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骄剑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通讯等新兴技术迅猛发展,世界主要国家正处在军事战略全面调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走在世界新军事变革前列的国家,都普遍重视军民兼容、军民结合,形成了从战略设计到具体实施的全面融合模式,特别是网信领域已经成为国外军民融合发展的主战场和战略制高点。从美国等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来看,加强网信军民融合战略谋划,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政府机构、军队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沟通合作,广泛开展军地信息互通、技术共享、成果共用,是扩大融合深度,达到多方共赢的根本途径。
军民融合要走得顺畅,必须由国家高层进行决策,制定政策和配套措施,由军地双方共同组织,依靠各级政府和军队管理部门合力推进。美、俄、日等国通过颁布法律、制定相应发展战略,不断强化网信军民融合顶层设计。
例如美国国防部2012年发布的《云计算战略》,明确提出要打破军用与民用之间的界限,运用成熟的商业技术推动云计算在军队中的广泛运用。2015年通过的《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共享法》和新版《网络空间战略》都提出要加强政府、军方和民间企业实体的合作,围绕网络空间实现最大限度的网络行动协调、信息共享、经验分享,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与其他机构和私营企业的密切合作。
俄罗斯国家杜马早在1998年就通过了《俄罗斯国防工业军转民法》,要求在航空航天、电子、通信等工业部门,要特别优先采用军民两用技术。2010年,俄罗斯发布《2020年前及未来俄联邦国防工业发展的国家政策基础》,更是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重组,提出通过建立军民联合集团,利用先进的军民两用技术进行跨国合作。
日本防卫省2016年发布了《防卫技术战略》及配套的《中长期技术规划》,明确了未来20年18个领域的军事技术发展方向,情报感知、电子攻防、网络空间、指挥通信等电子技术均列入;同时提出推进“民转军”两用技术的重点领域,主要有超大容量高速通信、量子加密、量子传感器、微机电系统、脑科学、人工智能等。
这些例子无不说明美、俄、日等国在战略层面非常重视政府部门、军方、私营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融合,强化各方在信息共享、技术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的战略指导,力图实现军事效能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在网信军民融合的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美、德通过成立相关机构、制定一系列行动计划,加大管理协调力度,明确军地合作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完善军民一体化合作机制。
电磁频谱是战场信息传输的重要通道,面对战场电磁频谱资源不够用这一严峻形势,美军不得不依靠与民用电磁频谱资源共享解决问题。为此,美国国防部近几年大幅调整电磁频谱战略,不断加大对现有电磁频谱资源管理和计划的力度。2014年,美国发布了最新的电磁频谱战略,提出拓宽可用电磁频谱资源的新思路和新举措。通过平衡军用和民用的多领域需求,尽可能地提高电磁频谱共享的程度,并开展电磁频率重复利用和增效技术的研究,从而缓解电磁频谱资源不足的现状。
2016年2月,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推出《网络安全国家行动计划》,将从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加强民众网络安全意识宣传以及寻求长期解决方案5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美国网络空间的安全。提出建立“国家网络安全促进委员会”,由顶尖的企业与技术专家组成,主要任务是帮助联邦政府、私营企业和公民个人改善网络安全环境,为提升美国长期网络安全提供一份“路线图”,并且由国土安全部以及思科、微软等私营企业组成国家网络安全联盟,负责民众网络安全意识的培训。
2017年4月,德国国防部宣布正式成立“网络信息空间指挥部”,职责是确保联邦国防军的IT系统在国内外的安全运作,加强在网络信息空间的侦察和影响力,支援国防军其他部门完成任务,之后德国联邦国防军的战略侦察、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等部门,也将被陆续整编到这个指挥部。指挥部还负责在数字化背景下与其他机构进行合作以维护国家安全,以及加强网络安全设施建设等。
数据已经成为一国的核心战略资源,当前,国际竞争焦点正在从对资本、土地、资源的争夺转向对数据的争夺,数据主权将成为陆权、海权、空权之后又一个国家间博弈的领域。各国已经认识到大数据对于国家的战略意义,谁掌握数据的主动权和主导权,谁就能赢得未来。
