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满良
布老虎是从古代开始就已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工艺品,同时它又是很好的儿童玩具、室内摆设、馈赠礼品及个人收藏品。它品种繁多,极具乡土气息,虎头枕、虎头帽、虎头鞋就是其中的重要品种。在我国北方乡下,有端午节给孩子送虎头枕和做虎头帽、虎头鞋的习俗。现在我们就来领略一下东北地区与山东沂蒙地区,在妈妈、奶奶、姥姥手中一针一线缝出来的虎头枕、虎头帽与虎头鞋。
在国人眼里,“虎”为百兽之王,是民间普遍尊崇的吉祥物。过去,在生产力低下的关东乡下,人们面对灾害和疾病束手无策,在心里希望战胜它、消灭它,就把这样的希望寄托在老虎身上,汉代便有画虎于门,以驱灾避邪之俗。至于虎头枕与虎头鞋的起源,各地有各地的说法,无法确考。晋王嘉《拾遗记·魏》载:“次检宝库中得一玉虎头枕……帝该古博闻,云:‘汉诛梁冀,得一玉虎头枕,云单池国所献。检其颔下,有篆书字,云是帝辛之枕,尝与妲己同枕之,是殷时遗宝也”,应该是较早的典籍出处。另有民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的妇人心灵手巧,最擅长刺绣,她绣的鱼见水就能游,绣的花能引来蜜蜂蝴蝶。有了这样的巧手母亲,这家的孩子自然穿的就与众不同了。一天夜里,村子里突然来了个妖怪,抓走了村子里的小孩儿。待到人们惊魂稍定之后才发现,全村只有这户人家的小孩安然无恙,恰巧那天孩子穿的是母亲刚刚绣好的一双“虎头鞋”,因为新鲜好看,孩子便说什么也不肯脱,就连睡觉也要穿着睡。因此,村子里人们便认定是这双“虎头鞋”救了孩子。所以从那时开始人人仿效,一直流传到今天。不管这个传说是否属实,但老关东人大都枕过虎头枕,穿过“虎头鞋”。以虎为原型为孩子做一些伴生物,此俗流传范围大约在大半个中国的北方地区。相传,谁家的娃娃只要枕上虎头枕和穿上鞋底宽大的“虎头鞋”,不但会长得虎头虎脑,且易于练习走路,还可以“驱病””、“辟邪”。
尤其是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关东大户人家的长辈们都张罗着给孩子缝制各种样式的布老虎挂饰,虎头帽、虎头鞋、虎披肩、虎头荷包、虎肚兜,尤以送孩子虎头枕、给孩子穿戴降“五毒虫”(蛇、蝎子、壁虎、癞蛤蟆、蜈蚣)“行头”的风气更甚。条件差一点的人家,至少也是找来黄色的颜料,给孩子画成虎脸,在额头上画出威武的“王”字。看着孩子虎頭虎脑的十分威风,大人们都乐得合不拢嘴。
虎头枕虽在人们眼里神圣庄严,但在乡下却十分常见,大都出自乡村农妇之手制作。北方过去还有一种婴儿用的虎头枕,是妈妈或奶奶、姥姥亲手缝制的,常用的填充物是糜子或荞麦皮,据说可以镇惊、保婴儿平安。
如今现代人过端午节,除了吃粽子、鸡蛋和踏青、赛龙舟外,已经很少有为孩子做老虎饰物的。我想,假如哪个心灵手巧的大妈再来做几件虎头枕、虎头鞋、虎头巾或虎头饰物应节到市场去销售,说不定也还会受到一些年轻妈妈的青睐呢。
制作虎头枕
制作虎头枕,没有统一规格、固定的式样和规定的原料,大多以棉布、丝绸、条绒、平面绒、长毛绒面料为主,使彩线、金银线缝制拼接成形;表面采用彩绘、刺绣、剪贴、挖补等手法描绘出五官和花纹,虎头极大而五官特征鲜明,眼睛又圆又大,龇牙咧嘴,黄色皮毛间一道道黑色条纹,额头正中有威风凛凛的“王”字,身躯和尾巴大幅度收缩,四肢极度简化,尾巴坚挺竖立。其形态特征既来自于实际生活中老虎本身所拥有的矫健体态和高大身躯,生动形象;更通过简化、夸张,“不肖形似,而求神似”,突出了它那种不可征服的力量和气势。这时的老虎已经不是深山老林中凶猛的野兽,而是被装饰化、人格化,色泽艳丽,喜庆吉祥,集工艺性与实用性为一体,极具亲和力,一针一线都体现着家乡女性的心灵手巧和浓浓亲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