] 李沂红. 全身麻醉术后患者早期改良体位的研究[J]. 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2.
[20] 冯慧,郑红梅,赵晓云. 舒适护理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4.
[21] Dina AK,Linda W,Robin N. Clinical evaluation of the ASPAN pain and comfort clinical guideline[J]. Journal of Perianesthesia Nursing,2004,19(3):150-159.
(收稿日期:2016-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