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莹莹
摘 要: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尤其是要重视起混凝土裂缝情况的出现,如果不重视起这一问题,就会对建筑物的使用以及承载能力等方面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这就需要施工人员进一步提高对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意识,不断对产生裂缝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只有找出根本性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
关键词:水利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建设,混凝土裂缝需要加以一定的重视,但是要想得到有效的解决首要前提就是找出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造成这方面原因有很多,例如外荷载产生的裂缝,又或者是混凝土自身收缩的原因产生的裂缝,也有环境温度变化而引起的裂缝原因,因为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混凝土也不例外,所以在内外温度差异的情况下就会产生混凝土裂缝。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加以注意,因此本文重点对水利工程中的这一问题展开了详细的论述,希望在今后的水利工程建设中能够得到有效的防治,为实现我国社会的发展建设以及人民的安居乐业作出贡献。
1 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类型
通过对混凝土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知道,混凝土裂缝具有很多不同的类型,例如干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以及沉陷型裂缝等,不同的裂缝产生的时间也是不相同的。以干性裂缝为例,这种裂缝通常是在养护期结束以后的半个月出现,在出现硬化以后,外界因素的影响十分显著,水分能够得到较快的蒸发,也会出现明显的变形,如果能够保证混凝土内部的湿度稳定,那么就不会产生变形的现象了。所以混凝土在内外会出现不一致的变形现象。通常情况下的变形宽度不超过0.2mm。又如在塑性收缩裂缝中,混凝土如果出现长时间的硬化,那么就会出现这种类型的裂缝。主要是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较快,在干热的环境中尤为显著。塑性收缩裂缝具有十分广泛的分布,宽度通常是在5mm以内。沉陷裂缝也经常出现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地基土质不均匀或者土质没有填充密实,在冬季施工的过程中十分常见。温度裂缝出现在混凝土体积较大的情况下,水化热会集中的情况,这样就无法保证混凝土内部的温度,热量如果长时间集中在混凝土内部,就会产生热胀冷缩的现象,以至于裂缝的出现。但是从形状以及规律上分析,这是没有规律可遵循的。
2 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
2.1 施工技术准备
在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中,要想促进施工技术的有效发挥,就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也就是要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过程中,认识到“抗”与“放”的关系,只有在认识到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采用施工技术展开进一步的施工。有效的防止结构断面突然出现裂变的现象,从而将应力分散开来。混凝土收缩技术的应用有很多种,可以在其中掺加一些膨胀剂,对混凝土的收缩起到补偿性的作用,与此同时,水利工程的相关工作人员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学习专业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应用相应的施工技术,如果发现图纸中存在问题,也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2.2 选材及设计
要根据水利工程实际结构要求,进行对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水泥品种、等级的选择,尽量不要采用强度过高的水泥,对砂石选择时,一定要注意质量是否合格,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掺料和外加剂的添加,对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方法进行学习,通过试验来确定配置比例。另外,在水利施工过程中,要对混凝土塌落度进行合理设计,针对现场原材料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为现场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2.3 温控防裂措施
对于混凝土的温度控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是对骨料的级配进行进一步的改善,使用干性混凝土掺加塑化剂以及引气剂等,这样就能对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加以进一步的改善。其次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这样混凝土在浇筑时的温度就能得到有效的降低,在天气比较热的情况下,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应该尽可能的减少自身的厚度,尽可能的将其控制在500mm以内,这样更便于散热。在完成混凝土的浇筑以后,需要及时的对温度进行测量,每隔两小时就要测量一次,在5天以后,每隔四小时测量一次,随着浇筑完成时间的推移,温度检测的次数也在逐渐减少。再次,对拆模的时间做出合理的规定,防止混凝土便面会发生急剧温度梯度。
2.4 施工监测
在水利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混凝土温度和收缩变形度的测试监督工作,及时将现场情况进行反馈,一旦发现异常,专业人员要先进行讨论,然后及时的进行补救、解决措施。另外,要做好混凝土性能改善的工作,加强对抗裂能力的提高和养护。在水利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对于预防裂缝能够起到关键作用,尤其是贯穿裂缝的形成,发现情况后再做出更改,由于保持结构整体性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水利施工过程中,要防止贯穿性裂缝的产生,一旦发现此类裂缝的出现,不能盲目采取补救工作,要先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和各项数据,对产生的条件和原因、问题等进行分析,最后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确定下修补细节及措施。
2.5 冷却管降温
可以通过在混凝土结构内部先铺设一些冷却管路的方式來避免水利施工中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内部温度过大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采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防止裂缝形成。在混凝土浇筑完后,开始进行桶水循环冷却工作,将管内的水流量控制在1.5m2/h之内,如果浸水的温度超过10℃,水流量也可以适当加快,工作人员要把握好“度”的问题。在冷却管出水口位置选择时,不能对施工部位造成任何影响,当大体积混凝土整体初凝完成之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出水来进行蓄水保温养护工作。另外,还需注意在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工作完成之后,要对其进行注浆、压浆的工作,这样一来,便能够巩固防止中空冷却管对混凝土强度和其他属性造成不利影响,采用真空压降的方式来进行注浆与压浆的工作即可。
结束语
在水利施工过程中,为了能够要将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一定要对裂缝产生的原因和特点进行研究,才能够在设计和施工中做出正确、有效、及时的防裂缝对策。本文重点对混凝土经常产生裂缝的原因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并且探讨不同裂缝的主要类型,通过对这方面的详细研究,并且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找出最终的防治措施,希望在今后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能够采取合适的防治技术为工程的建设提供重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洪.浅谈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J].科技风,2011,02(13).
[2]李涛涛.浅谈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0,02(09).
[3]郭卫太.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成因与预防处理[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