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静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4-000-01
摘 要 通过调查统计对四川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开展啦啦操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四川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啦啦操课程的建设提出策略。学校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对啦啦操的宣传,增加啦啦操在校园中的影响力,更好地开展啦啦操课程。
关键词 四川师范大学 公共体育课 啦啦操;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四川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啦啦操课程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并对任课教师进行访谈了解。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查阅了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CNKI),并在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多种途径,科学的归纳和加工整理,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结合对体育教育专家进行意见咨询后反复修改发放问卷。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對四川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学生开设啦啦操课程的现状调查分析
1.四川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学生对啦啦操运动认识的调查分析
据调查统计,啦啦操课程修满结束后,大部分学生对啦啦操的只是了解还不够深入,在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啦啦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啦啦操运动,提高啦啦操的认识程度,加强学生的喜好。
2.四川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学生对啦啦操的兴趣及喜爱程度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公共课啦啦操学生的喜爱程度,学校公共体育课是否有必要开展开啦啦操调查结果来进行分析。啦啦操课在公共课中还是比较受欢迎,但是对啦啦操了解度不高。
啦啦操运动已经得到足够的肯定,在学生的心目中还是相对要好接受的一项运动,但学生对啦啦操的认识程度还不够,在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大对啦啦操的认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宣传调动学生对啦啦操的更大热情,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多机会。
3.四川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学生愿意选择啦啦操课程锻炼的因素调查分析
学生选择参与啦啦操课程的因素排在第一位的是散发激情,展示自我,通过啦啦操运动来散发激情;在音乐和舞动中抒发情感,展示自我;在团队合作中加强人际关系的交流,达到放松的心理状态,使大学生活既丰富又充实。
(二)四川师范大学公共体育开设啦啦操课程设计
1.啦啦操课程目标
著名课程论专家廖哲勋指出:“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课程价值判断的基本尺度是坚持社会需要和学生需要的统一。课程设计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问题,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地发展是现代课程应有的最大价值[1]”。掌握基本技能之上,通过啦啦操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培养,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和道德品质。在参与过程中享受啦啦操运动带来的乐趣,通过交往合作、探究和创新去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2.啦啦操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从实践中来,也是实践的指南针,能够指引正确的实践方向。实践课掌握啦啦操运动的基本技术、基本的表现力和节奏感,让学生具备啦啦操初步的健身和表演能力。
(2)讲解与示范相结合
讲解与示范是所有操类课普遍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也适用于啦啦操课程教学。
(3)强化音乐练习
音乐是啦啦操的灵魂,在啦啦操中起着烘托气氛、激发灵感和想象力的作用。在领悟音乐旋律和节拍的情况下自己进行动作的练习。
(4)合作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加强团队建设
老师的合作是推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的发展要求高等院校注重培
养具有较高合作素质的人才。合作能力是个人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2]。
3.四川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啦啦操课程学生成绩的综合评价
期末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只有教师从全方面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才可以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3]。
三、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通过调查,公体课开设啦啦课程具有很强的学生基础,教师对开设啦啦操课程也有很高的期望。公体课开设啦啦操课程满足学生全方面发展的需要。在满足教学教学目标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多方面的教学方法。
2.在满足公共体育课课程目标的基础上选择符合大学生身心规律的基础上选择舞蹈啦啦操。在采取适宜的评价方式前提下,采取多方位的评价方法,全方面的看待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目前四川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开设啦啦操课程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开展比赛,加大宣传措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建议
1.在公共体育课啦啦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加强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提高对啦啦操的认识程度。迎合四川师范大学学生对啦啦操运动的爱好和参与需求,创造开设啦啦操课程的有利条件,创造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2.在四川师范大学建立啦啦操协会,制定合理的竞赛制度,开展并不断扩大竞赛规模,创办高质量的啦啦操赛事,建立完善的竞赛体系。建立啦啦操运动等级制度,一方面能增加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啦啦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走向社会增加自信和资历,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 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3:273
[2] 陈红梅,王海雁.关于体育合作学习模式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112-114
[3] 林萍,崔英敏.健美操课程学生体育成绩综合评价的实验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6):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