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葛丽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文物局,新疆 博乐 833400)
解读远古的印记
——新疆温泉县本布图岩画的再研究
尼·葛丽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文物局,新疆 博乐 833400)
新疆地区发现岩画的地点很多,本布图岩画仅仅是众多岩画分布地点之一。对本布图岩画的初步分析已经发现其本身具备许多与其他地点岩画不同的地方。本布图岩画中敲凿极深的岩画占相当的比例;人兽合一的岩画以及十分简练又主题突出的男性生殖崇拜的岩画等,都极富特色。这些有别于其他岩画的特殊图形和制法,很可能说明了本布图岩画在文化上包括时代上和其他地点的不同。而整个温泉县的岩画、阿敦乔鲁及其他地点,还有阿勒泰山南麓以及在新疆其他广大地区发现的岩画,其带有硕大的角的雄性羊和雄性鹿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种只射杀雄性动物的现象究竟是出于对雄性(男性)的崇拜,还是早期狩猎的禁忌,抑或是保护动物资源的平衡目前还不得而知,需要今后做更加细致和深入的研究。
本布图;岩画;制法;北山羊;图腾;生殖崇拜;狩猎禁忌
温泉县本布图岩画群发现于2005—2006年的考古调查,在安赛公路里程碑9km、11km和5km处均有岩画分布,后合并为一处称为本布图岩画。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其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张铁男.温泉县草原文化遗存文物考古调查[M]∥温泉县人民政府.丝路发现-温泉古代草原文明.乌鲁木齐: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1-5.。笔者在2008年参加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对此做过详细的记录,并于2009年将此处岩画收录到文物档案。后笔者又亲临此地进行过多次复查,特别是在2011—2013年度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参与研究的阿敦乔鲁青铜时代考古研究项目时,对此处岩画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复查,发现其岩画数量非常多,据初步统计岩画数量超过千幅。2012年5月,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师生和新疆博乐市文物局对本布图岩画再次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成为魏佳博士论文中的一部分,其中的分析也十分详细,为本布图岩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魏佳. 新疆阿尔泰山和天山地区岩画调查与研究[D]. 西安: 西北大学, 2014.。
本布图岩画群位于本布图村附近,目前在文物档案中划分为本布图1号至6号岩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 新疆岩画:下[M]∥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集成.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399-403.,属温泉县安格里格镇三牧场的夏季草场附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集成-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西距温泉县城大约25km。博尔塔拉河最大的一条支流鄂托克赛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此地,并在东南约20km处汇入博尔塔拉河。