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我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报告

2017-05-26 19:33刘全乐
北方经济 2017年4期
关键词:基本情况基本路径突出问题

刘全乐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和我区县域所处发展阶段,提出了内蒙古县域农牧业经济、工业经济、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和基本途径。

关键词:县域经济 基本情况 突出问题 发展方向 基本路径

一、县域经济的基本情况和突出问题

(一)县域经济在我区现代化建设中地位突出、作用重大

经济地位举足轻重。2016年,县域地区生产总值12086亿元,为全区贡献了64.9%的生产和服务能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0亿元,为全区提供了38%的可观财力,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16 亿元,占全区同口径投资总额的57 %,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3%,略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守住发展这条底线的奋斗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生地位至关重要。2016年,在县域生产生活的人口占全区总数的72%,从业人员占全区总数的71 %,“十二五”末貧困人口80万,县域是我区贫困和低收入人口的集中地区,是我们解决民生问题的主战场,是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实现到2020年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政治承诺,守住民生这条底线的关键所在。生态地位关乎全局。全区118.3万平方公里中县域面积占98%,103个旗县区中归属于县域的地区有80个、占比近80%。我区大草原、大森林、大河流、大湖泊、大沙漠分布于县域,人与自然的矛盾突出表现于县域,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草等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任务集中于县域。县域是我区协调和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核心地区,是夯实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基础,实现生态文明进入全国前列目标,守住生态这条底线的枢纽之处。

(二)县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不充分,主要表现为经济规模偏小。从县域生产总值看, 2015年,我区县域生产总值11618.1亿元,江苏省31300亿元,浙江省28259.76亿元,山东省 58419亿元,湖南省19854.35亿元,湖北省20266.4亿元,四川省15914亿元,分别是我区的270%、240%、500%、170%、174%、137%。从县均地区生产总值看,2015年,我区145.2亿元,江苏省745亿元,是我区的5.1倍;浙江省1424.4亿元,是我区的近10倍;山东省426.4亿元,是我区的2.9倍;湖南省202.6亿元,比我区多出57.4亿元;湖北省153.5亿元,比我区多出8.3亿元。从进入全国经济竞争力百强县数量看,2016年,江苏、山东、浙江分别拥有26、20和20个,我区只有准格尔旗和伊金霍洛旗2个,分别是江苏、山东、浙江拥有率的7.6%、10%和10%。排名第1的昆山市地区生产总值3080亿元,是我区生产总值规模最大的准格尔旗(1107.8亿元)的3倍。经济规模偏小,导致就业不充分,部分劳动者游离于就业之外,一些群众难以参与经济建设、分享发展成果、获得劳动报酬。同时,也导致政府公共收入不足,难以足量适时地提供企业和居民满意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弱化了创造低成本生产环境和舒适生活条件的能力。

二是结构性矛盾严重,突出表现为主导产业效益水平低。从农牧业经济看,供给侧结构与需求侧结构的契合度脱节问题突出。2015年,玉米占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的60%,占粮食产量的80%;活羊存栏率占牲畜存栏率的79%,羊肉占各类肉产品的80%。这两个80%,是当之无愧的占据农畜产品主导地位的品种。但是,就这两个占据主导地位的品种,市场地位极其脆弱,与国际市场同类商品相比,竞争能力非常低弱,价格处于严重倒挂的状态。玉米高于国际市场价格30%,羊肉高于国际市场40%。这就意味着,剔除保护价、各类补贴并加上劳动力成本,这两个品种农牧民是在亏损甚至严重亏损状态下经营的。从工业经济看,2014年,在全区设置管理机构的117个工业园区、12756户企业中,80%以上属于资源型、劳动密集型、简单加工型、产能过剩型行业,并且,其中80%以上还处于竞争力弱、话语权小、利润水平低的价值链的中下游环节。而与消费结构升级息息相关的战略新型产业、保健、健康、文化、教育、娱乐行业屈指可数,具有区域性话语权、定价权、市场号召力的企业和产品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单位产出和效益水平同发达地区相比有不小差距。我区117个工业园区建成区,每平方米工业产值8.67亿元、税收0.42亿元,仅为上海市的25%和20%。效益水平低使等量投入和劳动难以获得全社会的平均收益,使参与经济活动的企业利润、从业人员报酬、公共预算收入减少,优质资源创业置业的愿望降低。

