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时代的海浪如何拍打海岸,如何潜藏礁石,永葆梦想、敢于尝试的他们都代表着这个时代的方向和最具活力的青春力量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各大招聘现场人潮涌动。不过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并没有出现在国内的招聘热潮中,但他们却通过邮件、越洋电话,成为国内“找工作”大军中的一员。这群人正是留学生群体。当然,他们当中不乏在异国他乡逐梦追寻,努力在当地找到一份工作,甚至去创业,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
“找工作”是毕业季学子共同的话题,而对于海外留学的他们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挣扎与奋进、疲惫与丰盈?当然,无论时代的海浪如何拍打海岸,如何潜藏礁石,永葆梦想、敢于尝试的他们都代表着这个时代的方向和最具活力的青春力量。
海归就业数据知多少
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从1978年到2015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04.21万人,221.86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
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发布的《2016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海归选择回国就业主要原因排在首位的是“情感与文化因素的影响”,占43.7%。随后分别是“国内整体经济前景好,政治稳定”,“国外形势不利于外国学生就业”,分别占37.1%,23.4%。此外,国内的社会网络、海归政策、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是海归回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海归回国时间集中于2010年之后,占78.4%,2005-2009年回国的占15.6%,2000-2004年、2000年以前的分别占2.2%和3.8%。
海归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和省会。中部和西部城市,尤其是成都、西安、武汉等地对海归的吸引有所增加。海归就业的单位类型呈现多样化,但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被調查者选择目前工作城市的理由排在第一的是“经济发展快”,超过半数被调查者选择这一项。“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产业基础好”、“公共资源集中”、“有较好的人脉关系”依次占35.9%、31.0%、30.7%、27.3%。
此外,相当数量的海归专业和工作并不匹配,根据调查,超过六成的被调查者目前是基层员工,而成为高层管理人员的被调查者只占总数4.7%。22.4%为基层管理人员,11,2%为中层管理人员。
在税后月收入方面,被调查者的收入范围集中在5000-10000元区间,占46.9%。收入在15000元以上的占11.3%,16.6%能达到10000-15000元之间。而低于5000元的人数占比超过四分之一。“所学”与“所用”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海归就业产业分布较广,金融业居首。在海归就业的前十大产业中,金融业最多,其次为贸易/批发/零售业、房地产/建筑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产业等产业占比较小。
供过于求的现实“困境”
不单随着高校扩招带来的毕业人数大幅增加,众多海归纷纷选择回国就业,也加剧了国内就业环境的紧张态势。回国就业的留学生甚至面临着“出去时千挑万选,回国后千差万别”的窘境。
新常态下,留学生归国面临的就业问题成因较为复杂,根据《劳动保障世界》期刊中韩志鹏等人的研究,其成因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从外部环境来说,企业大规模进入转型期,企业岗位需求减少,毕业生处于“供过于求”。
而从内部原因分析,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导致留学人员就业困境:
首先是薪酬预期普遍高于国内毕业生起薪平均水平。根据中华英才网数据显示,有近五成的留学归国人员对工作月薪要求为1万元及以上,有两成选择6000-8000元,只有2%的海归表示可以接受4000元及以下的工作职位。但有数据调查显示,近一半的海归起薪仍在5000元以内,直接影响到留学生对职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更愿意雇佣国内毕业生,控制用人成本。
其次,众多留学生更倾向于在北上广深就业发展。调查显示37.7%和31.8%的留学生将上海和北京作为回国工作的首选,三分之一的则选择其他中型城市。当面临相关区域内企业转型升级,投放至市场的职位有所减少、要求提高,致使就业竞争加剧,降低了就业率。
此外,由于部分留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并不清晰,出国只是为了获得一纸学位证书,定位不清,忽略了长期职业发展规划,或扎堆于热门专业,或偏离市场需求,导致之后在就业市场中面临就业压力。
因此,在新常态下留学生归国求职过程中,除了政府部门提出相应的号召和政策外,留学人员本身也需要在扎实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国外的学术、义工、实习活动,提高就业的综合竞争力,而且还应该结合自身情况,不局限于大城市,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
此外,留学生就业的问题也是诸多毕业生会面临的问题,有时对留学生的背景过度解读,容易忽略其背后真正的原因。一些留学生所具备的能力,比如优秀的外语能力,勇于接受、敢于承担责任,融入团队的能力,积极主动且有亲和力的个性,都是职场“小白”应当学习、具备的素质。这其中除了“外语能力”与“海外”有关系外,其他的能力都和大学期间的积累密不可分。
一些招聘者其实并不看重应聘者有几个海外硕士学位。在知乎上一位职业经理人说得一针见血——“我不关心你的教练是孙海平还是乡下体育老师。你们老是寻求一点心理安慰,来问我,‘我的教练是国际名教练有什么什么优势吗?我的答复是:‘别那么多话,先跑一趟看成绩。”
只为看到更多风景
萨特曾说,要做那狂暴的激流,要做那愤怒的闪电。坚持追梦,不断挑战自我是年轻一代的梦想宣言。不同于部分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或者创业,还有一部分海外学子选择留在当地,仗剑逐梦走天涯,追寻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
