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撕纸课是一门以手眼脑相结合的综合课程,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撕纸课不仅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创新和动手能力。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并呈现低龄化趋势的现状,本文通过撕纸课对留守儿童动手能力和自信心提升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撕纸课 留守儿童 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252-01
1 撕纸的定义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撕纸画是以纸张为材料,用撕代笔,通过拼摆、组合和粘贴构成的一种造型艺术活动,以双手为工具,辅以思维感官的配合,利用双手手指的运动撕出所需形象,其轮廓线蓬松柔软,具有自然浑厚稚拙的美感[1,2]。
撕纸按照撕纸方式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以碎纸添画为例:
(1)起稿:用铅笔在底稿纸(宜选用较硬材质纸张)绘出草稿图,比如一个小白兔轮廓图案;
(2)撕纸:利用不同颜色和材质的纸张撕出不同大小的碎纸;
(3)粘贴:根据草稿所绘图案将不同碎纸粘贴到底稿纸上完成图案样式;
(4)添图:用铅笔对粘贴图案进一步优化完善,例如在小白兔图案附近绘出胡萝卜、草地等装饰物,并涂以相应颜色。
2 留守儿童的现状
随着外出务工的年轻父母不断增加,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队伍日益庞大。据全国妇联统计数据[3],2015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为6102.55万,其中0-11岁占70.38%(0-5岁学前阶段占38.37%,6-11岁小学阶段占32.01%)。显然,农村留守儿童呈现严重低龄化趋势。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外部世界缺乏正确的认知和信任,对周围的事物存在戒备和敬畏心理,表现在美术课堂上就是缺少自信和动手能力。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跟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这些监护人只能给他们的生活上的照顾,对于孩子的深层次要求往往无法满足,譬如一起动手做游戏或者完成家庭作业。作为照看留守儿童的老年人认为照顾好孩子只是单纯物质上的满足,这使得留守儿童缺乏动手能力,长此以往便会造成儿童的思维里滋长惰性,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衰退[4]。
大多数留守儿童渴望成功,想感受成功体验所带来的喜悦,从而提升学习自信心和动手能力。撕纸课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可以随意撕,对自己所撕纸张图形进行想象、加工,借助眼手脑三者相互配合拼添出富有新意的作品,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树立了信心和动手能力[5]。
3 撕纸课的优点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1995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美术贵在创新,创造是美术的生命。儿童喜欢手工、绘画,就如同喜欢游戏一样, 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成人所不能及的。给儿童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时间,制造一种能激起他们创作欲望的艺术空间和平台,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美术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情绪,儿童的创造潜能、审美表现愿望和审美能力、创造型人格就能够在美术课的撕纸活动中得到充分挖掘、激发和培养。
因此,通过美术撕纸课教育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中,单纯依靠教师讲解和示范、学生机械临摹等方式来学习美术,掌握技法,这是远远不够的。虽然这样的做法做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法也能积累相当的经验,但是,很容易造成儿童学习思维的死板化、公式化和模式化,影响儿童天性的发展,扼杀他们的童真和童趣。故此,儿童美术教育策略和教学方法也必须创新[6]。
4 结语
撕纸课将复杂的美术技法课转化为较为简单的手工课,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动手能力。再者,撕纸课所用材料简单易找到,无需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更能贴近农村学生生活。
参考文献:
[1] 王冰.谈撕纸画创作及其教学[J].中国美术教育,1996,1:12.
[2] 金王芳.在游戏中体验撕纸画学习的快乐[J].美术教育研究,2013,10:151.
[3] 李静,刘畅,侯福妍,等.我国留守儿童发展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17,1:28-30,38.
[4] 戴祥勇.论儿童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7(3):125-128.
[5] 龚婷婷.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6,20:147.
[6] 李妮娜.手工课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陜西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叶均林(1986-),女,汉族,2013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现任教于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石泉小学,小学美术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