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焦晓辉
博士夫妻逆袭讲相声:从此都是笑的日子
■文/焦晓辉
其实,生活才是人们要一辈子研究的课题。
欢乐的一家人
李宏烨和郑钰是上海交通大学一对85后博士夫妻。3年前,他们放弃了研究12年的工科专业,创办了一家相声俱乐部,专职做相声演员,身边很多人都不理解。
2017年的交大跨年晚会上,夫妻俩应邀表演了一段相声《石器时代》,大受欢迎,掌声笑声频现。很快,《石器时代》在网上和朋友圈被疯传。2500万的点击量让夫妻俩一下子彻底红了。博士夫妻为什么都选择讲相声呢?
李宏烨的兴趣爱好很广泛:他排球打得很棒,高二考了个排球二级裁判证书;他爱作曲唱歌,高中时期,他写过80多首歌曲,其中一首原创歌曲,曾拿到过省级歌唱比赛金奖;他爱写作,文章经常见诸各大报刊杂志。
但是,爱创作的李宏烨,文科成绩平平,理科却十分厉害。上初中后,他不喜欢上语文课,背诵和默写课文是他的难点,于是,他开始研究老师的上课方式。一次物理课上,老师讲解“焦点”:“一束光打到一个凸透镜上,就变成了一个点,在这个点上放一块木头,木头就会点着烧焦。这个点,就叫焦点。”
李宏烨听完眼睛发亮,他高高举起手,说道:“老师,我太爱你了!”这句无厘头的话,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李宏烨却一本正经地说:“老师讲课生动有趣,我喜欢。”
后来,李宏烨发觉,化学老师和数学老师的课,同样有趣,他们也会用一个个好玩的事例和实验,让学生轻松理解书本里枯燥乏味的定义和公式。李宏烨对理科越来越感兴趣,那些事例和实验,就像是相声里好笑的段子,吸引着他探求“包袱”里裹藏的奥秘。
李宏烨喜欢发掘和研究生活中的趣事,然后用相声段子的形式,编写出一个个轻松幽默的小故事。刚开始,他是出于兴趣,但渐渐发现,编写的这些搞笑段子,其实蕴藏了人生中的很多哲理,能给听众带来很多思考。特别是他的段子“治愈”了亲戚家一名孩子爱撒谎的毛病后,他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上高中后,他开始给报纸杂志投原创幽默段子,成了一个理科成绩特棒、文科成绩一般的文字爱好者。
2003年9月,17岁的李宏烨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学校有各种业余社团,刚进大学半年,李宏烨就加入了篮球学会、排球学会、相声协会。由于积极参加各类活动,这个身高1.89米,性格幽默开朗、多才多艺的学霸级帅哥,在校名气渐涨。
2004年12月,交大照例要准备一台跨年晚会,李宏烨应邀担当一个音乐剧剧组的编导。他作词作曲了7首歌,有一首歌的领唱部分音调特别高,剧组人都唱不上去。
第二天,招贤告示一贴,剧组来了几十个女生试音。结果,一位叫郑钰的大一学妹试音成功。郑钰不仅唱歌好听,人长得也甜美。
李宏烨越不知不觉地开始注意郑钰。一次排练结束,郑钰找到李宏烨:“你歌词写得特别棒,但我觉得整场音乐剧名改一个大气磅礴的名字更好,现在的剧名格局太小,给人的印象不深刻,也不符合这个音乐剧的气质。”
李宏烨顿时对郑钰刮目相看。他在创作完这台音乐剧后,各种细节反反复复不知修正过多少回,一直觉得不够完美,但也不知哪里出了问题,没想到,郑钰一句话就点醒了他。
第二天,郑钰偷偷塞给李宏烨一张纸条。李宏烨的心“咚咚”直跳:“哇,现在的小女生真胆大,竟然主动向男生表白!”
