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文化下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2017-05-27 20:05马亚梅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性发展

马亚梅

摘要:为了解回族文化背景下该地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对随机选取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的322名个体,进行了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性发展状况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该地父母亲教养方式呈现出"父宽母严"的特点;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社会性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民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会促进子女社会性的发展,而专制型、忽视型和溺爱型的父母教育方式则会阻碍子女的社会性发展。据此建议:在继承当地回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同时,父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结合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理性施爱,投入适度的时间和精力去关爱子女的身心发展,以促进子女的社会性发展,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回族文化;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09-03

1.前言

"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社会最微小的细胞"。家庭是人出生后所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对子女早期的认知、性格及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均极为重要。它承担着众多的社会职能,其中教育便是其较为突出的职能之一。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采取的具体教育方法,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往往具有连贯性[1]。家庭教养方式不仅与父母的文化程度、道德素养密切相关,也受当前经济文化和传统习俗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子女的人格具有塑造功能。

社会性发展是指青少年自小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而且把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逐步形成符合社会需求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这个发展过程包括社会认知和人际互动,这些过程的结果包括与社会认知有关的知识、特质、情感、行为,它们既是社会认知和人际互动的结果也是条件[2]。其中,社会性是指个体与社会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在这个作用过程中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适应过程及 其结果,它是青少年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文新将"社会性发展"定义为:"是指儿童在与他人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情感、态度和观念以及这些方面随着年龄而发生的变化"[3]。社会性发展是每个青少年成为负责任的、有独立行动能力的社会成员的必经途径,也是其在整个成长期全面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回族传统文化,是指回族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而世代相沿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具有该民族特色的文化。它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象征。回族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养方式受到当地回族传统文化、政治、经济、地域等因素的影响,有着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回族文化背景下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社会性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改善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但是,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能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而专制型的方式则会阻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目前,已有研究者对回族子女教育在回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流文化之间平衡点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也有研究者分别从回族传统家庭伦理思想[4]、家庭教养方式与社会性行为[5]、回族传统教育观念与幼儿教育实践[6]等方面结合回族传统文化对于家庭教养方式進行了研究。但现有研究多停留于综述层面,对于回族文化传统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社会性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成果并不丰富。为了更好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区广河县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为主要内容,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性别差异以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2.资料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随机选取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400名10-23岁的青少年的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78份,回收率为94.5%,剔除无效和不符合条件问卷56份,回收有效问卷322份,回收有效率为85.2%。被试详细情况见表1:

2.2 调查工具。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7]与子女社会性发展问卷[8]基础上修改而成。修改后的问卷由家庭基本信息和调查内容两大部分,共97道题目组成。其中,调查内容部分共包含86道题目,分为《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自我发展调查问卷》两部分组成。家庭基本信息问卷包含11道题目,分别调查被试的学历及其与父母的关系等,从多方面了解被试的基本情况。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包含31道父母教养方式题目,分别是专制型(8道)、民主型(10道)、溺爱型(6道)以及忽视型(7道)。其中,自我发展调查问卷包含55道自我发展题目,分别是自我系统(14道)、情绪情感(18道)、品德行为(16道)和社会交往(7道)。调查内容部分的题目全部采用李克特五点评定法:1分表示完全不符合,2分表示比较不符合,3分表示不符合,4分表示符合,5分表示完全符合。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总分范围31-155分,自我发展问卷总分范围55-275分,分值越大,表明其社会性发展水平越高。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47,分半信度系数为0.55[9];自我发展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52,分半信度系数为0.47[10]。

2.3 研究进程。在临夏回族自治区广河县,研究者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随机选取不同来源、性别、年级的 16-23岁的青少年为调查对象,发放400份《家庭教育方式与自身发展状况调查》的问卷。本研究从2016年7月15日开始到2016年8月30日结束。

2.4 数据处理。全部数据量化赋值后用SPSS 22录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主要采用描述统计分析法、t检验、F检验、回归分析等。

3.调查结果

3.1 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及分布状况。根据父母方式调查问卷内容,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专制型、民主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并对其进行了描述统计,结果见表2。

表2显示,在被调查的青少年中,专制型的父母占总人数的比例均高于其他类型,专制型的父亲有144人,占专制型父亲教养方式的44.7%;专制型母亲有165人,占专制型母亲教养方式的51.2%。其中,专制型的母亲比专制型的父亲多11(6.5%)人。民主型的父亲和母亲仅次于专制型的父亲和母亲,分别是108(33.5%)人和98(30.4%)人。其中,民主型的父亲比民主型的母亲多10(3.1%)人; 溺爱型的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与忽视型的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3.2 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性别差异。进一步将调查类型中的专制型父亲与母亲和民主型父亲与母亲四种类型两两组合,形成以下四种类型,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见表3。

