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谁先觉,浮世有清欢
——品读《庄子》

2017-05-23 03:13子不语
学生天地 2017年28期
关键词:弟子蜗牛庄子

○ 子不语

百家争鸣的时代,妙就妙在不仅仅有积极入世的人可以宣扬其出将入相的远大抱负。自由出世的人也一样可以著书立说,探讨天地万物的本源,说些逍遥、混沌之类玄而又玄的话题,比如庄子。奇幻恣肆的《庄子》在诸子百家的文章中可谓独树一帜。它之所以千百年来被人们不断传诵,不仅仅是因为其中的哲学奥义,还因其想象力之丰富和语言之灵动飘逸。

书本上的“动物世界”

相对于孔子、孟子研究帝王之术和社会法则,庄子的一生几乎都把时间拿来研究动物了。在《庄子》里,他总是用鲲、鹏、蜗牛之类的动物来隐喻人,他要讲的不是世界,而是视角,更是一种境界。《庄子》给读者展示的想象空间中,隐藏着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在这里,动物以完全平等的身份走进了人的生活,像人一样思考,与人对话,甚至成为了人的朋友。

比如庄子曾用蜗牛的故事成功化解了齐魏两国的争端。《庄子》中记载,从前有一只蜗牛,只有芝麻那么大,触角却别有乾坤。它左角上有个国家,叫触氏,右角上有另一个国家,叫蛮氏,这两个国家都想霸占对方的领土,于是发生了大规模的火拼,差点动用核武器。结果伏尸百万,战胜方追逐失败方,花了整整半个月才回国。

那些在国家之间的打打杀杀,视人命如草芥,以为自己干着统一天下的雄伟霸业的人,在庄子看来,不过像黏糊糊的蜗牛角一样。

寓意深刻的“内涵段子”

庄子将大量的道理写成了充满内涵的寓言。用时下的流行语来说,《庄子》就像是一本“内涵段子书”。比如有一天,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到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但这树粗百尺,高数千丈,直指云霄,树冠宽如巨伞,能遮蔽十几亩地。

庄子忍不住问伐木者:“请问师傅,如此又好又大的木材,怎会一直无人砍伐?以至独长了几千年?”伐木者却对此树不屑一顾,说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制舟船,则沉于水;用来制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制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制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制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听了此话,庄子对弟子说:“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弟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庄子又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当庄子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他的弟子决定将来一定要厚葬他。庄子听后说:“对的,一定要厚葬!我要以天地为棺材,日月星辰为陪葬珠宝,天下万物都是送我离开的礼物。”因为在庄子心中,整个天地都与他为伴。然而弟子听后却不同意,按庄子说的那样,随便把尸体扔到野外,被飞禽猛兽吃了尸体就不好了。庄子则说:“把我放旷野里,乌鸦、老鹰要吃我;把我埋在地下,蚂蚁也要吃我。你们怎么抢了猛兽的大餐,专门送给地下的蚂蚁吃,太偏心了呀!”这就是庄子笔下的大境界和大智慧。

以“有料”趣味抵御“无聊”功利心

庄子最令人称赞的一点,是他把无聊这件事变得很有“料”,以趣味超越功利,用逍遥免去俗气。虽然庄子一生贫穷,却始终乐此不疲。他的穷不是一种无奈,而是一种选择。所以,《庄子》这本书也就顺理成章被他写成了“奇书”,比如《逍遥游》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的是一条叫鲲的大鱼,大到有几千里,它想去南极度假,从海里飞上天,变成了大鸟,名为鹏。大鹏鸟奋力一飞,两只翅膀张开,把天空都遮住了,海水也被振到三千里高空去了——而大鹏鸟不管这么多,到九万里高空去玩耍。蜩与学鸠没有看到过大鹏鸟,因为大鹏鸟一飞起来,它们看都看不见,只不过听人家说有这么一件事,于是笑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这就是人生境界的不同。

对此,庄子则说:“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庄子的深刻,恰恰就深藏在这些看似没头脑和异想天开的故事里。

当你亲手捧读《庄子》时,才会真切感受到自己穿越于时空隧道,抵临两千多年前的中原大地,与身着右衽窄袖衣袍的智慧老者促膝长谈,体味宇宙的玄理,感悟生活的情趣。

猜你喜欢
弟子蜗牛庄子
弟子规
蜗牛说
弟子规
小蜗牛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蜗牛(共3则)
《庄子说》(十五)
蜗牛
扫净心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