打开一看,却是20个音乐剧的候选名。李宏烨想,排练时直接提建议不就完了吗,为什么要偷偷给我呢?当看到纸条最下面“如果启用其中的名字,它依然是你的创意”这行小字时,他才明白郑钰的用心。李宏烨顿时被郑钰打动,他发现,这个聪颖好强的小学妹竟然还有善解人意的一面。
李宏烨喜欢上了郑钰。郑钰感受到了爱情的召唤,而李宏烨也一直是她心目中的“男神”。
郑钰数学成绩不好,因此,她除了埋头学专业,就是花大量时间“啃”数学,几乎没参加过学校的业余社团。尽管这样,她的数学成绩却毫无起色。一天,郑钰数学又考砸了,在李宏烨面前哭得稀里哗啦。李宏烨拉起她就跑,说:“我带你去一个好玩的地方,保准你笑。”
这个好玩的地方,就是交大相声协会,协会的成员正在编排相声。李宏烨进相声协会已快2年,是协会的台柱子。这两年,他利用课余时间,已经给协会原创了70多个相声段子。那天,郑钰果然被逗乐了。李宏烨又拉着郑钰去篮球协会、排球协会打球。郑钰这才发现,原来大学生活这么生动有趣!
接下来一段时间,李宏烨为郑钰一对一补课,教她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怎么合理利用时间培养兴趣爱好。
在李宏烨的影响下,郑钰的兴趣爱好也被激发出来,而她最喜欢的就是相声。不久,郑钰加入到相声协会。李宏烨写相声,她负责鉴别、挑毛病,觉得不好笑的地方,就建议李宏烨改进。郑钰敏锐的判断力,就像为李宏烨增添了一对有力的翅膀,让李宏烨的创作热情愈加高涨。学业上的好搭档、生活中的好伙伴在共同成长中,自然而然地收获了爱情。
2007年,李宏烨读交大研究生二年级,郑钰也考取了交大研究生,两人打算结婚。可是,郑钰的妈妈了解到李宏烨的家境一般后,坚决不同意。
郑钰是那种遇到大事特别有主见的女孩。这次,她要为自己做主。2008年春节,郑钰回家过年,偷拿了家里的户口簿,在2月21日李宏烨生日那天,与李宏烨在上海登记结婚。事后,妈妈听说了,在电话里生气地说:“以后有你哭的日子!”
2009年,李宏烨顺利考取交大工科博士。同年10月,他们的大女儿小瓜出生了。此时,李宏烨遇到了课题上的一些分歧,暂时中断了科研。为了支持郑钰考博,赋闲在家的他,主动承担起带孩子的任务。忙里偷闲,他就写相声,为相声协会排演出。他对创作对相声越来越痴迷,有时候写到精彩处,他会不由自主地笑出声。
一次,李宏烨边看孩子边写相声,4个月的小瓜忽然从床上滚到了地上。郑钰回来,看见小瓜头跌破了,第一次对李宏烨发火:“要是把小瓜跌个三长两短,你那点博士津贴负担得起吗?”话刚说完,郑钰就后悔了,自己这话说得太伤人了!她连忙解释:“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那个意思……”
李宏烨紧紧握着郑钰的手,把她拥进怀里说:“我俩还用得着解释吗?我懂你!”郑钰整理好情绪,对李宏烨说:“咱俩约定,以后吵架一定要手拉着手,好吗?”李宏烨点头:“而且不许哭,要笑着吵架!”郑钰接着说:“并且要笑着生活!”