岩画位于鄂托克赛河北岸,鄂托克赛水库西面,岩画群的西侧与本布图海洋生物化石群相邻。安塞公路-安格里格镇至赛里木湖的公路在岩画群所在的山下经过。其大致在东经 81°16’15.3”,北纬 44°51’57.0",海拔 1 393 m左右*魏佳. 新疆阿尔泰山和天山地区岩画调查与研究[D]. 西安: 西北大学, 2014.。和岩画相对应的是分布在山前坡地的数量众多的古墓葬,推测附近一带亦应有居住址分布。岩画分布地区的植被为半荒漠草原,地表生长着耐干旱的草本植物,是现代牧场。本文是在笔者多次调查的基础上,参考临近地区发现的岩画,对本布图岩画的内容做进一步的研究,特别是一些典型个案逐一加以分析,以便深化对该岩画群的考古学研究。
与温泉县发现的其他地点的岩画类似*尼·葛丽. 温泉县博尔塔拉河流域岩画初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9(4):135-144.,本布图岩画的主要制作过程是用敲凿方式在岩石表面形成凹坑而制作成的岩刻画,而不是用颜料涂上的绘画。这种敲凿的方法在岩石表面实际形成许多凹坑,然后把这些点式的凹坑继续敲凿或刻画连接起来(图1)。
图1 图示岩画的制作:敲凿的点和继续敲凿连接起来的画面
如果细分的话,这种岩画制作可以分成敲凿凹点式、敲凿凹点加刻画式和单独刻画三大类,而这三大类根据在岩石表面敲凿和刻画的深度分为深与浅两组。那么究竟深度多少为深,而多少为浅呢?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过一般来说敲凿和刻画的深度超过2mm就都应称为深了,因为在石头表面敲凿和刻画能达到2mm以上的深度是十分不容易的。
图2左侧的浅敲凿凹点不仅深度较浅,而且由于敲凿的点浅致使其凹点也很小。整个造型是以非常多的密密麻麻的小凹点来完成的,这与现代摄影的像素十分相似。左边的图形由于点数多,形成的图像较细腻,这种敲凿法魏佳称之为密点式敲凿法*魏佳. 新疆阿尔泰山和天山地区岩画调查与研究[D]. 西安: 西北大学, 2014.。而右边的正相反,点即深又大,有些地方可能是多次敲凿而形成连在一起的凹坑。这种深敲凿凹点式的图像显得较粗犷。
图2 浅敲凿凹点(左)和深敲凿凹点式(右)
深敲凿凹点式还有一种就是基本只有一层凹点,凹点几乎不重合。几个深深的凹点就构成了一幅图,极具写意而非写实的技巧。图3中的北山羊,寥寥几笔,几个凹点便把羊的形态表现出来。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点均是从一个方向敲凿上去的,即从左下方斜着向右上方敲凿,而且一个凹点一次凿成。从点滴形状看应该有个类似凿子的尖头的工具,而这个工具很可能是金属器。很难想象石质工具能敲凿出这样既小又深的凹点,除非石头的硬度远大于岩画基体的花岗岩。但无论是深敲凿凹点还是浅敲凿凹点,它们的一个共同点是基本不见在上面有刻画的印记,即以敲凿凹点来完成整个作品。
图3 深敲凿凹点的写意式的作品
浅敲凿加刻画和深敲凿加刻画的凿刻方法,无论深的还是浅的都是在敲凿凹点形成的图形上用刻画的方法来对其进行再修饰的过程。比较而言,图4中左图敲凿的点比较浅,刻画的痕迹也比较浅,于是便形成了整体较浅的岩刻画痕迹。而右图的敲凿凹点就比较深,又在原来敲凿的基础上略加刻画,使一些凹点连接起来;特别是身体和腿的部位,将凹点连接起来后更有质感。总体来说右图的岩刻痕迹要深一些。
图4 浅敲凿凹点加刻画(左)和深敲凿凹点加刻画(右)
浅刻画与深刻画的凿刻方法,如图5中左图就是浅刻画式的岩画,很像是一种在石头表面的绘画,是用工具在石头表面进行较轻的刻画来完成的。而右图则不同,同样也是刻画,但在石头表面留下了深深的刻画痕迹,类似一种雕刻中的阴刻一样,看上去十分清晰。
图5 浅刻画式(左)和深刻画式(右)
这样细致的对岩画制作方法的分类究竟有什么意义呢?首先,这样分类就有对不同岩画制作方法所使用的工具进行判断的可能。比如说是用石质工具还是用金属工具制作的。当然,如果是进入青铜时代之后的这种石质和金属工具的使用对岩画断代意义究竟有多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其次,这种分类可以把相近的制作风格划分出来。同一时代的作品当然有不同的制作风格,但相同的制作风格就往往具有同时代的意义。例如上述从图2到图5的7个岩画实际代表了7种不同的岩画制作风格。而图4和图5中的左图又都是风化程度较浅,颜色较新,所以这两个其年代要相对较晚。
