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军
诗歌鉴赏教学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审美性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陶冶学生的情操。新课改之后,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重视和探究诗歌审美性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审美教学情境,把学生的学习积極性有效调动起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审美活动。因此,教师要注意设计导语,把学生的审美欲望激发出来,让学生在学习和鉴赏诗词的时候释放出求知的欲望和审美的欲望。
例如,在对苏教版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情境创设时,教师就可以设置这样的导语:“见到过长江的同学们都会知道江水滚滚东流的景象。长江之水奔腾不息,历史上的名人名士也会随着时代的更迭而消逝。周瑜是三国的名将,接下来学习的这首诗歌就是关于古代名人周瑜的。”通过导语引导学生对苏轼笔下的周瑜进行追忆,还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周瑜的事迹,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否主动学习对于教学质量的高低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只有引导好了,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才不会感到困难。学生产生了成就感,就增加了学习诗歌的自信心,他们也才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诗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引导,充分吸引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多开展趣味活动,如以诗歌为主题的诗词接龙大赛,类似于成语接龙的玩法,表现优秀者可以得到奖励。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大大促进学生对于诗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主动融入到学习中去,甚至还会因此爱上诗歌。
二、感受诗歌意境,陶冶学生情操
诗人对现实进行了解、思考和想象时,就会形成诗歌的意境。在实际阅读中,读者对诗歌中的情景通过现实中的人、物、景来进行体会,感觉到情感的升华是因为对诗人所表达的情与景的融合有一个深刻的感悟。所以,教师在诗歌鉴赏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融入诗歌环境,从而感受到诗歌意境的独特魅力,能够体会到诗歌所表达的关键含义和诗人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
古典诗歌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古诗词语言高度浓缩和精炼,大多数学生也只是语文课上接触得比较多,生活中一般接触较少,所以对于内涵丰富的古诗词学生会感到难以理解,对于古诗词的学习难以产生兴趣。再加上诗歌审美教学活动比较乏味,缺少多样化形式,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课上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学的质量,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单调乏味的诗歌讲解,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教师要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入手,充分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主动融入到作者创造的情景中去,从而更加真实地了解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
三、拓展诗歌审美视界,引导学生感悟
新课标突出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对知识和问题都要进行及时深入的思考,从而产生更深层的理解。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和看法,对于诗歌这种深奥的文体,看法和理解也多种多样。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深层次理解诗歌的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思考的氛围,解放学生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走入作者所创造的意境中去。教师要对诗歌的审美视界进行拓展,从而引领学生欣赏、发现诗歌的美,并通过感受诗歌所蕴含的魅力对诗歌的内涵进行感悟。
例如,讲授陶渊明的《饮酒》,文章虽然看起来平淡无奇,可是教师要引领学生发现和感悟其深远的意境,从而了解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超脱尘世的情趣。还有王维的《使至塞上》,教师对于诗中关键的“直”“圆”二字要重点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其寓动于静的用法,从而体会到诗歌的意境。让学生能够通过诗歌的学习,涵养自己的审美人格,对自己的审美视界进行拓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诗歌学习的质量和水平。
总而言之,诗歌是我国古老的文学艺术之一,作为新生一代的学生要强化学习,从而发扬中华文化。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自己的不足和优点,发扬优点,改正不足,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通过学习古诗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生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22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