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26-01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将它联系在一起,那是一个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促的可怜的寿命"。在数学知识体系中,概念无处不在,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学习定理、公式、解题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概念不清,思维就会混乱,计算和推理就会发生错误。因此深入理解概念至关重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有益的尝试。
1.挖掘教材,循序渐进,多角度认识
以人教A版《必修一》第一章函数的单调性为例,单调性作为高一学生系统地学习函数的第一个性质,因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较高。于是教材做了很好的编排,将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之上进行,学生已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函数,并且知道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图象、表格、解析),且各有优势。
(1)以熟悉的一次函数y=x、二次函数y=x2的图象为例引入,学生看图说话,能比较顺利地看出图象的变化趋势即"上升"或下降。
(2)利用表格上的数值,观察变量x、y之间的关系,即"随着x的增大,相应的f(x)在增大(或减小)"。
(3)以上两个步骤,均是通过观察图象和表格得到的,还不够严密和准确,需要通过数学的符号语言来进行严格叙述。自然会联系到解析式及变量x、y,x的增大自然要引入2个自变量x1 以上三步可以说是层层推进,把数学的三种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紧密的练习在一起,循序渐进。 (4)单调性语言的叙述: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 概念的得出之后接下来就是对概念理解,尤其是概念本身关键词的"咬文嚼字",如"区间","任意","都有",可以适当举例说明才能便于学生理解。 2.咬文嚼字,正反辨析,内涵加外延 以人教A版《必修一》第三章函数的零点为例,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 : 若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并且有f(a)·f(b)<0则函数y=f(x)在(a,b)内有零点,即存在实数c∈(a,b),使f(c)=0。为便于概念本身的理解,我设计以下3个问题。 辨析1: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连续,且f(a)·f(b)<0,那么函数y=f(x)在(a,b)上是否有唯一零点? 辨析2: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连续,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有无零点? 辨析3: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f(a)·f(b)<0,那么函数y=f(x)在(a,b)内有零点。 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取理解关键词的意思,也要求学生不仅仅要掌握符号语言,也要善于利用图形语言去辨析认识概念。 3.精选例题,活学活用,提升思维 3.1 奇偶性。 例1.已知函数f(x)=x5+ax3+bx+c 3x+8(其中a、b、c是实常数),且f(-2)=10.求f(2)的值。 例2.已知函数f(x)=1+xx2+1的最大值为M,最小值为N,求M+N的值。 例3.求函数f(x)=(x+1)(x+2)(x+3)(x+4)+5在区间[-6,6]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以上三个例题都不在仅仅是奇偶函数,而是式子的局部具备奇偶(对称性),需要学生对式子的特点和结构认真观察,选取合适的方法,便能事半功倍,这也是奇偶性和对称性的特定应用。 3.2 单调性。 例4.設x、y是实数,且满足(x-1)3+2016(x-1)=-1(y-1)3+2016(y-1)=1 求x+y的值。 例5.已知函数f(x)=x3-log2(x2+1-x),试判断f(a)+f(b)a3+b3的符号(其中a,b为任意的实数且a+b≠0)。 这两个例子式子比较复杂,不太容易直接看出需要采用什么方法,但是认真观察式子的结构特点,变不难想到要从单调性这一重要性质入手,所以学生见到函数,想到性质,这一意识非常重要,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