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主

2017-05-26 20:25
当代工人 2017年8期
关键词:真话店主诚信

大寒头一天早晨,6点钟醒来,天未大亮,便翻看钱穆的《人生十论》。

宾四先生在回忆中学读书生活时,讲了这样一件事。一日,他去旧书铺买曾国藩的家训。那书铺老板对这少年颇有好感,便留下他吃饭,说下次要什么书尽管来,可以借阅,如要买,决不欺年幼索高价。还说:“你只爱,便拿去。一时没有钱,不要紧,我记在账上,你慢慢地还。”

读到这里,我蓦然想起一件事来,便放下那书,五味杂陈地去想。那是一周前的事了,到园区门前小超市买东西。拣了物品,便去结账,钱不够,差一元五角。想必这东西是难以拿走的。然众目之下,送回货架,就未免有些尴尬。左右为难之时,那收钱的小伙子(送钱时方知是店主)爽直地说:“拿去吧,回头方便时把那一块五带来就行了。”围总是解了,回头我却把这事给忘了。因宾四先生忆起书铺老板,我便忽然想起那小超市的欠钱和善解人意的小伙子来。顿然觉得心底升起一股温暖,也有些歉意,由此又发出一些个感慨来。

今昔兩位店主,就职业操守和生意经而言,确也表现出他们精明和善良的一面。然而我却因此想到人与人之间,当普遍建构起一种温暖友善的诚信之关系。若言重些,应广泛唤回诚信的良知。我周遭的朋友,不止一人告诉我,他家出生宝宝,吃奶粉一律从香港,甚至从国外买来。问其故,答曰:不信国产货的质量。那么,买别的吃品或穿品、用品呢?人们大概也总是对其质量不很放心的。其实也不致如此,这都是诚信问题惹的祸。

我还注意到,不单是买东西,人们的社会交往,也常常为诚信问题苦恼。譬如就医、就学、就业、打官司、买俏货,等等,每事必先想到找人,为啥,终究还是担心公正、公平、公理、公心、公道,怕出偏差,怕被忽悠了。有时,就连说话、听话,也要多一份警惕和防范。这样生活,人就未免有点累,也有点烦。

于是,我就想到鲁迅的一篇文章来,叫《立论》。文中讲道,“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时候,抱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撒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鲁迅对说真话说实话的人之结果,作了直刺心肺的热讽;对谎话虚话假话,作了入髓的鞭挞。他由衷渴望真诚和友善。他也因此告诫大家:“诚信,为人之本。”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诚,信也。”“信,诚也。”诚信,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古往今来,世人皆懂“为人处世,当以诚信为本”之大道。孔老夫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理学家朱熹也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我们因此可以说,诚信,作为道德范畴,乃是人们的第二“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信用卡”,是终身受用、须臾不可分离的“护身法宝”。据说在美国,诚信是一个人终身立世之根基,一旦失信,进入档案,就将永远被社会边缘化,连找工作也没人敢接收你。显然,我们的社会诚信水准,就整体而言,还是任重道远,是需要每个人做出真诚不懈的努力的。

其实呢,讲诚信、说真话、办实事,由此产生的因果是相互的,绝非单边的。凡崇尚践行诚信者,必是诚信之受益者。反之,亦然。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讲究诚信,说话算数,一言九鼎,其社会信誉了得,因此许多人同他建立起深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一个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据说这便是“一诺千金”之成语的由来。后来,季布因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他的一个旧友知其底细,却不为重金所动,冒着灭族之危来保护他,季布因此免遭祸殃。

看来,孟子的以诚为“天道”,并非夸张,“得道”必得“多助”,“失道”定为“寡助”。此理,若普遍成为人们言行之根本,那该多好!

猜你喜欢
真话店主诚信
IQ Test
讲真话使人健康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差评不合理
有谁会对我说真话
99%成年人算错的小学题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
百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