表3显示,在回族文化背景下,"父宽母严"的家庭占18.9%,"父严母宽"的家庭占8.4% ,"父宽母严"的家庭比"父严母宽"型的家庭多2倍,父亲和母亲在家庭教养方式中存在很大差异,总体呈现"父宽母严"的特点。

3.3 子女社会性发展状况。按照《幼儿社会性发展量表》的因子分类,对被试青少年在《自我发展情况》问卷中的不同项目事件中的社会性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并将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情况分为自我系统、情绪情感、品德行为和社会行为四类,结果见表4:

表4说明,自我发展情况量表中,品德行为因子均分(64.89)最高,社会交往因子均分(25.05)最低。自我系统因子均分49.01,最大分69.00,最小分21.00。情绪情感因子均分59.89,最大分91.00,最小分32.00。社会性总均分198.86,最大分266.00,最小分94.00。

3.4 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了探讨高社会性与低社会性子女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的具体差异表现,我们对高社会性与低社会性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了t检验,检验结果见表5。

表5显示,在高社会性的子女中,民主型的父亲(t=-6.763,p=0.000)和民主型的母亲(t=-5.873,p=0.000)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低社会性的子女。在专制型、忽视型及溺爱型父母教养方式中,高社会性子女的得分均低于低社会性的子女。为了进一步解释父母教养方式引起子女社会性发展等级间的差异水平,我们以所有调查对象的社会性发展等级为因变量,以父母教养方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8。

表4表明,回归分析模型可以解释社会性发展等级的19.7%,模型构建非常显著(F= 7.019,p= 0.008)。影响社会性发展等级不是单一的父母教养方式影响的结果,而是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因子按照t值大小排序,影响力大小依次为:民主型的母亲(t=4.155,p=0.000)、民主型的父亲(t=3.942)和忽视型的父亲(t=-2.649,p=0.008)。除了忽视型的父亲阻碍子女的社会性发展,民主型的父母均对子女的社会性发展有促进作用。

4.分析与讨论

4.1 父母教养方式的表现及其分析。研究发现,在回族文化背景下,该地的父母教养方式中,专制型的父母亲教养方式占总人数的比例均高于其他类型,专制型的父母亲教养方式较普遍,辅之以民主型的方式。回族文化下,大多数该地的专制型父母要求子女服从自己的要求,监管子女行为,制定许多规则并要求子女严格遵守。回族家庭中专制型的父母亲教养方式较普遍的原因与回族自身的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第一,回族家长对于自身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并付诸实践,并且在家庭中采取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以求本民族文化传统可以得到延续。第二,回族文化中对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明确的规定,穆斯林需要将这些规定生活化。其中较为突出的是飲食禁忌,回族家长便在家庭教育中重点强调这一点,但子女并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家长只能采取专制教养方式。

相对于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而言,该地民主型父母所占的比例较少,但仍在回族的家庭教育方式中不可或缺。这种教育类型的父母关心疼爱孩子,给子女自我发展的自由,尊重和信任子女,会用自己健康文明的思想行为来影响孩子,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11],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亲密而平等的。民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在回族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原因是:第一,回族父母经常通过说教感染的方式给子女讲一些回族文化。这样不仅有利于子女在受教育过程中的自觉接受,更有利于回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二,回族家长对于身体力行、榜样示范的认同度比较高,在生活方式和饮食禁忌中每一个回族家长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教育子女。

4.2 父母教养方式中性别差异的因素分析。该地回族家庭中,总体呈现"父宽母严"的特点。造成这种教育倾向的因素有很多:第一,受回族文化的影响,母亲管得严的习俗世世代代传承下来,潜意识中母亲形成一种管教孩子的责任。而父亲不善于表达对子女的疼爱,在子女面前通过较少过问子女琐事的方式树立威信,所以对子女要求比较宽松。第二,长期以来该地回族文化中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现象,母亲一般在家相夫教子,对子女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多,所以母亲对孩子的要求更加严厉。第三,父母的文化程度也会影响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在该地回族家庭中,母亲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对待子女比较专制。受了高等教育的男子,其道德素养和文化水平相对较高,见识眼界较广,教育观念相对先进,所以相对母亲采用更加民主的教养方式。

