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拉杰
摘要:本文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目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改革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第二部分则根据自身实际经验探讨了如何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改革教学,最后结合具体事例探讨了思想品德的改革教学。
关键词:思想品德;改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39-01
1.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前提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的老师",要想学生喜欢思想品德,首先,作为教师得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你。一般,上课有激情,亲和力强,善于鼓励学生,欣赏学生优点,知识面广,责任心强,且对学生严中有爱的教师都比较讨学生喜爱。正如我们椒园中学八年级四班学生说的:我们之所以觉得思想品德好学,那是因为我们喜欢政治老师,我们之所以学得到语文,那是因为我们佩服语文老师,我们之所以做得到数学,那是因为我们怕数学老师,博得了学生的喜爱,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因素,趁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喜欢思想品德学科。其次,在教学中,要做到先易后难,善于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如七年级的入学教育,可以从学生进校后的第一印象和最初感受谈起,然后引导学生去进一步观察、了解整个学校,帮助学生怎么样去适应新的环境等等,让学生感觉到思想品德是一门既好学又好玩的学科。逐渐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这样为以后的学习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讲究正确的学习方法
2.1 课前预习。预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课文之前懂得自己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以便更好地学习。预习不能盲目,更不能走马观花,应付了事,而是要做到有的放矢。通过预习了解新授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阐明了什么道理,了解新知识的框架。结合自己已学的知识哪些是自己可理解的,哪些是难以理解的,要带着问题听课。
2.2 要学会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上的笔记是学生学习必备的。学生在上课时要常做笔记且要善于做笔记。做好笔记以利于知识的复习、回忆和反馈,课堂上教师讲的内容很多,学生不可能句句都记录下来,那样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也起不到作用。做笔记要纲目清晰、主次分明,记主干去枝叶,把教师讲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清晰明了地记录下来,而且应该标上重点符号,以便于今后学习中引起注意,为复习做好准备。在记笔记过程中,提倡理解记笔记,如果不加分析,不求理解和归纳,那只会使知识更混乱。
2.3 先复习后作业。很多学生在放学后,都会迫不及待地把作业做完,以为做完了作业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要引导学生了解做作业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整理所学知识的过程。做作业切忌仓促而做,应在对所学知识归纳梳理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有明确的认识,然后再做作业,这样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对教师的提问也能应答自如,作业的准确度也能提高,同时对知识的理解也加深了。
3.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性教学的措施
3.1 转变教学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教师若想实现教学活动取得成果,必选要深刻地理解新课程理念的真正含义和精神实质,加强新课程理念的理论学习,博览群书,不断地积累知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以新课程为主导思想的教学理念,进而在教学实践中探索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而使教师沿着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教学任务。
3.2 精心设计提问,提高提问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运用问题型教学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产生思维火花的导火索,对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要具有强烈的和合理的提问意识观念,在课前都要将教学过程中所要提问的问题给设计好,力争做到每一个问题都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锻炼对事物的判读分析能力。其具体做法是,教师在提问时要逐层提问,由浅入深,使问题一个比一个深入,逐渐提高深刻性,逐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
3.3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多媒体的形、色、聲功能,将抽象的理论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笔者讲解"什么是爱国主义"时,笔者将眼下比较热播的电视剧《精忠岳飞》给引用到课堂教学中,选取历史爱国主义历史人物岳飞的经典剧集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在观看电视节目的同时领悟到什么是爱国主义,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爱国主义的抽象性,增强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感性认知,提高教学效率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思想品德是一门很实用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把课程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把教学的内容和实际的生活真正结合起来,发挥思想品德真正的作用,唤起学生对崇高理想的追求,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在创新中促教学,促进教学水平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