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2017-05-26 15:08曾仕容
南北桥 2017年9期
关键词:细心小学数学

曾仕容

【摘 要】计算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计算是教师在小学数学中的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整个教学阶段。学生经常在学习或者计算的过程中不认真而导致计算错误,本文就一些学生在学习计算时候出现的问题,来说一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正确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验算 细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77

计算在小学数学中占的分数比值很大,在小学数学的试卷中与计算能力有关的题大概就占了百分之四十,甚至更多。小学生处于成长阶段,思想以及思维都还不成熟,这给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数学又是思维较为跳跃的学科,如果学生没有认真听讲,那么在后期的数学学习中学生便会感觉很吃力,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数学建立在计算之上,教师要将计算作为整个教学的中心,解决学生在计算时看错题、运算不仔细、不验算等问题,为学生打下牢固的数学计算基础,让学生学会数学的应用以及反运用。计算与我们生活融于一体,在生活中处处都会用到计算,老师要学会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以下几方面是我在计算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几个方法:

一、落实教材上的知识点

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差,他们的计算能力的好坏与教师的教学情况紧密相关。教材是老师教学利用的基础材料,老师的教学要落实教材上的每一个知识点,为学生的数学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上课时,老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将教材上的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降低知识点的理解难度,让学生接受起来更轻松。教材将小学数学中的各个知识点都综合在一起,可以说根据教材教学老师的教学效果才是最好的,教材也是学生平时学习中用的最多的书,老师要将教材积极的利用起来,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落实之后,然后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

二、增强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小学时,学生都是刚刚进入课堂的学习,学生从自由散漫的生活中进入到有规有矩的校园生活,学生上课时经常东张西望,上课的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在课堂讲解的时候要有意的增加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别处拉回来落在自己的知识讲解上。增加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一是要老师的上课进度不要过快,重视基础,保证学生将每个知识点都了解掌握透彻之后再进行讲解,避免教学时候过快的赶进度,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到位;二是要增加课堂互动,老师设置问题让学生互相思考讨论,活跃课堂气氛。不仅如此,老师还要避免上课拖堂,到了下课时间就要准时下课。很多老师都有上课拖堂的习惯,拖着下课的几分钟不仅学生的上课注意力差,而且还容易降低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好感,占用了学生的休息时间,导致下节课也不能准时上课,耽搁其他老师的时间。所以最好在下课前留几分钟或者十分钟的时间专门为学生解决上课时的数学问题,比拖着时间争着赶那几分钟的教学进度取得的教学效果要大得多。

三、逐渐养成学生自学习惯

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差,老师要逐步的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让学生学会预习和复习知识内容。俗话说“学习靠自觉”,老师没办法随时随地都关注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所以让学生自己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必不可少的。预习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老师要让学生在进行新知识教学之前,就将新知识的内容进行复习一遍。对于知识进行预习之后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吸收与掌握,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老师不是学生自己,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都不相同,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生,那就要让学生根据自身对数学计算的掌握情况自己为自己制定出一系列有目的的学习计划。比如:每天预习第二天要上课的内容;每天练习十道计算题;每天对当天讲解的内容进行复习等等。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只有反思过后找出问题才能进行自身学习的提高。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经过长时间的习惯培养与习题练習,学生自然就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四、增加不同的计算练习形式

要想计算能力提高,大量的习题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计算练习不是让学生对同以类型的题目不停的进行练习。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练习的效率,老师需要给学生制定不同类型的计算练习方式,可以通过有趣的习题、精奇巧妙的解题思路、开展竞赛式的答题活动以及多种多样的解题方式,这些方法都会使计算对学生充满吸引力,让学生的计算练习不仅仅是枯燥无味的题量练习。计算习题不是做得越多就越好,而是让学生学会一种类型的计算,从而触类旁通,让学生以后做题的时候遇见类似的计算题也能够举一反三。老师不仅仅发展学生的数学笔算能力,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增加一些心算的内容,练习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样一来,同样的练习题选择不同的计算练习形式取得的教学效果大不相同。

五、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

许多学生做错题不是因为不会做,而是因为不好的答题习惯而导致丢分情况,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强调学生答题习惯的培养,减少学生因此而丢分的情况。许多学生在答题习惯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答题前审题不仔细;计算时不认真;不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在有的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成绩波动很大,对这成绩进行分析得出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生的答题习惯的问题。我对班上学生的考试试卷都拿来进行分析了一番,也找学生谈话了解过他们在计算时的失分原因。很大一部分的同学不是因为问题太难不会做考得差,而是因为计算书写格式、题干审题不严没有看清楚给出的已知条件以及求知问题、不对结果进行验算等三个主要原因而导致丢分。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对学生反复强调这几个答题习惯的问题以及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的重要性,并且在考试时让他们有意识的仔细审题,对题干一字一词的看清楚,特别是计算完成之后必须要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通过老师对学生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学生经过几次考试之后的成绩提升,就会明白遵循良好的答题习惯取得的好处,进而自觉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总之,在小学时的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老师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以及答题习惯。用多种不同的计算练习形式拓展学生的解题思维,上课之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以及对课后知识的复习总结,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丢分情况等等教学方式,能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取得极大地进步。

猜你喜欢
细心小学数学
讲究策略 细心选择
细心观世界,童心写丹青(2)
细心观世界,童心写丹青(3)
细心观世界,童心写丹青(5)
细心的外公
细心观察,用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