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府署
本栏目文图资料由清华大学法学院张建伟教授提供上图“淮安府署”四字为张建伟教授毛笔题写
我国南北方,以秦岭淮河为界。古淮河与大运河交汇点有座名城,为淮安,旧称淮阴、楚州。明清之时,淮安在全国可列为前十名的大都市,与杭州、苏州、扬州并列为运河沿线“四大都市”。《马可·波罗行记》称淮安为一“甚大”城市,有船舶“甚众”,这里为南北交汇之地,商贾云集,“南船北马,舍舟登陆”。
对于法界人士来说,吸引力最大的莫过于淮安府署。淮安府署为朱元璋所设(元时此地设有淮安路总管府),经过明清两朝, 历数百年风雨,仍存留于此,成为运河沿线现存唯一的府署建筑。
进到府署里面,第一感受就是大。我曾经到过浮梁县衙,如今到了淮安府衙,的确感觉府衙的气派远超县衙。走进府衙,迎面是一个牌楼,上面镌刻三个大字“公生明”。此语源自荀子,《荀子·不苟》云“公生明,偏生暗”即其出处。“公生明”三个大字,可以在诸多衙门见到。清代俞樾 在《茶香室丛钞》中谈及“公生明坊旧是立石”,记载:最初是在衙门大堂前面正中竖立一石,向南刻上“公生明”三字;北面刻上“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后来因立石造成出入不便,才改为牌坊。
令我惊讶的是,朝大堂走去,两侧厢房分别是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我知明清时天安门外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不料府衙的格局如出一辙。六科中的刑科主管刑狱,受理案件,羁押、解送案犯。刑科职责明确:由捕快侦缉破案、起获赃物,由仵作勘验尸体,由狱卒看守人犯,由刽子手负责行刑,由书吏负责审讯记录、票拟文书、拟写案牍。刑科有一楹联:“量刑无枉皇恩显,执法秉公天宪彰。”
到得正堂,见两幅楹联:“黜陟幽冥,承宣庶绩,念念存戴高履厚;权衡淮海,镇守名邦,时时思利国泽民。”
衙门里的鼓,可供百姓鸣冤,具有重要的司法功能。
正堂后面的“清慎勤”三个大字,常见于各个衙门。
笞杖为古代刑具,坚硬似铁、状若枪托,叫人触目惊心。
清德堂楹联:“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此联揭示清德的含义,也起到让官员自警的作用。
淮安府署设有军捕厅,负责军粮监管和司法审判的职能。我国古代兵刑同源,军事与司法合称,无足为怪。军捕厅有四个大院,第一个院落有一个皮厂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所在。皮厂庙。明初规定,府州县卫官署左设有土地庙,祀土地神,土地爷上管活着的人,下管活着的鬼,在辖区内惩恶扬善。官府若需对贪官实施剥皮,就在这里执行。剥皮楦草:明太祖时,贪官贪污在白银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并剥下他的皮,皮里用草填充。悬于大堂官座旁,以儆效尤。
皮厂庙大院里,陈列着17个站笼。站笼又称“立枷”,明代大太监刘瑾发明的这个玩艺儿,是可怖的刑具,犯人日夜站在里面,笼上有一圆口,囚犯脖子卡在那里,头露出站笼外,时间久了,往往窒息而死。
反思室。此处关押有功名、身份之人。秀才、举人、地方官吏、豪绅等,尚未定罪而须看管者,不可与庶民同押监狱、班房内,便置于此处暂押,待案件审清。
军捕厅内最重要的处所是法鉴堂,堂上挂一匾额“秦镜高悬”。“秦镜”有典故存焉:秦亡,汉高祖刘邦入阿房宫,见一镜甚怪,人直走来,可见倒影;摸心胸走来,可见五脏六腑。此镜用于提防有不良企图之徒,后用来激励审理案件的官员明察案情,搞清真相。
息讼歌
法鉴堂大堂后面的“法”字
批 评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