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新加坡特约记者 叶孝忠
在东南亚的一些小岛上,经常会遇见留下来不走的老外。离开或留下,说起来挺容易的,但越是简单的决定,往往让人耗费心力,举棋不定。年轻的西班牙人已经在印尼的吉丽群岛住了两周,打算在岛上找个工作留下来,总比回家失业强。这样的小岛和终日无所事事的生活会让人产生幻觉,觉得这才是生活,而一个即兴的决定,可能就此改变人的一生,住下来的老外成了企业家,开了餐馆、酒吧或民宿,一住可能就是十几年,岛上不缺这些人。
岛上多凉亭(如图),凉亭是东南亚海岸村庄里的常见建筑,正如村庄的客厅。小而不起眼,却极其重要,凉亭没有实际的住宿功能,但却是当地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建筑。经常可见当地人悠闲地坐在凉亭,半倚半躺,大多数是妇女,带着几个小孩,婴孩肚子饿时,便宽衣解带喂奶。好看的凉亭,往往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建材多为木料,屋顶盖上茅草,凉亭边总有一两棵壮硕的凤凰木。如果渔村富裕了,自然也会整修凉亭,换上水泥瓷砖。水泥不是天然的材料,自然难以融于周围的青山碧水中,往往显得唐突。
凉亭也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和情趣,只有闲人才会花时间在凉亭里听风看海,正如建造苏州园林的文人,完全是自娱自乐的闲情雅致。这些文人在狭小的空间里建造亭子还不够,还要取个诗意盎然的名字,正如自己的宠物。拙政园里的谁与同坐轩,灵感来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充分反映了园主寂寞却甘于寂寞的心情。然而东南亚的凉亭往往连名字都没有,因为他们没有太多未酬的壮志,这样的生活未必没有意义,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还不是一样,终日劳碌,也不知道为谁而忙,甚至可能还不如渔村凉亭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