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对于什么是应试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要反对应试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这样的问题仍然缺乏基本共识。
——衡水一中入驻浙江再次引发人们对“衡中模式”的争议。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指出,类似“超级中学”还在被美化、被神话,成为各地政府争相效仿的典型,表明人们对应试教育的弊端缺乏共识。
教育不是万能的,学生是否成才受学生本身、家长、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近日,一条“最坑老师的教育名言排行榜”在朋友圈热传,其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排在第一。长沙长郡梅溪湖中学校长刘欣认为,这句名言忽略了学生个体自然存在的差别,夸大了教育的效度。
教育的本质是亘古不变的,应该是关注生命的、关注心灵的、关注精神的。
——谈及未来教育,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教育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教育无论怎么变,本质都不会变。
向“丑校服”说不,所传递的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广东相关部门联合印发意见向丑校服、贵校服说不。光明网一篇评论指出,过去松垮、随意、毫无美感的校服,其内在逻辑在于以抑制学生“追求美”的权利,从而达成规束的目的。
愿你在最无趣无力的日子仍对世界保持好奇。
——北京四中初二女孩张咏言的一篇写给未来人生的书信作文,在网络上走红。
2月22日,有“诺贝尔教学奖”之称的“全球教师奖”官网公布了2017年入选该奖项的十位候选人名单,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的心理教师杨博雅成功入围,成为跻身前十的唯一一位中国教师。
杨博雅出身教育世家,父祖辈都是老师,从小她就住在学校。在她口中,爷爷具备一切她能谓之为“榜样”的特质:受人尊敬、勇于担当、无私奉献,最重要的是,热爱教育。早年时,杨博雅便将爷爷当作自己人生的“引路人”。
“和孩子们在一起是件很快乐的事,我很享受,是真正发自肺腑地喜欢这份职业。”在杨博雅看来,自己身上最大的闪光点是永远保持精力充沛,在求学的道路上也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她可以在一个寒假,去五个不同的国家旅行,开阔视野,然后把新鲜的东西带给学生。
在与学生融入的同时,杨博雅也积极与社会融入,她的方式是做公益。不管是山区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还是看守所、监狱等地方的弱势孩子,她都投入了大量时间,用专业技能去服务更多的孩子。
2014年昭通鲁甸地震发生后,杨博雅到震中开展青少年儿童心理援助工作,并凭借专业能力和协调能力,联合团省委、华东师范大学等多个机构,在灾区主导并开展了一个学期的心理课程。“这是史无前例的,因为不管是对主导者的专业能力要求,还是对其协调政府、民间组织、专业教育机构的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而杨博雅,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项目。”昆明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秘书长郝万胜认为,杨博雅难能可贵的是,在同龄人忙于秀吃喝、打游戏、啃父母的时候,她已经在努力地实现专业的追求和社会责任的理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