伴随各个国家对于数据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以维护本国数据主权为目的,通过立法和建立双边协作机制,逐步构筑了较为完善的跨境数据分级管理制度。国外数据跨境分级管理的做法主要包括三个层级:一是重要数据禁止流动。例如美国外资安全审查机制明确要求外资网络运营商与电信小组签署安全协定,保证其通信基础设施位于美国境内,确保美国国民用户数据仅存储在美国境内。2014年俄罗斯出台法律明确规定,掌握俄罗斯公民信息的互联网公司(包括苹果、谷歌、Facebook等)必须将这些俄罗斯公民用户数据存储在俄罗斯境内的服务器上。二是对政府和公共部门的一般数据和行业技术数据有条件的限制跨境流动。例如,澳大利亚《政府信息外包、离岸存储和处理ICT安排政策与风险管理指南》将政府信息分级,其中对于非保密的信息,要求政府机构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之后才能实施外包。三是普通个人数据允许跨境流动,但需要数据流入国满足一定安全论证要求。目前多个国家都参与了数据跨境流动的国际或国家间认证,为本国数据流出和接受他国数据流入搭建通道。
网络空间直接关系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已经成为信息化条件下的全新战场和国家安全维护的新疆域。近年来,美国大力渲染其面临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持续炒作“中国网络威胁论”,试图缓解“棱镜门”事件的负面影响。一些拥有尖端网络安全技术的私营部门与美国政府合力发声,对中俄等国制造舆论压力,树立网络战争假想敌。为了有效维系网络霸权地位,美国积极推动网络安全领域军民一体化发展和深度融合。
早在2008年美国就启动了被称为新世纪网络安全“曼哈顿计划”的国家网络靶场建设。“国家网络靶场”由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应国会要求组建,为美国防部模拟真实的网络攻防作战提供虚拟环境。该项目主要由私营企业负责建造和提供技术保障,军方投资并应用。
美国也是打造网络空间军事力量的始作俑者。2013年公开承认建有专司“进攻”任务的网络战部队,然而网军建设始终都不是国防部一家的单打独斗,军民融合已经是美国网络空间力量建设与运用的基本思路。美国十分重视网络演习中军民联合协作、多种力量的运用。2016年3月,美国防部启动了一个黑客参与的网络安全演练项目——“黑掉五角大楼”计划,共有1400名美国黑客参与了攻击测试。这是美国网络空间战略的一次突破性实践,反映出一种全新的网络空间军民融合思路。2016年6月,美国网络司令部又举行一场大规模网络攻击演习——“网络卫士-16”,美国五角大楼、联邦调查局、国土安全部以及众多非政府部门的人员参与其中。美国持续开展网络空间安全演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军攻民防、军助民防”的演练形式,检验提升美军网络攻击能力和政府、企业的网络安全防御能力,推动军民多部门协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俄罗斯通过一系列的战略法规明确保障网络安全的原则和措施,军民融合也逐渐成为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关键战略,切实保障俄罗斯联邦公民、组织和国家的网络安全。
2014年1月,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公布了《俄罗斯联邦网络安全战略构想》(讨论稿)(简称《战略构想》),《战略构想》提出发展国家网络攻击防护和网络威胁预警系统,制定国家、经贸公司和社会公民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合作机制。
俄罗斯还不断完善立法,加强网络法制化管理。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俄联邦关键网络基础设施安全》法案提出:建立国家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监控网络病毒和网络入侵行为,建立联邦级计算机事故协调中心,对俄境内的网络攻击进行预警和处理。2016年9月,俄罗斯《个人数据保护法》生效,要求所有收集俄公民信息的互联网公司都应当将数据存储在俄境内服务器。
随着网络空间军备竞赛日益加剧,俄罗斯进一步加快军事网络安全建设,军地联合打造网络安全“铁骑”,着力提高网络战力量:一是构建网络安全部队。2014年底,俄网络司令部正式建成,负责打击网络威胁,保障国家信息安全。二是着力完善太空监控设施。计划在2018年前,共部署十几个激光光学和新一代太空无线电监测系统,这些设施能帮助俄罗斯军方极大地提高太空控制系统信息能力。
借鉴美国、俄罗斯在网络空间军民融合方面的做法与经验,将有助于我国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网络空间发展之路,保障网络空间安全乃至国家安全。
网信军民融合的关键是信息资源的共享,美国军方十分重视网信企业拥有的巨大技术优势,成为美军维持制网权和获取关键信息的主要依托。当前,美国国土安全局、联邦调查局及其他反恐小组将美国政府同企业之间的合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在关键基础设施领域建立相应的政企信息共享机制。
2015年奥巴马签署一份总统令,计划新建信息共享与分析组织,鼓励私有部门与美政府、军队实时共享网络安全威胁信息。之后,美国成立了网络威胁情报整合中心,实现国家情报总监、国土安全部、国防部和司法部之间的信息分享,提升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利用和实时响应能力。
美国国家安全局和军方通过法律手段、秘密监控和行政措施,使得一些美国的互联网和电信企业成为情报合作的伙伴。国家安全局通过在这些企业的服务器中增设过滤器、在软件中预留后门,以及拥有破解加密信息的密钥来掌控网络空间流动的信息。例如,微软、谷歌、迈克菲等大型互联网技术公司根据承包合同要求,在公开其新发现的系统漏洞之前事先通知美国国家安全局,从而使后者可以利用这种优先知情权实施网络入侵。
