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少数民族预科生党员培养工作

2017-05-26 18:42高德胜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29期

高德胜

摘 要:民族地区高校是承担我国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主要高等院校,在我国普通高等教育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和实施者,民族院校在积极发展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導和激励少数民族大学生服务于民族地区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是培养少数民族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壮大高等院校大学生党员队伍必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少数民族人才;民族地区建设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9-0074-03

民族地区高校在我国普通高等教育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和实施者,民族院校在积极发展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引导和激励少数民族大学生服务于民族地区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少数民族预科生党员培养工作是民族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党建工作之一。一直以来,民族院校党建工作注重在少数民族预科生(以下简称民族预科生)中发展党员,基层党组织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少数民族预科生党员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机制和全面深入的教育和引导,少数民族预科生党员培养工作也面临一些瓶颈和挑战。少数民族预科生党员培养工作是民族院校党建工作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少数民族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壮大高等院校大学生党员队伍必要的组成部分。

一、包头师范学院少数民族预科生及其党员培养工作简况

包头师范学院是内蒙古自治区较早成立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建校50多年来,坚持面向和服务基础教育,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其中包括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自2005年以来,学校开始招收和培养少数民族预科生(包头师范学院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要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成为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重要育人基地之一,到目前已教育和培养了千余名少数民族预科毕业生。学校现有18个学院党总支。

二、少数民族预科生党员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全面准确地掌握少数民族预科生党员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本课题组共发放了调查问卷400份,调查对象为包头师范学院2013、2014、2015、2016级少数民族预科生。调查问卷收回392分,收回率98%,其中废卷1分,有效率391分。从调查问卷所反映的情况来看,该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党员培养工作总体上规范合理,学校在加强和促进预科生入党工作方面切实可行地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少数民族预科生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成效显著。但我们也注意到在该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入党工作领域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

(一)少数民族预科生思想政治素养有待于提高

1.少数民族预科生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包头师范学院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预科生来自较偏远的地区,受该地区相对落后的教育文化因素的制约,预科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水平普遍不高,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偏低。预科阶段是一个介于高中和大学之间的过渡时期,虽然预科生所处环境是大学环境,但其管理和教育方式方法上还没有完全摆脱“高中模式”,这必然在预科生的心理及其行为规范上有所保留,或体现出“自主学习欠缺”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预科阶段的学习压力相对于“高考升学”小了很多,因此预科阶段的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等方面缺乏主动性,这也自然会影响到预科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

2.少数民族预科生在入党问题上的认识存在不足。对于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绝大部分预科生处于模糊状态,在入党问题上普遍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由于受当地社会经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生理、心理、思想、行为特点与普通大学生有着一定的差别。他们在高中时代,甚至步入大学校园后,在党的基础知识与理论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仍然不高。从调查问卷所反映的信息来看,一些预科生对于信仰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甚至持有怀疑的态度,理想信念模糊不定,对党的认识不全面、不深刻,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道路信心不足。

3.少数民族预科生入党动机多元化和功利化。一方面,从近几年包头师范学院基层党建工作来看,少数民族预科生入党志愿日趋强烈,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日趋增多。本次调查显示,预科阶段递交入党志愿书的学生比例达到了47.8%。但同时,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入党动机具有明显的多元化和功利化趋势。“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入党动机,是判断一个人能否入党的重要标准和前提,是保证一个普通人在成为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之后能够真正在思想上和组织上同时入党的核心和关键,它直接关系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1]由于少数民族预科生大多数从小生活在教育文化相对落后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地区,家庭环境中缺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启蒙教育和熏陶。另一方面,在社会不正之风、个人发展以及就业找工作等因素的影响下,预科生的价值观日益多元化,考虑个人发展利益成分明显增多,部分少数民族预科生入党动机日趋多元化和功利化[2]。

(二)基层党组织培养方案和手段缺乏针对性和特殊性

经过几年的发展和摸索,包头师范学院少数民族预科生入党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据调查显示,在学校层次以及基层党建工作上,少数民族预科生教育引导和培养机制缺乏针对性。

首先,党校培养缺乏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高校基层党校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学生大学阶段的首要的正规入党教育基地。据了解,当前民族院校党校基本不设针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党课,绝大部分采取汉族和少数民族预科生合班授课机制,并采取汉语授课的教学模式。由于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汉语水平有限,影响到了党课教育的预期效果和目的。另一方面,据调查问卷显示,绝大部分预科生认为,党课授课内容编排不够科学合理,缺少适合预科生的党课教材,实践性不突出,内容过于强调普遍性和理论性,一时难以全面理解和消化,党课缺乏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