三是基础设施不健全,集中体现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偏弱。县城和中心镇的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保障水平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县域公路、铁路、机场交通运输设施和工具的供给数量和质量,水网、电网、信息网的覆盖率和通达率,不但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县域情况,也远远落后于我区大城市保障水平。这大大提高了县域经济活动的运输成本、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大大降低了县域集聚要素、吸附资本、留住人才的能力,大大阻滞了县城和中心镇的城镇化进度和质量,大大抑制了县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四是公共服务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所提供的公共产品范围狭小、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教育、文化、卫生等锻造心性素养、提高生活品质、保障生命安全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比较落后,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愿望,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重点学校、幼儿园、甲等医院、电影院、歌剧院、健身场所等设施的万人拥有率,广播电视覆盖率、垃圾和污水处理率,远远低于发达地区县域和我区大城市。同时,公共服务意识、公共服务水平、公共服务效率也存在不小的差距。公共服务能力不强再加上产业发展不充分,使得我区县域生产要素特别是人力资源要素中有一定劳动技能和经营特长的劳动者总体上呈现净流出态势。

二、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具体路径

一是关于农牧业方面。在发展方向上,农牧业现代化要走有机保健食品和健康养身产业的路子,为国家食品安全、人民健康事业提供内蒙古解决方案。把农牧业做成健康产业和保健产业,是内蒙古应对消费结构升级、解决农牧业发展问题的必由之路。我区农牧业困局,主要是农牧业弱质低效,农牧民劳动生产率和经营收入偏低甚至亏损,农畜产品供给侧结构与需求侧结构严重不适应、不契合。目前,有机食品、保健食品受到市场热捧,高端大品牌农畜产品价格让人目瞪口呆、惊诧不已,让同类普通食饮品望尘莫及的情况比比皆是。如果我们把农牧业发展成为健康养身产业,把农畜产品发展成为有机保健食品,农牧业长期弱质低效的困惑就会烟消云散,农牧民获得的收入就不是超低利润、蝇头小利、平均利润而是超额利润。把农牧业做成健康产业和保健产业,内蒙古有这个产业优势。经过长期奋斗,我区已经打造出一批具全国及至世界影响力的农畜产品企业,同时,我区也打造出一批农牧业全国驰名商标。如果说,驰名商标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比较优势,代表了一个地区的生产水平,标志着一个地区的市场竞争能力,那么,我区真正在全国立得住、叫得响的产业就是农牧业及其加工业。在我区目前拥有的74个中国驰名商标中,农牧业加工业达到62个。这是我们打拼多少年来积累下的真正家当,是被市场检验过了的优势所在。

在发展路径上,我区农牧业现代化走企业化经营的路子势在必行。企业化经营模式与以家庭为主体经营模式相比,在市场研判、供求预测、资本融通、资源节约、土壤改造、病害防治、生态保护、经营品种选择、新型生产资料发现、现代工具运用、生产要素组合关系变革等解决农牧业通病、促进农牧业提质增效方面,其欲望和能力、态度和决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发展有机保健食品和健康养身产业,必须变革经营主体,走企业化经营的路子。从当前看,走企业化经营的路子,现实的途径一方面是创造条件引进和培育企业,逐步让企业成为农牧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另一方面,是积极推动和大力发展合作组织,让进不了企业联结网络的农牧户融入到合作组织中去。同时,要提升合作组织的质量,逐步发展成为由个别经营环节的合作向全方位合作组织的转变,逐步实现由松散型组织向以股份制为纽带的实体化组织的华丽转身。

