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锡荣
摘 要:要想让学生喜欢上历史,上课能自主地去探究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关键所在。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本文以下几种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激发;学习历史;兴趣
一篇好的文章,一开头就要能抓住大家的眼球,那样人们才有了阅读的欲望。同样的,一堂好课,也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开头,那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兴趣学下去。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主要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因此很多学生都觉得历史课太枯燥,没意思,不愿意花功夫学。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宇先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一、故事導入法。
历史是对过去人物活动及重大事件的记述,具有极强的故事性。中学生大多爱听故事,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一课时,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是先给他们讲了《林则徐禁烟》的故事,一听故事,学生的学习兴趣空间高涨。紧接着我追问他们:“林则徐问什么要禁烟?清政府在听从他的建议后,实行了禁烟政策,那么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结果,他们的求知欲被激发了,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同时还了解到了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后面再讲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这个难点自然就是水到渠成了。
二、歌曲导入法。
在我们的历史课堂上,由于歌曲能够很好地调节课堂气氛,歌曲导入法也是我们常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比如在学习《北伐战争》,我一上课就用多媒体把《国民革命军军歌》播放出来。由于那首歌的旋律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儿歌《两只老虎》的旋律,学生都轻轻哼唱起来,课堂气氛活跃。紧接着我就问:“你们有谁知道80年前这是一首什么歌?”学生面面相觑,无人回答。这是我告诉他们:“这首欧洲儿歌,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传入中国,立刻改变了儿歌的身份,以不变的旋律为仁人志土添入宣扬北伐宗旨的歌词。成为《国民革命军军歌》,今天就让我们唱着这首军歌,走入那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学生从歌词“打倒列强,除军阀”中大致知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了。所以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学习《难忘九一八》这课,我们也可以用《松花江上》这首歌导入,把学生先代入到那沉痛的情绪里,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三、成语典故导入法。
成语是我国语言宝库中的财富,它概括性强,寓意深刻,适当引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在学习《三国鼎立》一课时,我先出示了成语“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让学生说一说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并问他们知不知道出处,当学生说是出自《三国演义》中时,我又追问,“那么这三国是那三个国家呢?三国鼎立是什么时期形成的呢?为什么会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呢?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这样先由成语导入新课,再层层设问,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在以后只要看见这些成语,就想起了相应的历史事件,加深了对历史事件的记忆。
四、诗词导入法。
诗词由于其语言凝练,情感抒发强烈,深受学生的喜爱。在上课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时,我先朗诵了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一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然后问学生“你们理解毛主席的这一七律诗的意义吗?长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节课我就给同学们讲一讲《红军不怕远征难》。”由于学生被诗的意境所感染了,听起课来聚精会神,这节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悬念导入法。
我们常说“好奇心会害死一只猫。”好奇心人人都有,中学生的好奇心尤为强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学习《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时,我问学生:“在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在主席台上,向全世界人民宣告了什么?此后,54门礼炮齐鸣28响。你们知道为什么不多不少就是54门礼炮,而且一定要鸣炮28响?”这时学生的好奇心已经被挑起来了,大家议论纷纷,大胆猜测。等大家说出很多的答案后,我告诉学生,54门礼炮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经过了28年的浴血奋战,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接着去追问学生,为什么要在如此重要的时刻来纪念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呢?通过这样的层层设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此外,表演导入法、情景导入法、实物导入法等也是一些不错的导入方法,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无论以什么形式引入新课,只要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极大的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让学生很快投入到学习中去,就都是好的导课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要老师用对了导入方法,必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