本布图岩画的制作还有个区别于温泉县发现的其他岩画的最大特点,就是本布图发现的岩画有很大部分敲凿得非常深,大约有1~5mm深,有的甚至更深。在制作过程中,也是先敲凿出凹点,但这些凹点一开始就很深,非常清晰,或者再继续敲凿把这些深度凹点敲凿地连接起来成为图形。相比较而言,有些地点像阿敦乔鲁发现的岩画几乎全部是浅敲凿或浅刻画*尼·葛丽. 温泉县博尔塔拉河流域岩画初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9(4):135-144.。凹陷深的岩画表现比较清晰,容易辨别,而浅的则有些模糊甚至很难辨认是岩画。有些尽管凿敲得比较浅,但由于岩石的原风化面与敲凿之后的新的凹陷面颜色差别较大,仍可清晰辨认。这种由岩石表面风化后的深颜色与敲凿、刻画后的新的破裂面的浅颜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一个小范围内岩画集中点判断相对年代的依据*魏佳. 新疆阿尔泰山和天山地区岩画调查与研究[D]. 西安: 西北大学, 2014.。综合其相同的岩画制作风格,相似的图像造型,并参考岩画作品表面敲凿、刻画痕迹的风化程度,以及参照有些作品之间具有“叠压” 或“打破”关系的早晚风格的对比*魏佳. 新疆阿尔泰山和天山地区岩画调查与研究[D]. 西安: 西北大学, 2014.,对一个岩画地点的相对年代的判定应该是有非常明确的意义的。
如图6中除左下角的鹿的风格稍显不同外,其他的风格都比较一致,应该看成是一个时代的。这里鹿的制作方法是深敲凿加刻画修整,使整个体态表现得非常细致。相反剩下的则是深度敲凿式完成的,使画面显得粗糙古朴。
还有一个例子是图7骑马图。这两幅岩画非常相像,无论是制作方法还是刻画的风格、造型几乎是出自一人之手。但这两个地点却相距大约60km,可见当时人们之间较远距离交流的存在。抑或说明当时的人们也应该在从事转场式的牧业经济,需要从一处迁到另一处,如从阿敦乔鲁迁到本布图,或从本布图迁至阿都乔鲁。
图6 制作风格较统一的作品
图7 本布图(左),阿敦乔鲁(右)
所有这些都是岩画判定年代所需要考虑的,而关于本布图岩画的相对年代将另文讨论。
本布图岩画内容相当丰富,包括诸多动物及人物的图形。概括起来动物有北山羊、盘羊、马、骆驼、鹿、狼或狗、豹、人面像等等。诸多人物的图形是本布图岩画的一大特点,有的是单人出现,有的是两人。有突出生殖器刻画的男性和体态明确的女性,还有的是人和动物在一起,如羊、马、骑马射箭等生动场面。
1.人物
人物造型十分特殊,有的为人兽合一的图形(图8)。第一幅(左)的人形使用深度敲凿式制作,用较粗的敲凿凹坑勾勒出人物轮廓。从其夸张的臀部看似为女性,头戴桂冠,人身人首但是腿部有些动物化了的兽腿和兽足。她侧身面向左侧,手里还捧了个看上去像是她头上的饰物相似的花束或有可能是个婴儿图形(图8左)。而另一幅(中)也是用深度敲凿制作的,但它是把躯干头部全部敲凿出来。这个人身兽首,头上有长长的两个角,肩上有向后飘逸的带子,腰部似乎还有飘到后面的装饰。他的右手握住一个短柄的器物,左手握着一个类似权杖的长柄的东西。俨然像一个部落酋长的样子。在这个人身兽首图形的前方还用同样方法敲凿出了几个北山羊(图8中)。最右边的则使用刻画制法将人体不仅是轮廓而是整体类似阴刻一样表现出来(图8右)。这个人物似乎是男性,两腿略微岔开,右臂向后上方弯曲,是一副十分逼真的弯弓射箭图。有趣的是这个人形也有动物化的双腿。
图8 动物化的女性人形(左),人身兽首的图形(中)和动物化的射箭人物(右)
人兽合一的造型在新疆其他地方岩画中基本不见,也不见于博尔塔拉河流域的温泉县其他地点岩画。所以本布图岩画这种人兽合一的作品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人兽合一很可能和巫术、图腾有关*李详石. 走进岩画[M]. 银川: 宁夏人民出版社,黄河出版传媒集团,2014:234-239.。图9(左)的女性人兽合一很可能是丰产巫术,祈求多子,或是氏族女祖先的偶像。而人身兽首很可能就是氏族图腾的图形,以图腾来守候这片土地,祈求猎物丰盛。射箭人兽合一岩画可能是当时人们信奉的狩猎之神,或射箭的大力之神。