二是关于工业经济方面。在发展方向上,新型工业化要走智能化的路子。推进工业经济智能化,是县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柔性材料、机器人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工业经济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成为国家和地区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转换的重要抓手。国家工信部在前不久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把推进智能制造作为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的主攻方向,广东省把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作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东莞已经开始规模化地投入智能设备的生产建设。推进工业经济智能化,是做大我区县域工业经济的必然选择。我国工业经济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从需求關系上看,以2008年为界线,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2008年以前,工业制品需求旺盛,市场空间巨大,做什么都好卖,做出来都赚钱。这个阶段的工业经济,只有做大才能做强。2008年以后,产品普遍过剩,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硬化。这个阶段的工业经济,只有做强才能做大。

在发展路径上,要把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作为我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工业经济智能化的基本途径。推进智能化,我们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以市场换技术,引进一些与我区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智能化设备生产厂家,先开了头、起了步,点燃星星之火,然后逐步推动燎原之势的形成。另一方面,加大智能技术装备的引进力度,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上的应用,重点是加快与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加工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等行业相关的设备和工艺的智能化改造步伐,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目前,智能制造在我国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智能化程度几乎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如果能够用智能装备大规模地武装工业经济,将会大大提升我区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和赢利水平,我区工业化可能一跃进入到发达地区的水准。这就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给我区带来的一个实现技术跨越的重大机遇。

三是关于城镇化方面。在发展方向上,城镇化要着眼于增强要素吸附能力,走凝结资源、集聚人口的路子,让旗县市所在地的镇和中心镇成为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农牧业现代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的高效载体,充分满足居民生存发展享受需求的良好平台。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各类生产要素大量进入的过程,是非农产业不断发展和农牧业人口持续集聚的过程。目前,我区县域建制镇503个,每个镇平均人口不到5000人。这样的人口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效率之低可以想见,很难激发资源涌入的热情。因此,县域城镇化相对滞后的根本原因,就是流不进要素、拢不住人口、聚不住资源。推进县域城镇化,首先要解决留住人口、吸引资源的问题。

在发展路径上,要实施重点突破战略,让具备条件的地区优先发展起来。要素向优势地区流动的经济规律,行政级别高的地区掌握更多城镇化资源的行政规律,决定了推进县域城镇化,要走优先发展具备条件的地区的策略。从这两个规律看,具备优先发展条件有六类:1.人口规模3万人以上的镇;2.有旅游、文化、能源等专业特色和资源特色的镇;3.口岸所在地镇;4.交通枢纽的节点镇;5.坐落在城市群里的城镇;6.承担国土安全的镇。

四是关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发展方向上,以创造低成本生产经营环境和增强居民生存发展享受需求保障能力为核心,为推动要素的规模化集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人口的大量集中提供有力保障和高效服务。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偏弱,基础设施保障水平偏低,强化了县域要素布局分散、地处市场边缘和交通末稍的区位劣势,弱化了县域在资源、旅游、农牧业等方面蕴含的巨大优势,成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快速发展的桎梏因素。要以提升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为突破口,通过时空转换创造的发展优势,唤醒和彰显县域的资源优势、旅游优势、绿色优势,使之转换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在发展路径上,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和要素流动规律,以“七网”建设为抓手,重点提升旗县所在地镇和具备上述六类条件的中心镇的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使之成为实现要素充分流动、平等交换、均衡配置的场所,成为推动经济低成本运行、产业高速成长、资本和技术活力充分迸发的乐园,成为沟通和连接城乡、促进农牧业人口转移、接受都市文明辐射的窗口和载体。

责任编辑:张莉莉

猜你喜欢
基本情况基本路径突出问题
学校文化建构的基本路径与内在机理
马克思主义如何紧紧抓住意识形态话语权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于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
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工作解析
云南省首次接受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关于县级老干部工作的几点思考
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