Neal从北京邮电大学毕业后,来到纽约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毕业后,有着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他并没有选择到硅谷工作。“那里华人太多、户外运动太少,物价、房子都比较贵,我更喜欢适宜生活的的西雅图。”尝试投了四五家简历后,Neal获得了在亚马逊工作的机会。他准备在国外先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如果顺利的话,不排斥留在当地。Neal很喜欢当地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尽管西雅图总是阴雨绵绵,数得上来的中餐馆也寥寥无几,但依然不影响他喜欢这里热情的居民和青葱的远山。
毕业于剑桥大学的美妆达人齐齐亚,在英国读书期间,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不仅主动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交朋友,还利用课余时间面试咖啡店的咖啡师,努力追求学习与生活的最佳平衡。毕业之后,她在伦敦金融城找到了一份金融类相关的工作,同时热爱美妆的她还“兼职”开发自己热爱的美妆事业,经营着自己的网络小店,写书、制作视频,成功做到了工作、生活、兴趣的完美结合。
还有另一位姑娘Sutchie,一直有法国情结,本科毕业后,尽管拿到了美国某著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还是坚持等待来自法国大学的讯息,最终走进了她心目中的“dream school”,在法国的打拼并不容易,但因为热爱和坚持,毕业之前,她便早早去准备面试、应聘,最终拿到了一家跨国保险公司的录取通知书,以最乐观向上的心态活出了想要的模样……
这类群体的人并不少,他们敢想敢尝试,探寻生命未知的可能,拓宽其宽度和厚度,体尝不同的心酸苦乐,活出了就业浪潮中别具一格的篇章。
有准备、不设限
无论是在金融危机期间,亦或是经济复苏的当下,就业难问题依然在全球突显,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对于定位清晰,且综合素质过硬的求职者,留学的背景不再成为被诟病“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挡箭牌,转而成为自身的加分项。
2014年,从英国留学回来的邱辰选择“北漂”,尽管她所学专业是大家热捧的经管类,找工作时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从面试到拿offer,她过五关斩六将,大有所向披靡之势,还一度成为同学口中的“面霸”,即面试的每家公司都可以顺利到最终一轮面试并且获得offer,不到一个月时间,邱辰顺利入职一家大型金融公司。
被问及面试心得时,她建议,一定要想清楚要什么,投简历一定要有针对性;需要提前到达面试地点,预留出充分的准备时间,面试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自信,“还有一定要注意礼貌,从进门的第一秒开始,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行”。
两年之后,由于家人的原因,作为独身子女的她决定回老家山东济南发展。凭借在大都市的工作经验、海归的背景、出色的面试表现,她很快找到了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工作不到一个月,便升至管理部门,独当一面。
她坦言,回到家乡发展,可以照顾家里,还可以倾听来自不同岗位前辈的意见,开阔工作思路,生活成本也低,在公司可以很快崭露头角;但也有其缺点,比如平台小,对于个人成长提高并没有当时在北京时那样快,“很多一线城市已经很成熟的业务在济南这样的城市还可以算‘新鲜事物,感觉自己的眼界没有之前开阔”。但谈及生活幸福感,邱辰脸上带着微微笑意:“幸福指数蛮高的,济南这个城市很奇特,它不发达、不干净,甚至有点土,但是就是让人不想走。”
尽管现在邱辰从之前熟悉的金融领域跨行到教育领域,她称“完全偏离了我的职业预期”,但在新的岗位,她依然干得有滋有味,“不试一下永远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欢,我之前很排斥业务岗,但现在接触了一段时间,我觉得也许这里才最适合我。”
打铁还需自身硬
在加拿大读本科、研究生毕业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Henry,回国之后直奔北京,他希望可以在北京这座城市闯荡一番。由于本科期间在加拿大当地银行的实习经历、流利的英文、成熟的处事风格等,他成功应聘至国内最大的保险机构之一。被问及求职感受时,他说道,还是比较顺利的,但工作经验真的很重要,在国外如果只是获得学位,竞争力不是太强,所以一定要珍惜在国外的时间,最大可能地发掘自己的潜力。Henry周围的同学大多拿到外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律所的offer,某种程度破解了“找工作难”的命题。
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走出去”,许多国企、央企跟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广大留学生才华的施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海归在语言文化、国际视野、国际人脉等方面更有优势,在工作中也更容易掌握国际惯例。”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高级研究员王辉耀说道。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对于优秀的海归群体,就业并不是难事。
毕业于英国诺丁汉大学商学院的路菲(化名),尽管经历了短期的就业挫折,一度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但凭借优秀的外语能力,她找到了英语培训学校的兼职工作。度过了半年的低潮期,她顺利获得了华为的offer。
本科就读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JZ,学校期间成绩优异,而且她利用业余时间做在校兼职,不仅锻炼了语言能力,还缓解了部分经济压力,毕业之后,她也在当地的企业找到了工作。两年后,JZ决定回国发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已经获得了几家目标公司的offer……
虽然为精简成本和实现本土化,跨国公司对海归的需求一度出现“缩水”现象,但许多外企仍然对海归青睐有加。“因为业务需要,留学生在语言、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方面的优势,都是跨国公司比较看重和需要的”。
同时,还有一个现象是,进入跨国公司和金融公司的留学生,薪酬待遇和国内毕业生没有差别,进入小微企业工作的留学生工资水平会略高于国内毕业生,但这种差异在逐年缩小。
此外,在适应工作环境后,海归的薪酬增长更快、幅度更大,职业上升空间也更大。
《2015中国留学白皮书》中显示,海归的薪资水平增长快、后劲足,总体优势仍十分明显,工作第一年的平均年薪为8.3万元,3年后就能达到32.7万元,“世界名校”的光环在后期会逐渐释放出光芒。
王辉耀说,“留过学不等于就是人才,就像大学生不再像上世紀80年代那样与天之骄子划上等号。但这并不意味着海归‘不行了。留学生出精英的比例仍然很高,他们仍然是优秀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