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
近年来的高中作文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作文言之无我、言之无物、思维僵化的弊病仍然存在。基于“一点四面,任务驱动,理性思辨”的高考作文命题的总原则,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需要具备三种意识。
一、生本意识
所谓“生本意识”,即作文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主动学习的情境,确立“学生是写作的主体”的教学策略,最终达到“思考—转化—呈现”。
作文是学生借助文字表达对自己所处环境的理解的载体。其中写作主体是学生,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和用语言文字写作的表达愿望是写作成功的首要条件。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远离学生这一写作主体的现实状况,定会让学生失去写作兴趣和产生惧怕心理。我们要在作文教学中牢牢树立学生是写作的主体这一意识。作文教学的对象是“人”,在对作文教学进行设计时,就要全面研究“人”这一要素。
首先,教师要全面详细地研究学生的写作水平,掌握学生写作的特点。其次,要让学生写真心话,有感而发。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尊重学生的思想现状出发,学生的思想有时是简单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即便如此,教师也要以与学生相同的思想去探讨,去点拨,绝不能用教师的知识背景去要求学生。将学生作为写作的主体,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指引学生积极阅读,用心感受自己的生活实际,使写作有源头活水,下笔千言,文思泉涌。
在学生的写作全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对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准确的评价。要充分表扬学生在写作中的优异表现和独到的见解,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进而使学生主动写作,爱上写作,做到我手写我心。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有强烈的生本意识,一定要围绕学生是寫作的主体这一教学中心,真正做到在写作教学中全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主动写作,爱上写作,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二、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意识”,即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自主、真实地写作,“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采,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作文教学要尊重个性、张扬个性,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在写作中得到发展和完善。在本质上,写作就要引导学生追求表达的与众不同,就是“个性心灵的舞蹈”。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教学中通过走个性化之路来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变作文为思维的历练,使学生通过自主表达写出情感真挚之作文。
作文教学要紧跟时代潮流,在作文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写作的首要任务。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学生的引路人,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通过让学生写对自己影响深刻的人和事来打开学生写作的思维,进而全面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真正达到在写作时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三、素材意识
所谓“素材意识”,即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方面搜集和整理作文素材,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写作的过程是学生调动自己的各种知识储备和能力将思想转换成文字的过程。学生自己对所处环境的感知能力,以及平时积累的素材,决定着其作文内容的多样性和新颖性。但是写作者如果不拥有大量的素材储备,要想写出有独到见解、内容多样和思想深刻的作文是很难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挖掘身边的语文素材,创设语文学习的良好氛围,打通课堂内外的联系、学校和社会的交流、各学科相互补充的素材积累空间。
教师应在平时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真正做到培根提倡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不间断地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读书的成果,用演讲、才艺展示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听、思、借鉴和吸收来丰富自己的素材储备。学生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新的营养,还能丰富词汇库和素材储备,真正做到写作时下笔千言。
当下,教育视域窄化,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非但没有提高,而且不断钝化,写出的作文也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为改变这一现状,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学会积累,力求还作文本来面目。教师要善于将学生的视线、思维引向校园之外的社会和家庭,让学生在接触社会、融入大自然的过程中获取鲜活的作文材料。
当今社会已步入网络时代,网络这种新媒体为学生认识世界提供了窗口和平台,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前所未有之机遇。基于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搜集、整理素材,然后将这些素材合理地运用到写作中,以此丰富和充实作文内容。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勇于发表见解,全面调动学生在写作中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多方面搜集和整理作文素材,让我们的作文教学走出困境,真正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洮县文峰中学(73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