在基础信息资源共享方面,美国在空天安全、空天信息系统等领域采取了多项信息资源共享举措。伊拉克战争中,为弥补军用侦察卫星的不足,美军大量使用了商业卫星的高分辨率图像。美国空军与情报界、工业界还在研究“天基红外系统(SBIRS)”探测数据共享,以实现在不同军种之间、军地之间信息的充分利用。
由于美国私营企业掌控大部分网络基础设施,美国军方无法依靠自身实力对网络实现绝对控制,私营企业在美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过去10年,美国军方卫星发射市场基本为联合发射联盟(ULA)所垄断,这是由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2006年成立的合资企业。近年来,美军还在不断拓展与私营企业在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方面的合作。例如,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在2015年5月获得美国空军认证,将参与发射包括国家侦察局卫星在内的国家安全任务。2017年5月1日,SpaceX将一颗机密间谍卫星送至预定轨道,接下来“猎鹰9”还将为美国空军发射两颗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
俄罗斯通过建立多种类型的信息服务平台发布军方信息,为军民双方合作提供便利。例如俄罗斯国防部、《红星报》、联邦总统等官方网站都可免费查阅与装备建设和国防订货相关的法律法规、总统令及部门规章,为相关企业获取装备采办需求信息提供渠道,方便企业了解军方的装备采办法规制度和要求。2013年,俄罗斯颁布将科研和设计工作纳入国家统一信息系统的管理办法,将信息系统、战略武器、生物信息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相关科研设计工作纳入其中。该信息数据库极大地促进了俄国防与国民经济建设各领域的信息互通,全方位提高了俄军民高科技成果的应用能力。
spaceX公司“猎鹰9”火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军用”与“民用”的界线已变得越来越模糊。一方面,现有绝大部分军用信息技术都有潜力用于民品生产,为发展经济服务;另一方面,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民用市场上也会有更多的信息技术和质优价廉的产品适合于军事装备的需要。目前,吸引先进的信息技术民间力量参与网络安全防务和网络装备技术研发已成为美国推动网信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美国多数网络安全防务和网络装备技术研发由私人企业承担。这些私人企业既包括洛克希德·马丁和雷神等传统军工企业,还包括赛克铁门和迈克菲等专业的网络公司,以及IBM、惠普、微软等信息产业巨头。IBM公司为美空军构建“云端计算机网络系统”,利用云计算技术对美空军9个指挥中心和100座军事基地网络基础设施进行整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联合其他分包商,为美国陆军提供地面网络通信和传输系统。美国也积极推动军地标准兼容,已经撤销4000余项军用标准规范,采纳1780余项民用标准,仅仅在计算机技术领域,这一措施就节省了科研经费数千亿美元。
美国国防部不断注重对外部创新资源的引入和合作。2015年4月,美国国防部成立了DIUx,即美国国防创新实验单元(The Defense Innovation Unit Experimental)。DIUx是美国国防部与国内诸多顶尖创新技术公司之间的一个枢纽机构,负责将美国国防部的具体业务或技术需求,与创新企业主体之间进行精准对接。与DARPA相比,DIUx体现了美国军方正在以更为积极和开放的姿态,迎接外部优质资源的加入。2016年5月,时任国防部长卡特宣布将DIUx从1.0版本升级为2.0版本,新升级的DIUx机构可以直接向国防部长进行汇报,使其拥有了更高的权力级别。DIUx使美国民间无人可比的巨大技术优势可以在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内就转化到战场上,而不是过去的几年时间。目前,DIUx已与创新企业围绕无人机、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微小卫星等领域签订了多个合同。
建立既能够履行承担武器研制计划、生产科技含量高的军品任务,又能在国内外市场上开展两用技术产品的竞争、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最终实现军用产品与民用产品的双向互惠互利的军民联合集团,是俄罗斯促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的又一举措。俄罗斯政府从2010年起在国防工业的组织机构、生产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军转民”的改革,将数个相关设计局、研究所、工厂、企业联合起来再加上金融、贸易等集团,成立集科研、设计、试验、生产、销售和融资等紧密结合为一体的“金融——工业集团”,如“苏霍伊设计局”科研生产联合体等。据统计,军民联合集团军民共用的技术达到70%以上。
美国前国防部长卡特在DIUx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加强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基本依托。党的十八大以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应立足国情,深刻把握网信军民融合规律和趋势,充分了解美、俄等国网信领域军民融合的诸多实践和典型案例,参考借鉴其统一的战略部署、完整的体制机制、成熟的军地合作模式,推动我国网信军民融合事业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