夫妻俩对视着,突然哈哈大笑。这时,床上的小瓜也“哈哈”笑了两声。夫妻俩跑过去,抱着小瓜又亲又逗,三个人笑作一团。
自此,他们又在约定里加了一条:每天无论再忙,两人都要跟小瓜互动,陪着小瓜“哈哈”笑30分钟。那次风波,小瓜附和着父母笑,给了夫妻俩启示:孩子虽然不会说话,但她能从父母的笑声中感受到他们的心情。陪孩子笑,既能培养感情,又有利于孩子形成乐观的性格。所以,生了第二个孩子后,夫妻俩的这个约定也保持了下来。
如今,笑,给了这个家庭无尽的活力。郑钰深有感触地说:“笑,其实也是一种反馈,告诉别人——你很棒,我喜欢你,这样能让别人变得更好。所以,我们在那段同甘共苦的岁月,一点也不觉得苦。我们越来越觉得,只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开心。让生活充满欢声笑语,不也是一种成就吗?所以,我们都愿意冒点物质上的风险,去换回精神上的收获。”
李宏烨和导师商量,开始继续研究课题,写毕业论文。可是,他却吃惊地发现,自己做课题研究有些心猿意马,甚至觉得是一种压力。一天,郑钰忽然对李宏烨说:“你就专心创作相声吧。”李宏烨茫然地望着郑钰,自己性格有些优柔寡断,事业上出现转角,他难以取舍。
郑钰说:“我看得真切,你在创作相声时,是多么投入啊!可是你搞科研却没有这种热情,我觉得你更适合创作相声。”
李宏烨“呼哧”松了口气,他确实很享受在台上讲相声的感觉。2013年5月,李宏烨原创的相声剧《学长》在交大进行专场演出。那一场1500人、149分钟的演出,观众笑了900多次。上海曲艺家协会还专门为这部相声剧开了场研讨会,之后,《“高笑”相声剧引爆交大》在学术刊物上发表。
于是,夫妻俩更坚定了走“相声”专业之路,他们“夫唱妇随”、“夫捧妇逗”,一起上台表演。两个月后,两人正式脱离交大相声协会,创办了“新语”相声俱乐部,对外商演。
2014年1年时间,夫妻俩带领相声俱乐部的几位演员,一共原创了180个新段子。这些段子的灵感都来自于生活,夫妻俩越来越觉得,相声其实不是供人娱乐的内容,而是一种传递思想和快乐的语言。这种语言其实是一种欢乐配方,等着他们去传递和研发。因此,两人创作相声段子的热情更加高涨。
李宏烨博士毕业后,回绝了几家企业的工作邀请。郑钰一边读博,一边和李宏烨开创相声事业。2016年2月,夫妻俩历经1年,共同创作了一台相声剧。这台由10多个相声和情景剧组成的相声剧,在朋友圈和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夫妻俩幽默轻松的相声表演,令人忍俊不禁。他们开始小有名气,一些学校和企业的文艺演出、团体活动中,总会出现他们喜庆的身影。
2016年10月的一天,一对情侣找到李宏烨夫妻俩,邀请他们给自己10天后的婚礼创作几段相声。夫妻俩立即着手准备,李宏烨负责创作内容,郑钰负责提意见修改。接着,两人认真排练、录制,对着录像反复研究,哪个地方需要改进,哪个地方需要增加笑点。结果,婚礼上,他们的相声赢得了台下此起彼伏的笑声和掌声。有嘉宾说:“虽然生活中有很多不开心,但经常听听笑话段子,还有什么样的烦恼排解不掉呢?”夫妻俩信心大增,有了这门语言技术,他们的生活也变得乐趣无穷。
在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跨年晚会上,夫妻俩表演的原创相声《石器时代》火了,网上观看量超过2500万。很快,《石器时代》上了人民日报和共青团中央的官微,还登上了上海轨道交通和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2017年2月初,夫妻俩又把相声说到了央视《欢乐中国人》。他们的相声事业开始蒸蒸日上。
这对夫妻不富裕,他们住的房子是租来的,但两人在事业上互相勉励支持,生活上彼此体贴有爱,一家4口欢欢乐乐生活在一起,他们觉得这样很幸福。
李宏烨说:“其实,生活才是人们要一辈子研究的课题。我和妻子愿意研发出生活的欢乐配方,欢乐着自己的同时,也把这份快乐传递给别人。”
(责编/邓琳琳)
E-mail:dllab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