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声吆喝

2017-05-27 15:09潮河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6年19期
关键词:八宝粥叫卖声绵长

潮河

从乡下迁居小城,已十多个年头了。小城爆米花般地扩张,俨然是大都市的一角。路旁高楼林立,霓虹闪烁,街人穿梭往来,摩肩接踵。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已分不清是从哪间店铺传出来的,让人品足了时下小城的喧嚣。儿时过大年的盛景,也不及如今十一。

在纷杂的叫卖声中,那一声吆喝,虽没有“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情画意,但绝对可以称得上经典。如今,它已是回旋在小城人们心坎上的一首温馨的歌谣——“豆腐脑、八宝粥、粢饭唻,来一碗唻啊!”这声音从老远处传来,浑厚、绵长、婉转、悠扬,清晰地送入耳鼓,缓缓地跌落在心头。

初到小城时,我家租住在旧巷的一个小院子里。饭时前后,间或听到这一吆喝声,中气十足,浑厚的腔调中带着些磁性,显然是一个壮汉子才能发出来的。有几回,饭菜已端上桌,读初中的女儿,听到这吆喝声,还嚷着要买豆腐脑吃。

在小巷口,我第一次看到这声吆喝的原创者,是一位身材高大的汉子,一条汗巾挂在脖间,膀臂上腱子肉块块凸起,假若不是满脸漾着笑意,一如电影中的硬汉形象。半新不旧的三轮车上摆放着几只保温桶,他收好客人的钱,掀开一只桶盖,用勺子舀出豆腐脑,装满了客人带来的碗,又递给客人作料,细心地盖实桶,答茬几句后,便蹬着三轮车离去。阳光下,那健硕的身影能裁就一幅绝佳的剪纸。不多时,那吆喝声已回响在老街的深巷里。有几回,晚饭后的大街上,还听到那一句带着些沙哑的吆喝声。

一段时间,也有人模仿着他的叫卖声,不久,便销声匿迹了。但是,小城的人们在茶余饭后,或者在他刚走过以后,总会开心地学着他的腔调来上一两句:“豆腐脑、八宝粥、粢饭唻,来一碗唻啊!”“豆腐脑、八宝粥、粢饭唻,来一碗唻啊……”有一回,听一顽皮小儿奶声奶气地学着他的吆喝声,笑翻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一次,在路上,听到他的吆喝声,好像改了词。“豆腐脑、八宝粥、粢饭唻,你不吃,我要走嘞啊……”依旧是那么浑厚、绵长、婉转、悠扬,有点《刘海砍樵》调子的味道,多了几分俏皮。

后来,他开始骑上电动三轮车,在小城的居民区、马路边、工地前……各处转悠。不管是春雨潇潇,还是漫天飘雪,都能听到那熟悉的吆喝声,隔三差五还能碰见他那有些疲惫的身影。只是那声音是从小喇叭中频繁、断续地播放出来的,听来确实少了些韵味,但,有谁去苛求为生计而整日奔波的人呢。

两个礼拜前,几个棋友闲聚在一路边门市前对弈,月上半空,还未收枰,早已过了饭时。一位年轻的棋友居然用手机把他呼来,远远地就听到:“豆腐脑、八宝粥、粢饭唻,你不吃,我要走嘞啊……”

我捧着那碗温热的豆腐脑,望着那远去弯曲的背影,渐渐地模糊在月色下的小巷口。

(选自《扬子晚报》2015年7月23日)

阅读赏析

文章由声及人,那吆喝声的原創者勤劳朴素、热情好客,“满脸漾着笑意”,虽然喊声有点沙哑,却分明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活力。作者禁不住赞美其“健硕的身影能裁就一幅绝佳的剪纸”。另外,由人及饮食文化,人们因吆喝声之美而爱上豆腐脑,以至“即使饭菜已端上桌”也要买上一碗,听觉之美与味觉之美融为一体,使浓厚的地域饮食韵味积淀于心,挥之不去。

思考练习

1.说说下列黑体词语运用的辞格及其作用。

(1)这声音从老远处传来,浑厚、绵长、婉转、悠扬,清晰地送入耳鼓,缓缓地跌落在心头。

(2)阳光下,那健硕的身影能裁就一幅绝佳的剪纸。

2.文章对其他卖者和“小儿”模仿吆喝声的叙写能否去掉?为什么?

3.作者对吆喝声及其原创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请举出两例作简要阐述。

猜你喜欢
八宝粥叫卖声绵长
叫卖声里的文化记忆
明月绵长照归人
美味的八宝粥
午后的叫卖声
来复轮
清晨的叫卖声
杨世玲
寻根稽古德祚绵长
记忆深处的叫卖声
不同桃李混芳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