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漆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2017-05-23 15:39
东方艺术·大家 2017年2期
关键词:大漆漆艺技法

漆雕

古代,大漆用于雕塑艺术,主要体现在佛器的髹饰上,如供佛器、容量器、携行器、密教法器等,其中最为典型的要属“夹纻漆佛像”。漆是万年不朽之器,大漆静寂不喧、沉稳内敛的美学特性也与佛像的山谷清音、空灵寂静相一致。近现代以来,中国的雕塑美学与材料应用多受欧美影响,极尽追求形式之极致,雕塑的过程就是研究材料、形式和空间关系的过程。后现代主义出现后,成品雕塑、废品雕塑、包裹雕塑、装置艺术、观念艺术、行为艺术此起彼伏,但是对于中国文化精神内核的探索和传承,终需由中国人自己来完成。大漆雕塑运用中国传统大漆为原材料,把丰富多彩的传统大漆髹饰技法运用到雕塑创作中,突破了材料的限制,创造出了崭新的雕塑格局。田世信在这个材料运用于雕塑创作探索过程中找到了一些突破。

代表人物

出生于1941年的田世信,早期就读于北京艺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到贵州省艺术学院任教。1982年个人作品首次参展入选巴黎《春季沙龙展》,随后他的作品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屡获殊荣。1985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与雕塑家刘万祺共同成立贵州艺术专科学校雕塑工作室,开创了贵州省的雕塑教育启蒙。1989年调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研究所。从90年代起,田世信开始潜心研究中国传统大漆技法与现代雕塑的应用与融合,二十多年来创作了各型各类的大量作品,尤其是在夾纻脱胎大漆制作技术方面,突破了传统大漆技术的局限性,达到了雕塑艺术作品表现的丰富性,使脱胎大漆雕塑效果超越了金属锻造效果,且比金属锻造具备更多优势,以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替代了西方传入的雕塑技法,开创了雕塑业界崭新的局面。

备注

与中国漆画相同,中国大漆雕塑与日、韩相比,在艺术领域的成就,可以说是各具特色,并且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只是中国的大漆雕塑艺术家,如田世信先生,多年来都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努力在漆塑艺术的道路上前行,完全是依靠自己个人的力量在传承和推动中国大漆雕塑的发展。由于个人的资金、资源等方面的限制,缺少与国际同行间的交流与沟融,这些年一直只能在国内有限的展览活动中倾力推动大漆雕塑艺术的发展,未能更多地参与到国际间的艺术交流,更多地去展现中国大漆雕塑独特的艺术魅力。

交流与推广

与西方美学从具象到抽象的历史演变一样,漆艺这一代表东方艺术特色的艺术门类,从古至今也逐步演变着从实用性的“器物”到纯美学范畴的“物语”之间的转换。它们之间是筋脉相连,形意相通的东方艺术内核。几年前,来自日本爱知县立艺术大学的高桥洋教授站在田世信先生庭院内,面对放置了十二年之久,历经风吹雨打依然完好无损,色泽如初的一组脱胎夹纻漆雕塑,向田老深施一礼,轻声说道:“你走到我们前面了。”那是一组正在进行自然损毁实验的漆塑。2015年福建亚洲漆艺展上,日本当代漆艺家的10件展品未见一件漆画,漆器精品也仅占两件,其余皆为漆雕塑或漆造型。中国的大漆雕塑艺术,亟需建立自己在国际上的展现舞台。

历史传承与特色

漆雕塑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架上雕塑。它最重要的目的是表现“漆”的个性和魅力,而不仅是简单用漆来装饰一件雕塑而已。大漆在我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髹饰技法有上百种,有彩漆晕全、锦文、朱漆描金、螺钿镶嵌等等,表现手法多姿多彩,变化万千。在色彩装饰效果上,既能全光璀璨,华贵多姿,又能粗犷不羁,奔放如歌,既能粗砾如砂,又能光滑如镜。只有经过不断实践,深入探索研究并掌握漆的特点,才能产生和达到漆与雕塑之间的形神合一,互为融合的效果,更不用说在制作过程中繁复的工序与严苛的环境要求。因此,大漆雕塑在近现代美术领域中,鲜少有人涉足,亟待解决人才的培养与传承。

猜你喜欢
大漆漆艺技法
大漆世界:变·通
——2023湖北漆艺三年展作品选
蒲美合作品选
漆艺和现代家装的结合
奇妙的漆艺之旅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精通拍摄技法
青年漆艺师夫妻的幸福生活:悠闲着坚持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大漆大人大品格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