人物造型中还有明显的夸大男性生殖器的图形,其生殖崇拜的特点十分突出(图9)。其左右两幅画的制作方法截然不同,左边是用浅敲凿式简单地刻画出一个类似人形和男性生殖器的粗糙作品。由于敲凿的痕迹风化较轻呈浅黄的颜色,与原始石头表面的风化的褐色表皮对比十分鲜明。而右边的衣服则用细密且较深的敲凿制法将一个图案化的人形和男性生殖器细腻地刻画出来。尽管都是生殖崇拜的人形,但由于其制作方法的不同和刻画图形风格的不同,所以这两幅图形可能是不同时代的作品。
生殖崇拜的岩画题材在新疆的许多地方都发现过,例如著名的康家石门子岩画的组图便是一群突出了男性的舞蹈式场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 新疆岩画:下[M]∥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集成.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341.。其中的岩画制法推测是以比较锋利的工具将夸张了的男性躯干及面部特征详细地表达出来。此外有关生殖崇拜的岩画在阿勒泰哈巴河县的唐巴勒塔斯萨依也有发现,其内容类似两人交媾的图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 新疆岩画:上[M]∥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集成.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114.。另外,塔城裕民县巴尔达库尔岩画中的生殖崇拜图形似一个巫师形象,可能是在祈福多子多孙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 新疆岩画:上[M]∥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集成.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211。。
图9 生殖崇拜的人形图像
2.动物
本布图岩画中的动物里面属北山羊为大宗,其次为盘羊。各种各样的北山羊,有写实的,也有寥寥几笔写意的,还有抽象的图案化的等等 (图3-图6)。不管是北山羊还是盘羊(或称大头羊),都是目前天山一带现存的野生动物。所以,它们出现在岩画里多数与狩猎有关。推测狩猎是当时人们除了放牧之外的一个主要经济活动,而把猎物刻画在石头上来祈求猎物丰厚应该是岩画制作的初衷之一。此外,无论是北山羊还是盘羊,岩画中表现的多为长着一对硕大的角的形象,所以很多文章称之为大角羊。但无论北山羊或盘羊,母羊的角都是比较小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国土整治农业区划委员会. 博尔塔拉国土资源[M].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111-112.,是故岩画中的大角羊应该多为雄性。这便自然地引出了个问题,为什么多表现雄性羊呢?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马鹿。马鹿在新疆岩画中也是比较多见的。温泉县也不例外,本布图和阿敦乔鲁岩画中就有许多是鹿的造型(图10)。很显然这里的三个鹿的造型都不同,其岩画的制作方法和风格也不同,说明很可能是不同时代的作品。但同时这三个鹿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个硕大的角。马鹿只有雄性才长角,母鹿是没有角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国土整治农业区划委员会. 博尔塔拉国土资源[M].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112-113.。这同样与北山羊的情形相似,当时的人们为什么只表现雄性鹿呢?
