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周庄

2017-05-27 15:08高巧林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6年21期
关键词:黛瓦周庄小宝宝

高巧林

周庄仿佛一片荷叶,漂浮在南北市河、银子浜、箸泾河等弯弯曲曲的细流之间。

无论你走到镇的哪一边,哪一隅,水是最好的“向导”。可不?只需你沿着河岸走,纵然迂回转折难分东西南北,但最终还是走离不了依傍在“井字形”河道边的八条石板小街,而你的身姿脚印也总是连着晃悠悠的波光水影,你的耳边也会有水声萦绕、船歌咿呀,你的心里也会有许多让河风水韵诱发出来的诗情画意。当然,这样情致悠悠地走着、走着时,或许也会遇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南头沈厅,北头张宅,东边万三庄园,西边南社迷楼,一时间好像走进了迷宫。但无妨,抬头一看,不知哪朝哪代修的石桥,像个慈眉善目的老人在迎候你;或者,不知哪家哪户的一叶轻舟已经泊在了你的跟前。

是的,周庄是水设的天地,水是周庄的财富所依,风情所在。不说远古,自宋元祐元年(1086年)算起的九百多年,周庄的起源、繁衍和一路风光,全都归功于水的灵性、水的恩赐。江南巨富沈万三就是赖以周庄及其周边万顷的肥水沃土,耕作灌溉而粮满仓囤,驾舟漕运而富可敌国,最终成了一段匪夷所思的神奇佳话,以至于今天的人们仿佛还能从沈家浩大的庄园梦境里见到一架架水风车,呼啦啦扯着白帆,哗啦啦戽着河水,不停地转悠在在熏风习习的蓝天下;仿佛还能在通往东海的急水江上,听到从沈家满载瓷器竹编、丝物茶品的“通番”船队中喊出的粗犷号子……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周庄的许多风土人情、乡规俚俗,也是以水为缘、由水而生的。比如,水乡人家办婚礼时,东家人会拎着红漆木桶,在娶亲船靠岸前,争着去河边“扑通扑通”抢“仙水”,这样做,一则把新娘喻为“仙女”,再则用“仙水”揉米粉、煮团子,末了,让众人分享团圆美满之意。比如,哪家生了小宝宝,办满月酒那天,得由自家长辈人把小宝宝抱上船去,然后,用手指从橹板间蘸上少许清水,再轻轻把清水涂抹在小宝宝红润粉嫩的嘴唇上,祈求小宝宝长大后会适应船性而不晕船,直至驾舟扬帆通达三江。比如,邻里街坊的阿婆们会轮流做东喊喝阿婆茶,八仙桌上香气扑鼻、色泽透亮的萝卜条、咸菜尖、熏蚕豆等茶菜自然诱人口福,而更为讲究的是用来沏茶的水:水是从后门头的小河里打得的清净水,煮水的盛器是泥制的土瓦罐,烧炉的燃料是晒干了的木柴,如此这般沏得的阿婆茶,才会有滋有味……

周庄人能过上如此滋润而悠闲的生活,理应于水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而对于慕名来周庄的四海游客来说,也不例外,同样是水,带给他们无穷的诗意游兴,也会替他们寻找回缠绵怀旧之心和渐渐远去的童年记忆。你看,那些倒映在河水里的旧院老宅,包括所有历经风雨沧桑的斑驳粉墙,所有光溜溜写着明清印记的朽木残石,所有古风雅致的水墙门、旱踏渡、桥头楼、雕花廊、蠡壳窗……一切在空灵妩媚的艺术动感里变得楚楚动人、恍然隔世。于是,观赏者醉了,谁不以为眼中见到的就是活脱脱的明清风情小镇?而且,一点也没有时间的断痕,也不见了今人无奈于人工修缮而留下的败笔,甚至,会暂且忘却裹挟其中的有些过热的商肆之嚣、物欲之俗。

这时,假如恰逢雨丝飘零、水雾轻拂,那么,观赏者定然又会产生别样的情愫、别样的灵感。雨水细若妇女们手中的绣花针,一根根、一縷缕,从哪处只有咫尺之遥的屋檐空当间落下来,从哪家园子的老树新绿间落下来,然后,抹亮一片片青砖黛瓦,朦胧一处处雕栏镂窗,偶尔,也会听到“啪哒啪哒”的脆响,那是挂在滴水瓦边的水珠,它们因不堪重负而无奈地扯着葫芦状的身姿,一点一滴地分头掉在哪处半深不浅的石板滴痕里,掉在行人间哪把东摇西晃的雨伞上,掉在街头飘来的江南丝竹里……

天冷后,古镇里的雨水化作雪花。此间站在高耸的桥头看景,可能会认不得记忆里的周庄。你想,昔日里重重层层黑压压一片的黛瓦屋顶,突兀变作银光闪闪一片洁白,那是怎样令人诧异的陌生感?又是怎样令人叫绝的极度反差?相反,老街边那些清澈的小河,仿佛被砚墨染过了似的,静悄悄,给人以深沉的庄重感。

当然,古镇雪境里最为醒目的,要数铁匠铺里那座通红的火炉,还有贴在家家户户木门上的一副副大红对联和三三两两绽开在古镇上空的爆竹花——看样子,周庄人开始忙着送灶君、迎财神了。

(选自《散文选刊·下半月》2014年第6期)

心湖涟漪

本文紧扣“水韵”二字行文,表现了周庄与水的密切关系,表现周庄的自然之美、历史悠久之美,表达作者对周庄的喜爱之情。特别是对波光水影、雨景、雪景的描写,用笔精细,画面唯美,富于诗意,极为感人。

猜你喜欢
黛瓦周庄小宝宝
我是小宝宝
青砖黛瓦,相守千百年
落日之下的画卷
鹧鸪天·扶贫搬迁安置新村
可圈可点
江南,故乡
母鸡的小宝宝
小巷轻雨
周庄古镇
最遥远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