其次,党内主题实践活动缺乏针对性。在基层党组织的党员教育管理中,党内主题实践活动是学生通过参加有组织、有计划和有领导的实践活动来不断提高自身党性修养的有效手段。但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大部分民族院校党建工作开展的党内主题实践活动形式单一,手段方法缺乏先进性。“尤其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方面,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自身特点开展的实践活动较少,大都停留在集中学习理论、听讲座、参加相关业务培训等层面,组织生活简单化、形式化,缺少能让学生自主参与,内容丰富的党内主题实践活动平台。”[3]调查显示,66.9%的预科生认为学校开展的党内主题实践活动内容缺乏新意,效果不理想。

再次,整体培养发展只重视学习,忽视整体素养的提高。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发展大学生党员,学习成绩是首要考虑的入党标准之一。从当前民族院校党建工作来看,对于少数民族预科生入党要求中,其学习成绩也是首要考虑的重要条件之一,甚至将优秀学习成绩作为发展党员的必要条件,学习不好的学生很难加入中国共产党。实际上,学生党员要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优秀的学习成绩固然必不可少,但还应该有清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等。一名优秀的学生党员,应该在多方面起到引领其他同学的榜样作用。因此,学习成绩优秀不应该成为学生入党的充分条件,而应该成为学生入党的必要条件。从包头师范学院近几年预科生入党情况来看,一些预科生积极上进,学习也很刻苦努力,关心集体,思想上积极要求入党,多方面表现出了优秀的素质和修养。但是,“由于历史、文化、地域等原因,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等相对较差。”[2]因此,他们的学习效果不佳,学习成绩也很难挤进前列,甚至还出现了挂科、重修等现象,而这些正是直接制约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最主要因素。实际上,学习成绩的好坏,从某种程度上只能反映一个人学习研究能力的强弱,而并非他的全部能力。何况,大学里,成绩优秀的人很多,但并非所有学习成绩优秀的人都能够成为学生党员。显然,“以偏概全”的党员发展原则不适合于少数民族预科生党员发展工作。

三、促进少数民族预科生党员培养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抓好入黨启蒙教育,提高少数民族预科生思想政治素养

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等环节,深入开展预科生入党启蒙教育。由于特殊的原因,少数民族预科生对党的历史、现行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认识模糊,政治觉悟普遍不高。部分少数民族预科生在中学时代接受过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方面的教育,但总体上缺乏系统的思想政治培养和教育。因此,学校以及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思想政治启蒙教育,通过入学教育、思想政治课程、社团活动、第二三课堂实践以及网络媒体平台等多环节,加强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切实增强和提高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二)加强党校培养在少数民族预科生入党工作中的针对性

首先,改革和充实党课教学内容。高校党课培训除了讲授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党员的发展与管理等重要知识之外,还应该增加符合少数民族预科生特定诉求的内容。调查显示,具有党校培训经历的48.4%的预科生认为,党课培训内容过于传统化,缺乏民族地区特色,不能适应和满足少数民族预科生的需求。因此,教学内容可以结合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和改革开放的成就,通过“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等教育,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突出民族团结,纠正少数民族预科生模糊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党性观念。其次,调整和补充党校培训教材。通常高校党课都有自己的指定教材,内容主要集中在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范畴。但这种普及性较强的教材对于少数民族预科生来说缺乏针对性,效果往往不佳。因此,在教材内容调整上,既要包括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也应该补充一些形势与政策、社会热点问题分析、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内容,提高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强化党内主题实践活动的针对性

包头师范学院少数民族预科生整体上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对党的认识模糊,立场不够坚定,思想意识相对落后。要改变这一现象,应加强党内主题实践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提高少数民族预科生政治思想觉悟,使之树立正确的入党意识,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因此,结合少数民族预科生特殊的文化教育背景,党内主题实践活动要采用多种形式,将入党教育贯穿到整个实践活动中,引导和教育他们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理论知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实体会党的正确领导下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树立和强化正确的党性修养。比如,可以结合“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主题内容,开展少数民族预科生能够胜任并参加的“蒙汉双语”诗歌朗诵、演讲、书法、手抄报以及辩论等。还可以利用少数民族预科生能歌善舞的优势,开展一些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家乡的歌舞文体活动等;这种贴近少数民族预科生思想实际的党内主题实践活动,不仅可以紧扣入党教育主题,而且可以有效端正少数民族预科生入党动机,增强他们加入党组织的自信心和自律性。

参考文献:

[1] 袁英.加强和改进预科生入党动机的教育和考察工作研究[J].亚太教育,2016,(4).

[2] 王晖.构建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培养发展长效机制[J].巢湖学院学报,2014,(2).

[3] 任刚.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途径研究——以伊犁师范学院为例[J].黑龙江史志,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