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课改理念的阳光温暖语文课堂

2017-05-24 13:10贾东晓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探究

贾东晓

近几年高中语文教师“摸着石头过河”,在困惑与迷惘中不断地找寻着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新课程改革实际上是给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应该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针对这个问题,我校高中语文组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诗歌教学为载体,对教学进行了一番探索和研讨。

一、树立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角色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自我展示、自我表现的机会,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体验和感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既要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我们努力改变过去的传统的教学观念,以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我们主张教师从“传道、受业、解惑”的讲台走入学生的行列中,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合作、探究,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做法。主张通过实践来感受“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没有用既定的教案、拟订的程序去控制教学过程,而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顺应教学的自然进程去调节整个教学的进程与节奏,围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展开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参与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从而真正挖掘出学生的思辨力和创造力。

二、树立参与意识,让学生成为主人

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理论,强调课堂的“七动”(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心、动情)。北师大教授肖川博士曾说:“让学生动起来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目的。”“动”是课堂参与的表现,是融入教学过程的手段,是实践升华到理论的媒介。学生在参与、融入中不知不觉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把学生当作简单的存储器,而是把他们看成一个个有强烈的表现欲、充满活力的个体。此时教师、学生在围绕教学目标达成中已融为一体,学生的参与度、学习兴趣空前提高,学习潜力充分挖掘,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如在进行诗歌诵读时,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来指导学生。学生选定内容后,想尽办法设计风格各异的诵读方式。学生通过自己的精心准备,在诵读中读出了诗的节奏韵律,感受到了诗歌的音乐美,体味出了诗人的思想情感。整个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高涨热情和创新精神令教师感到惊讶。学生如同宝矿,那些潜藏的智能正等着我们去挖掘。这正是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生动体现。

三、采用情境教学,创设和谐教学环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讲解柳永的《雨霖铃》时,先播放名家大师的配乐朗诵,从听觉角度去感受来自古代牵肠挂肚、缠绵悱恻的离愁别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逐渐感知体会离愁情感之真之苦之痛;接着播放有关古代长亭送别的风景画面,从视觉角度去吸引学生融入一幕幕有情人津口难舍难分的离别场景,在亦情亦景、情景交融中体悟人物的音容笑貌,捕捉人物的心灵悸动,感知人物的思想情感。恰当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创设教学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情景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激情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在情景教学中,学生变得愿意学,乐于学,主动学,课堂教学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以问题为导向,在探究中培养能力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巧妙设问能启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问是为了引起学生思考,进入探究性学习层面,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参与的基础上发问置疑,而几个学生的问又是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问,互动性设问可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在质疑、探究过程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因此,师生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的空间、探讨的价值,体现思维的长度和深度。

如李清照的《醉花阴》,可把探究的问题放在细节上:为什么作者不写其他意象而只写西风、黄花?于是学生展开联想,积极探讨。有的说,西风更能体现秋意,体现作者内心的悲凉;有的说,黄花比起其他花来更显得瘦削,更像处在别离愁思中的作者;有的说,秋雁、秋水、秋风比西风、黄花更有悲凉之感。探讨之后明白,词人写眼前之景与内心情感密切相关,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词人将离愁别绪、两地相思寄托于西风中的黄花,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物我两忘,此时黄花已幻化为词人自己,在凛冽的西风中孤独地品尝着离愁之苦、相思之痛。从设计问题、探讨问题到解决问题,问题导向始终贯穿其中,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的效果。

课堂问题的设计是一门艺术。精心设计的教学问题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使学生思维的长度、深度在课堂提问中得到延伸和拓展,使学生的思维迸射出创造的火花。

五、注重体验性学习,促进能力提升

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我们对此进行了积极的尝试,采取以练带学的办法,对作品进行再创作。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感情,我们要求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片段写作。这样,既检验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又将写作能力的训练融人其中。

如学习李清照《声声慢》,我们这样设计: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当年的李清照,黄昏时刻,独自一人站在窗前,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让学生把这一场景描述出来。要求:①使用第一人称;②场景要有层次感;③要有想象和联想。通过二度创作,“以练代学”的方式使学生不仅更好地理解了作品,而且还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以上是我校从诗歌教学的角度对高中语文新课堂教学模式及新课程理念的阐释。在新课改思想的指引下,我校语文课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尊重和發展了学生个性。语文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动局面和发展态势。参与其中的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将继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勇于探索,发挥潜能,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力图把语文新课改思想转化为有力杠杆,撬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

作者单位:河北省新河中学(055650)

猜你喜欢
新课程理念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