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飞飞�オ�
真正的学习行为的发生、提质、增效必须依靠学习者的内化。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教是为了不教”。现代课程理论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建设。语文教学的语用价值决定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方式也会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
一、选择好自主学习的时间
语文教材选入了大量经典文本,这需要学生不断地朗读、吟诵,培养语感,形成对文本的初步感知体验。比如“晨读晚诵”是大家认可的诵读时间,教师务必预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而晚自修时间则适合静静阅读,上下求索。
语文学习离不开练笔。而练笔则需外界的诱发才会产生灵感,我们不妨让学生随时捕捉、随时写作。课堂活动时,笔者发现学生往往金句迭出,即可提醒他们记录下来。为了鼓励他们,笔者还让他们朗读出来,这样就会帮助他们养成善于掌控练笔时间的好习惯。养成了习惯,自主学习时间也就有了保障。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科目,这也体现出学生的学习自制力。一般要求学生只要有闲暇时间就要沉浸在阅读之中。九年级的学生由于学习时间紧张,教师不妨专设阅读课。
二、选择好自主学习的方法
许多学生起初并不懂所谓的学习方法,这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干预。比如朗读,我们不能简单地告知学生“读书吧”,因为如果没有必要的指导,学生的诵读效果会大打折扣。学生晨读晚诵时,教师完全可以介入进来,适当示范、点拨就能让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
比如小说《在烈日和暴雨下》的誦读:
首先要求学生大体上浏览,在初步感知文本主题的基础之上,把握朗读的感情基调和语气、声音、抑扬顿挫。这篇小说诵读时一定要和主人公悲惨的命运联系起来,带着悲凉、沉重、控诉,带着对祥子的深切同情来诵读。该文稍长一些,学生在有限的晨读时间里不可能反复地读,教师不妨提示学生选择重点片段,如描写烈日和暴雨这两个场景或者是小说最后四个自然段。其次提醒学生诵读时要感知作者的遣词造句之法以及流淌在字里行间里的含义,用心体会文本的语用价值。比如“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这句话,“像风雨中的树叶”这个比喻有什么作用,朗读时怎么拿捏朗读的语气和情感等。
这样的诵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为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一定会有精彩的发现,为此,我们必须要求学生随时记录下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如果再细致一下,学生会产生阅读联想、疑惑,同样须要记录下来,便于拓展,只有开掘得越深,自主学习的质量才越会提高。
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多方面的,诸如如何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如何搜集资料,如何考证,如何划分段落,如何体会文本的写作技法等,都有很多学问,落实到具体的文本阅读,往往还需要我们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任务单,当然,这需要语文教师执着地细心指导。
三、选择好自主学习的工具
语文教师必须顺应时代大势,积极鼓励、甚至创设条件,使学生充分占有和使用这些工具。为此,语文教师必须树立资源包意识,帮助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的工具库。比如笔者一贯要求学生必备的工具:
经典的教辅资料,包括教材解析、权威的练习材料。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点和技能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补充课堂活动之不足,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强自我检测,清醒了解自主学习情况。
正规出版社出版的新华词典。帮助学生学会借助词典类工具解决阅读中的词语理解问题,学会根据语境判断词语的书写、意义和读音。
熟知常用的正规网站。帮助学生利用现代媒体平台,求证、拓宽学习问题和视野,检查自主学习效果,丰富阅读内容,达到“见多识广”的目标。
双色笔、随笔本、笔记本。帮助学生标记不同问题、知识点等,记录自学发现与感悟。
四、选择好自主交流的方式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仅要前置关注自主学习过程,而且还要后置关注自主学习成果,这样做一方面以分享的方式营造一个交流、融合的环境,使学生品尝到成就感;一方面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达到一种取长补短的效果。
笔者教授《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时,即以自主学习任务单为手段,全程带动学生展开交流,为他们提供一个足够宽广的舞台。以下是笔者曾经使用过的自主学习任务交流单:
老舍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骆驼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前后的故事情节如何?
环境描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你认为这篇文章最值得你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你能尝试用环境描写的方法描绘一个人在当时的活动吗?写写看。
当然,自主学习是个性化很强的行为,我们也不可捆绑学生完全按照既定模式操作。一切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做法都值得借鉴。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第四中学(21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