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同
不少孩子对欧美的怪兽形象很熟悉,它们长得像恐龙,会喷火,会扇动翅膀……而故宫里的大怪兽比这些“洋玩意儿”厉害多了,它们能掀起飓风,可以导致地震、海啸和雷电,甚至拥有强大的智商和情商。
创造这些怪兽的女作家,就是被誉为“中国的J.K.罗琳”的常怡。
家住皇城根,在“怪兽”身边长大
常怡是满族,1979年出生于北京北池子。小时候她和爷爷住在距离故宫不到200米的四合院里。从家门口出发走3分钟,就到了故宫东华门。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在这里发生了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当时,好多从故宫退休的老人都住在那一带。老人们闲来无事在胡同口下棋,讲故宫里的故事,其中一部分就是大怪兽的神话故事,孩子们经常凑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
从故宫退休的王奶奶就租住在常怡家的耳房里,她送给常怡的爷爷一张故宫通行证。每到周末,爷爷就拎着一沓报纸,带着孙子、孙女走进东华门。老头看报,孩子们四处转悠。“在当时的我看来,故宫巨大无比,我觉得自己永远也走不完。长大后才知道,它大约有101个足球场那么大。”常怡说。
慈宁宫和乾隆花园还未向游人开放的时候,常怡就已经游了无数遍。鬼故事听多了,她特别希望能在故宫里遇到鬼怪。鬼没见到,但作为宫殿构件的砖石怪兽到处都是。知识渊博的爷爷说:“建故宫的时候皇帝觉得,一般人家有看家狗来守院子,那皇宫这么大的院子谁来守呢?于是就把这些吉祥的瑞兽‘请了进来,守护故宫。”
在故宫金黄的屋顶上有一只怪兽,是所有怪兽中最大的,背上插着一柄宝剑。这是其他怪兽身上都没有的,常怡觉得很神秘。爷爷告诉她这是“吻兽”。这种怪兽能吞火,还喜欢站在高处四处张望。之所以把宝剑插在吻兽身上,是因为它天性特别向往自由,不像别的怪兽那样愿意乖乖地待在那里守护故宫。吻兽只要找到机会就会逃跑,跑回大海里。人们为了能让它永远待在故宫里喷水、镇住火,也就是防止火灾,就用了一把剑把它“钉”到屋脊上。
还有一种名叫“脊兽”的怪兽,在故宫里显得非常特别。你只要出了故宫的大门,在中国其他任何地方都看不到它。“脊兽”很稀有,在等级最高的宫殿——太和殿的屋脊上才仅有10只。而另外两座宫殿,保和殿只有9只,中和殿只有7只。
这些怪兽中最有趣的是“行什”,即太和殿的押尾兽。在爷爷讲给常怡的故事里,“行什”就是《封神演义》里的雷震子。它之所以会出现在故宫太和殿的屋脊上,是因为它可以防止宫殿遭受雷击。
因为有很多的神兽和神殿,常怡觉得故宮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虽然说很多故事都是民间传说,但是这些大怪兽却都是故宫里真实存在的。它们在500多年前故宫这座大皇宫建立的时候,就已经住在里面,它们的年龄甚至比故宫还要大。《山海经》里早有记载,在这些怪兽中,有的已经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存在了千年以上。
好玩的是,有一次,常怡看到一个爷爷带着小孙子逛故宫,孩子指着朱红大门上衔着铜环的怪兽问:“爷爷,那是什么?”爷爷随意地回答:“那是狮子,看大门儿的!”这不是误导孩子吗?常怡没忍住,就上前告诉他们:“它不是狮子,是‘椒图,一种怪兽。”
大学毕业后,常怡成了一名财经记者。有一天,她陪朋友的孩子去逛故宫,一听说要去宫殿,小姑娘觉得可能就跟童话故事里的城堡差不多,特别兴奋。然而,进去不久小姑娘就挺失望地说:“哎哟,不就是一些大房子嘛,有什么意思!”
常怡对女孩说,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也是中国最高等级的建筑,在这里住过的人有几十万。“故宫以前住的是皇帝、妃子、太监、宫女,知道现在住着什么吗?现在住着181只野猫,还有数不清的刺猬、鸽子、喜鹊、乌鸦、黄鼠狼,甚至还有狐狸。最重要的是,这里还住着数不清的大怪兽。”一听到有“怪兽”,小女孩的眼睛立刻亮了,非常感兴趣。
于是,常怡就给女孩讲起了有关这些神兽的故事。小姑娘听后兴奋地拍着手说:“阿姨,你讲得真好,比《哈利·波特》和《魔戒》还有趣!”