4.3 子女社会性发展现状的因素分析。品德行为因子均分(64.89)最高,社会交往因子均分(25.05)最低。经过分析发现,该地的回族家庭中子女的社会性发展情况在不同的方面表现有所差异,其中,品德行为方面发展较好,社会交往方面发展欠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第一,该地父母教育子女的内容主要受回族文化的影响,强调一心向善,诚实正直,独立自强等。这些传统观使得回族子女具备良好的自我认知和品德行为。第二,该地回族家庭中父母所采取的专制型教养方式,使得父母和子女的沟通交流少。在子女成长过程中遇到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惑或问题时,父母无法及时觉察到子女的情绪变化,也不能进行有效疏导。长期以来,子女很难形成向父母倾诉的习惯,也无法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导致他们在社会交往能力方面表现相对较弱。

4.4 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方差分析发现,在高社会性的子女中,民主型的父亲(t=-6.763,p=0.000)和民主型的母亲(t=-5.873,p=0.000)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低社会性的子女。在专制型、忽视型及溺爱型父母教养方式中,高社会性子女的得分均低于低社会性的子女。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专制型的父母要求子女服从自己的要求,并对子女的大多数行为都加以监管。这种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子女自我意识的发展,无法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这样的亲子关系不仅破坏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使子女产生了道德内化,从而降低了对内部动机的归因,影响子女的社会性发展。

回归分析发现,该地子女社会性发展等级不是单一的父母教养方式影响的结果,而是受到多因子共同的影响,影响力大小依次为:民主型的母亲(t=4.155,p=0.000)、民主型的父亲(t=3.942)和忽视型的父亲(t=-2.649,p=0.008)。民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均会促进子女社会性的发展,而忽视型的父亲教养方式会阻碍子女的社会性发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亲子关系上的民主、平等、和谐,能使子女在良好的气氛中接受教育,有利于培养子女的社会道德规范,而且子女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容易激发自身潜力,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而忽视型的父亲对子女的不良行为不加以干涉或过分迁就,子女对社会认知的意识比较薄弱,也缺乏来自于家长的道德品性和生活规范教育,而且,他们在处理情感、情绪、同伴关系上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些因素会阻碍子女的社会性发展。研究者认为,父母对儿童的不闻不问,实质上是"爱的回收"的一种变相使用。 这个结论提醒我们,父母应尽量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从而促进子女的社会性发展。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第一,在回族文化背景下,该地大多数的父母采取专制型的教养方式,辅之以民主型的方式。

第二,在回族家庭中,该地父亲和母亲在家庭教养方式中存在较大差异,呈现出"父宽母严"的特点。

第三,该地回族家庭中,子女的社会性发展情况有所差异,其中,品德行为方面发展较好,而社会交往方面发展欠缺。

第四,回族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社会性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民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会促进子女社会性的发展,而专制型、忽视型和溺爱型的父母教育方式则会阻碍子女的社会性发展。

5.2 建议:

第一,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父母与子女平等交流,尊重并信任子女,给予他们自我发展的自由和空间。同时,父母对子女的积极行为进行及时强化,对他们的消极行为进行正确引导。

第二,父母在教育态度和行为要求上做到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子女的行为习惯按照统一的要求发展,并创造和谐的家庭生活氛围,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父母要积极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子女的群体意识,注重他们的品性培养和全面发展。同时,关注子女的个性发展,发掘其潜力。父母不仅要重视说理教育,更要重视以身作则,并且将两者结合。

第四,在继承当地回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同時,父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结合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理性施爱,投入适度的时间和精力去关爱子女的身心发展,以促进子女的社会性发展,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俞国良,辛自强.社会性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4.8

[3] 马慧.回族传统文化下的回族幼儿教育-以呼和浩特回民区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4] 沈蕙.回族家庭的教养方式及其启示[J].教育评论,2003

[5] 沈蕙.回族传统教育观念与西北回族幼儿教育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2.

[6] 冯丽.浅析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4.

[7] 龚艺华.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 [D].西南师范大学,2005.

[8] 戴军.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会化行为的个案研究 [D].西北师范大学,2009.

[9] 张嫚茹,金凤仙,程灶火,刘新民等.家庭教养方式问卷结构效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

[10] 穆露露.中国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的编制及其信效度的研究[D].皖南医学院,2014.

[11] 马莉.回族传统文化中的幼儿家庭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性发展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人际信任的中介效应
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问题行为:自我表露的中介效应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研究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改善路径
学前儿童社会化不足的家庭环境影响因素
幼儿气质活动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实证研究
试论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新价值
开展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体育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儿童精神分裂症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