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
126710公里的飞行里程记录着他的创业梦杨天龙用互联网思维卖玉米带动年轻人返乡务农
□张鹏
杨天龙,一个曾经扎根西部的80后创业者,于2009年10月,注册成立了甘肃中美国玉水果玉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销模式,带领家乡农户走上了致富之路。
每逢节假日,创业者杨天龙都没有休息过,虽然他已经在“水果玉米”领域颇有成就。忙碌是他2014年的关键词——94次航班、222小时15分的飞行时长、126710公里的飞行里程,记录了他的创业经历。
2014年,搞农业的杨天龙,借助风头正劲的互联网电商,找到了一片广阔的市场蓝海——他的中美国玉水果玉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先后和本来生活网、我买网、易果网、美味77、鲜果日记等食品类专业销售网站合作,推出了水果玉米的特色生鲜品牌“八两阳光”。很快,“八两阳光”走俏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杨天龙这个曾经扎根西部的80后创业者,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互联网对传统农业销售模式的冲击。如何在网上卖玉米,成了尝到电商甜头的他每天都要琢磨的事。
2009年10月,杨天龙注册成立了甘肃中美国玉水果玉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创业之初,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销模式,他很快带领家乡农户走上了致富之路。
然而,和所有的农业创业者一样,杨天龙遭遇了农产品做品牌难的问题。如何将水果玉米品牌打进中高端市场?他尝试过直配酒店、超市等方法,但始终打不开局面。直到2014年6月,他将发展的突破点转移到网络平台,才有了转机。
“网络推广成本低,消费者没有地域限制,更重要的是品牌可以直达终端消费者手中。”杨天龙说。
早在2013年,杨天龙就开始在C端(零售端)市场“试水”。由于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和营销手段的欠缺,中美国玉淘宝网店,在半年时间内仅仅接到了几十笔订单,让公司蒙受了不小的损失。
在电商时代,什么样的农产品能走俏网络?杨天龙想到了“褚橙”,“有竞争力的产品是骨架,品牌才是它的灵魂。农产品真正销售的是它潜在的附加值,比如一种精神、一种健康生活的理念”。
抱着这个想法,他主动联系擅长“故事营销”的本来生活网创始人喻华峰。一番考察了解之后,本来生活网“相中”了这款特色农产品。
得益于之前几年专心做农业的积累,杨天龙先后建立了甘肃、海南、云南、内蒙古、湖北等水果玉米种植基地,可以实现一年四季鲜货供应。
2014年7月的一天,杨天龙惊喜地发现仅在本来生活网华东区一家,他的“八两阳光”一天就接到8千多穗的订单。与接踵而至的订单一起来的是水果玉米价格的攀升。过去,一根水果玉米最高卖到2.4元,而在2014年,根据单次订货量的大小不同,价格可以达到3.8元到6.0元。
电商这个“没有地域限制”的大超市,让杨天龙的水果玉米与消费者实现了面对面的沟通。更重要的是,整个产业利润率得以提升,品牌在终端的识别性大大提高,“八两阳光的品牌进入终端视野”。
网络销售的乐观局面,让杨天龙相信农产品只有更加规范、标准,才能凸显个性进一步打开市场。
2014年7月,国内第一条水果玉米全自动智能流水线正式投产。这套生产设备是由杨天龙自主设计的,投资500多万元。它让玉米的标准率一下子由原来人工筛选的95%上涨到99.5%。残次品的骤减,不仅带来了更高的收益,也大大提高了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八两阳光”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品质阳光、重量适宜、尺寸标准。
“人工成本也下降了三分之二。”杨天龙说。这套标准化的设备,降低了成本和损耗,同时提高了效率。
最大的受益方是水果玉米的消费者。在本来生活网中美国玉的销售页面上,不少会员评价水果玉米比超市还便宜。通过卖家的评论和大数据分析,杨天龙重新定义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买家和卖家不再是对立的、互补交流的,而是深入融合的。
过去一年,杨天龙还多次带领商家、消费者参观水果玉米种植基地,打破消费者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疑惑。与电商平台的良好合作解决了食品储运问题,剔除一切冗余的中间环节,基地直供的冷链宅配,让杨天龙的水果玉米凌晨“出发”,下午就可以到达消费者的餐桌。
今年,杨天龙已经收到了本来生活网3000万根水果玉米的订单意向。这将是本来生活网继“褚橙”之后,推出的一款“年度大品”。
网络大订单带来的高收益,激活了整条产业链。水果玉米种植基地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参与种植,为中美国玉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货源。
杨天龙欣喜地发现,在他的家乡——甘肃省榆中县高崖镇大营村,最早种植推广水果玉米的地方,小汽车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周边的村庄。“水果玉米的品牌真正在市场站住了脚跟,与我们合作的农民稳赚不赔。7年创业,我们终于培养出和农民荣辱与共的情感。”杨天龙说。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