其实这些怪兽的形象,都是古人凭丰富的想象力精心雕刻出来的。它们身上的每一片鳞甲都很有讲究,颇有艺术价值。可是现在很多人带孩子去故宫游玩时,却忽视了这些怪兽身后的文化底蕴,或者根本就不认识它们,这些神兽被大家当成普通的石狮和龙。所以,故宫有趣的地方在渐渐减少,对孩子的吸引力也慢慢降低了。
写童话,用故事揭秘故宫的“怪兽世界”
常怡决定写一本书,专门讲这些神秘怪兽的故事,让孩子们既感到有趣,读后又能增长知识。
常怡的三叔和三婶都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古籍部工作,因此,她很早就接触古文,最爱看《聊斋志异》《封神演义》《述异记》……从这些书上摘抄有关怪兽的内容,是她从小学三年级一直持续到大学的兴趣爱好。
上大学后,常怡最常去的地方,是当时还在国子监的首都图书馆古籍部。有趣的是,当同龄人在小本子上抄汪国真的诗歌和流行歌曲时,她却疯狂抄怪兽的故事。“泡国子监的那几年是我这辈子过得最充实的日子。”常怡说。那时的她绝对想不到,自己以后会写怪兽的故事,而且会把故事场景安排在童年的“百草园”——故宫里。
写故事和听故事不一样,需要有据可查。所以,常怡又读了很多故宫建筑和收藏方面的书,还看了《山海经》《搜神记》,还有日本的《怪奇鸟兽图卷》等考究怪兽来历的书。
常怡计划写一本名为《故宫里的大怪兽》的书。她做的第一个功课,就是编“怪兽词典”——把散见于中国古籍中的怪兽信息摘录下来,以年代为线索,以怪兽的名字作词条,把每只怪兽出现的时间、原型、在各朝各代的变形一一梳理清楚。这个工作量有多大?如果从上古时代算起,出现在中国古籍中的怪兽大约有1000种,光《山海经》中就有400多种。
现在的孩子多数都对西方的怪兽很熟悉,却不知道中国也有很多怪兽。于是,常怡决定将历史传统文化作为背景穿插进童话和小说中,让孩子们重新去认识这些神兽。其实她从小就喜欢看童话,但多数是外国作品。用她的话说,国内兼具美感和想象力的作品实在不多。
想象照进现实,让孩子爱上传统文化
2009年,常怡的儿子出生,经过很长时间的构思后,她正式开始写故宫怪兽的故事,作为送给孩子的礼物。故事的主人公是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的李小雨,有一天她去故宫玩,捡到一只奇怪的宝石耳环。女孩把耳环戴到了自己的耳朵上,神奇的是,她竟然听到故宫里的神兽们正在秘密交谈。于是,这个11岁的女孩在野猫“梨花”的带领下,和怪兽们交上了朋友,并和它们一起经历了许多惊险又有趣的故事……
在《故宫里的大怪兽——御花园里的火车站》中,李小雨始终没有放弃寻找宝石耳环的主人,他究竟是谁?鬼节的失物招领处、夜幕中才会出现的火车站……女孩跟着怪兽们在古老的故宫里所经历的,都是平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常怡在描写这些怪兽的故事时,有西方童话的梦幻,也有中国传说的神秘,故事中还穿插着很多生活、自然与爱的常识,读起来妙趣横生。
常怡很重视将童话与当下的生活紧密结合,这样就能让孩子们以最快的速度接受怪兽。比如女孩李小雨,她妈妈在故宫工作,常年加班,她也就天天在故宫里泡着,由此促成了在那个夜晚与怪兽的奇妙相遇。常怡在文中引入大量的生活细节,比如小孩子的妈妈看韩剧、小孩都喜欢的迪斯尼以及机器人,等等。
为了让小读者们更好地了解故事中的场景,常怡在每本书的前面都附了一张故宫怪兽地图。把这些现实中的神兽放入童话世界,把每只怪兽在故宫中发生故事的地点都标注出来,让它们拥有了灵性和奇幻色彩,使孩子们对故宫产生幻想,可以牢牢记住这些怪兽,继而对它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像做学术研究一样去写作童话故事,这就是常怡写作《故宫里的大怪兽》时的常态。第一季作品是一系列短故事集。“因为很多怪兽的名字都是生僻字,長成什么样也很难描述,比如‘鹿角、前脚鹰爪、后脚虎爪,不像西方怪兽,喷火龙、独角兽,一听名字就知道它们长什么样。如果一开始就像《哈利·波特》一样,用一个长故事串下来,估计一套书看完,孩子们也记不住几个怪兽。”常怡说。
如今,对于孩子们而言,故宫最有意思的地方不是空洞的古建筑群,而是那些神秘的怪兽,那里面藏着很多知识,很多历史文化故事。常怡巧妙地将故宫的历史知识、民俗典故融入其中,让更多的孩子爱上了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