图10 本布图岩画中的鹿
当然,本布图岩画的动物图形里除了北山羊、盘羊外,还有像马、骆驼、狗一类的家畜,这可能反映了当时牧业经济和畜牧生活。而野生动物里有狼以及类似雪豹的图形(图 11),不过这些动物造型的数量远远低于羊和鹿。
现在再回到前述的问题,为什么羊和鹿只表现雄性呢?如果是与狩猎的祭祀活动联系起来,那就有可能说明当时人们狩猎的习俗和禁忌。当然,这也只是推测,对于保持自然界中能有足够的野生动物来源,或能保持野生动物数量的一个相对平衡,而不至于年年锐减的话,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最好是只狩猎雄性动物,而保存相当数量的雌性动物来繁衍种群。这仅仅是个推测,正确与否还要看今后的研究来证明。另一种解释可能更容易接受,即带有浓重的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当然要从各个方面突出这种对阳刚的崇拜,当然要表现雄性动物了。而且那个长在头上的硕大的角,更集中了这种具有神力的阳刚之气,有很多羊和鹿的岩画(图 11) 中右侧的鹿的长长的角一样被作者无限地夸大了。
本布图岩画从大的方面来看还是属于天山、阿勒泰山的敲凿、刻画类的岩画风格,而这一带的岩画内容也具有许多的共同点。如都是以北山羊、盘羊及马鹿为主,少有其他动物、人物和马,骆驼的出现也不是很多。但从另一方面看,本布图的岩画无论从它的制作方式还是从它的内容来看,都有些与以往发现的其他岩画有所不同的地方。如有些岩画的制作方法为深度敲凿,在岩石表面形成了一个深约6~7mm的凹坑,这在其他岩画中十分少见或不见。如像临近的阿敦乔鲁岩画基本上不见这种深度敲凿法制作的岩画。此外,人兽合一的岩画也十分罕见。似女性的人兽合一画面十分生动,头带桂冠,手捧的似乎是婴儿。她的整个图像让人们想起女神祈福人类降生的景象。似男性的人兽合一的像是个部落酋长,手握权杖,保佑着部落的安康。还有十分简练又主题突出的男性生殖崇拜的岩画等,都极富特色。所有这些区别于其他岩画的特殊的图形和制法,很可能说明了本布图岩画包含了其他岩画地点所不存在的时代上和文化上的特征。另外,本布图岩画的羊和鹿的特点也代表了整个温泉县的岩画、阿勒泰山南麓以及在新疆广大地区发现的岩画的共同特点。这种羊和鹿带有硕大的角,而雄性羊和雄性鹿在所有岩画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一现象究竟是出于什么意图呢?是出于对雄性(男性)的崇拜,或是出于早期狩猎的禁忌,只允许射杀雄性动物,以保护动物资源的平衡吗?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今后做更加细致和深入的研究。
〔责任编辑:徐昭峰〕
Interpretation of the ancient marks ——A further study on the Benbutu petroglyphs in Wenquan County, Xinjiang
NI·Grili
(1.BortalaBureauofRelics,XinjiangUygurAutonomousRegion,Bole833400,China)
There are large number of sites with petroglyphs found in the Xinjiang. The Benbutu petroglyphs is one of them. This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Benbutu petroglyphs has found it is very different from other places. For example, the engraving of the pictures are making very deep marks. The images combining human and animal such as human body but with a animal head, human body with animal legs are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s. It also appears very concise and prominent male reproductive worship. It is possible to illustrate that some images in Benbutu petroglyphs belong to the Bronze Age or even earlier. These early images have not appeared in other places in Wenquan County, neither in the southern Altai Mountains. Large proportion of male goat and deer images widely distributed almost in all the petroglyphs sites in Xinjiang, including Benbutu and Adunqiaolu. Whether this phenomenon is due to the male worship in patriarchal societies or due to the early hunting taboo and why only allowing hunting male animals to keep the balance of wild animal resources are still unknown.It needs to have detailed and in-depth study in the future.
Benbutu; petroglyphs; making methods; Northern goat; Totem; reproductive worship; hunting taboo
10.16216/j.cnki.lsxbwk.201703133
2016-11-05
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辽海考古实践教育基地(10165201502)
尼·葛丽(1971- ),女,新疆温泉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文物局文博馆员,主要从事岩画及文化遗产研究。
K879.4
A
1000-1751(2017)03-01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