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晓梅
摘要: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我国小学班主任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班主任管理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问题;趋势;合理化建议
伴随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地改革,班主任的管理理念与方法也日新月异。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知识的传授者,同时又是联系学校、家长和学生的纽带,对于班级管理和学生个体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小学班主任管理仍然存在着理念落后、随意性强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本文针对目前小学班主任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小学班级管理的发展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化的管理办法建议。
一、小学班主任管理的相关概念
1、小学班主任的概念。小学班主任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概念,早在1988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对班主任的定义、作用、主要工作和职责等做了相应阐述。所谓小学班主任就是要根据德、智、体、美、劳这五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教育、管理和指导学生。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小学班主任通常是一个班级主要的负责人,是班级的管理者、知识的传授者,各科老师联系的纽带,同时又是沟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桥梁。
2、小学班主任管理的意义。根据教育部对班主任管理的总体要求,小学班主任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开展班级集体活动、开展品德教育工作、关注学生心理及情感发展这四大方面。但是,由于目前多数小学生都是00后独生子女,长期家长给予的溺爱造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面对班级几十个性格迥异、个性鲜明的孩子,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也将受到更大挑战。
二、现代倡导的小学班级管理特点
1、管理方式民主化。民主化的班级管理方式,主要体现在班级氛围和师生交往的各个环节当中。班主任已经由早年的单纯管教学生逐渐演变成为服务学生、引领学生的一种角色。在现代的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班主任要转变个人的角色定位,从以往的单纯管理者变为一个参与者。在班级建设中,可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制度、进行民主的班干部选拔、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使班级管理趋向民主化。
2、学生发展个性化。在现代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每个学生又都是一个不同于他人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与他人不同的兴趣爱好、生活环境、优点缺点和心理素质。因此,在现代班主任管理中,班主任瑶雪会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孩子们个性的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激励学生学习进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约束的能力。
3、信息获取广泛化。近几年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学生的受知面变广,很多小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已经趋于成人化,很大程度的超过其心理年龄。小学生不仅是从学校课堂上获取知识,还会通过互联网和媒体获取知识。而师生交流方式也有传统的面谈、短信和电话等方式逐渐发展出微信、微博和QQ等多种交流方式。班主任也需逐渐摆脱传统的束缚,更多的着手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逐渐把教育管理工作延伸到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
三、小学班主任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班主任管理理念落后。受限于传统思维的影响,我国部分班主任管理理念仍然相对闭塞。有些班主任的管理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传授知识阶段,过分地追求学生的成绩分数的好坏,一味地主抓学生的纪律管理,而忽视了学生成长时期的情感变化和心理发展,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新创造的能力。在这样的“填鸭式教育”的管理下,学生只会是盲目的服从。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逐渐会产生逆反抵抗的情绪与心理。这些都与现代小学班主任的管理中所提倡的教师应起到服务引领学生的理念相不符,这样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班主任管理随意性强。在小学的班主任管理中,因为学生仍然处于成长的阶段,对于很对事情没办法进行理性客观的认识和判断,几乎班级所有的事务性工作都需要班主任进行逐一把关,而班主任平时还需要完成自己的备课授课和教研进修等任务。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很难有时间来对自身的班级管理模式来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和改进。在小学的班主任管理中,还存在着两种极端的现象。其一是经验多、教龄久的班主任往往仅凭借自身的经验和主观意愿进行班级的管理,缺乏了年轻教师的职业激情,固化了自身的管理方式,而忽视了学生成长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其二是经验少,教龄短的班主任由于缺乏班主任的管理经验,对班级的管理研究不深,对于班主任和学生的角色定位不准确,虽然充满对工作积极地态度,但是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往往以成人的思维进行处理,这样很可能损害学生的自尊心。诸如上述的现象,在小学的班主任的管理呈现出随意性较强的特点。
3、班主任管理重言传,轻身教。在小学的班主任管理中,学生发生问题时,班主任通常是以说服教育为主,往往忽视了“身教”的巨大作用。在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通常会规定这些是可以做的,那些不可以做的。这些会在学生潜意识里产生一种畏惧感,而非是一种发自内心自觉地遵守规矩。有的时候严厉的批评看似可以快速的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但却治标不治本,无法从内心对其有所转变。倘若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要求了文明礼节、言行举止等规定,自身却不加以注意,这样会让孩子们产生对管理的抵触心理,反而产生对学生成长的不良效果。小学生在小学的成长阶段,班主任是他们除了父母以外最亲近的接触者。班主任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言行举止。
四、小学班主任管理存在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1、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首先,班主任的管理理念不应该还停留在一味地追求学生的成绩分数的好坏,应做到不以学习成绩好坏论学生。学生在小学阶段往往属于成长阶段,对事物处于认知和体验阶段。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的同学就会在理性认知阶段形成各自擅长的形象思维或抽象思维。进而有的同学更擅长于学习理论知识,而有的同学更擅长于动手实践。因此单纯的从学习成绩的好坏衡量一个小学生的好坏是不正确的。小学班主任应当破除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其次,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是情感变化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在待人处事方面往往不能夠很好地处理,由此产生的心理情绪变化如果不能及时疏导,这样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平时应多注意学生心理变化,学会与小学生倾心交流。在学业上做孩子们的“传授者”,在生活中做孩子们的“知心朋友”。
2、重视关爱学生的艺术。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根植于爱”,可见“爱”是我们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掌舵人,必须懂得“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的道理。所以,在教授学生道理的时候,切勿义正词严的以一句“我都讲过这么多遍了,怎么还犯?”就把责任推脱于学生。要自我反思自身所传授的道理学生是否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品质。良苏霍姆斯基曾经说过:“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稚嫩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加倍呵护。”好的班级管理要做到给予不同的学生恰当的关爱 。爱学生是每一位老师的天性,然而一个班级由几十个情况不同的学生组成,在与孩子接触中,就像因材施教一样,也要“因生给爱”。对于“残、病生”要爱在得体,太热情,孩子会觉得你是在怜悯,太冷漠,孩子会觉得你是在嫌弃;对于“普通生”要爱在鼓励,对于表现一般的学生往往是老师最容易忽视的,然而针对这样的孩子多一些鼓励,会让孩子更上一层楼;对于“学困生”要爱在关心,爱在细微之处,多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树立学生自信。对于“个性生”要爱在尊重,不压抑其个性的施展,也不把他当做另类来看。关爱是一种很好的管理班级的方式,通过关爱来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的潜能。
3、注重“身教”大于“言传”。我们都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孩子看见劳累了一天的母亲为奶奶洗脚后,这个孩子也会为劳累的妈妈端上一盆热水洗脚。这个事情告诉我们的正是“身教”的重要性。和广告中的母亲一样,小学班主任作为每天和孩子们接触最多的成年人,其学识、人品和工作态度等因素都会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学生。对于一些内心内向、敏感的孩子,一味地摆事实、讲道理会让他们更加排斥,最终的结局就是对孩子起不到任何教育意义。德国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樹;用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班主任就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形成影响,良好的榜样效应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长久而深刻的,甚至对孩子来说是受用终生的。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这种迁移默化的影响,对班主任自身的班级管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乔华林.论教师的学生观.
[2] 李琳琳.我国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