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温强红 周蜜
西港特区:合作样板的“共赢基因”
文:温强红 周蜜
从零起步,历时9年,西港特区用“共赢”理念,帮助开发者们客服重重困难,让“一带一路”花开柬埔寨,得到当地百姓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
“蓬勃发展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2016年10月1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柬埔寨前夕,在《柬埔寨之光》报上发表题为《做肝胆相照的好邻居、真朋友》的署名文章中如是提到。
中柬双方领导人都对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以下简称“西港特区”)十分关心并寄予厚望。时任中国驻柬埔寨大使布建国说,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上的经贸合作区,西港特区在开放模式、发展定位和平台服务等方面凸显出重要示范和样板意义。
作为 “一带一路”上的一颗明珠,西港特区传承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共赢基因”,努力践行亲、诚、惠、容的理念,将发展成果惠及当地,构筑起中柬两国人民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在柬埔寨四号国道212公里处,“西港特区”的标志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有着宽阔的洪森大道,整齐划一的厂房,上下班高峰,这里更是车流涌动,人潮如织,传递着腾飞的希望。
然而,在2008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无水、无电、无路,杂草丛生灌木覆盖。回顾那段创业史,首批拓荒者,来自江苏省无锡市红豆集团的建设者们仍记忆犹新:“我们每天在灌木丛、泥水沟中深一脚、浅一脚穿行,一手拿着砍刀,一手拿着GPS,还得忍受虫咬、蜂蜇。”
功夫不负有心人。9年来,西港特区公司的建设者们奋力拼搏,如今,西港特区早已脱胎换骨,展现新颜,成为柬埔寨当地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完善的国际化工业园区。特区5平方公里区域内初步实现了通路、通电、通水、通讯、排污(五通)和地平(一平),建有160栋厂房和一座大型污水处理厂,并配套建设了集办公、居住、餐饮和文化娱乐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大楼以及柬籍员工宿舍、集贸市场、生活服务区等设施。同时,西港特区公司还引入柬埔寨发展理事会、海关、商检、商业部、劳工局、西哈努克省政府入区办公,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建立了劳动力市场,于每月10日在区内举办人力资源劳工招聘会;联合无锡商院共同开办西港特区培训中心,为区内员工提供语言及技能培训,努力为企业营造“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运营环境。
如今,已有来自中国、欧美等国家及地区的105家企业在此投资兴业,安置当地就业1.5万名,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中柬两国间的重要合作项目,西港特区长期以来受到两国领导人及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2015年4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雅加达会见洪森首相时就指出:“要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运营好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洪森首相对西港特区也是格外重视,2008年2月亲自为特区奠基,2016年6月又欣然出席特区“百家企业入园”庆典活动,多次称西港特区是他的“亲儿子”,希望把其建成“柬埔寨的深圳”。
2010年12月13日,两国政府部门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柬埔寨王国政府关于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的协定》,建立了常态化协调机制,及时召开协调委员会会议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阶段性问题。中国财政部、商务部除了按照国家政策对西港特区予以支持外,商务部还在援外建设方面给予倾斜,为特区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与此同时,柬埔寨方面积极为中方建设的立项审批、物资进出口的检验检疫和通关验放、人员出入境、融资及资金汇兑、投资保障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江苏省政府把西港特区作为“走出去”的名片,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无锡市政府也把促进西港特区建设当作份内的事,党政领导多次到现场考察指导,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并积极帮助开展招商宣传工作等。在西港特区建设中,两国领导的重视程度,两国政府的配合程度,已成为中柬经济项目合作史上的样板。
西港特区的柬籍员工。
中柬双方的共同努力,让西港特区建设日新月异,而反过来,随着特区建设,也进一步加深了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及传统友谊。
2009年7月,西哈努克市与无锡市缔结为友好城市;2014年7月,西哈努克省与江苏省签署了友好合作备忘录。在此基础上,两省、两地以西港特区为支点,不断加深在医疗、卫生、教育等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园区企业生产现场。
园区女工在“一站式”行政服务窗口办理相关手续。
在医疗卫生领域,2015年12月,在西港特区公司的配合下,江苏省人民政府派出的援外医疗队在西哈努克省开展了为期10天的免费医疗巡诊活动,累计为当地1200多名求诊患者进行了疾病诊断和医治。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与西哈努克省卫生局签署了卫生合作谅解备忘录,明确双方将在疟疾、血吸虫病等热带病防治方面开展学术交流、技术合作等。
在教育合作领域,2015年,江苏省政府向西哈努克省政府捐赠了40台电脑;2016年,又为默德朗乡小学援助建设电教室,改善教学条件。另外,无锡市政府还在西港特区内开设无锡图书馆,为区内员工、周边村民提供图书阅览服务,促进两地文化的交流;向西哈努克省政府捐赠一批太阳能路灯,改善四号国道行车条件,完善当地道路设施。
可以说,西港特区已成为中柬两国间的交流中心、友谊中心。
西哈努克省省长润明多次表示:“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西哈努克省人民的‘饭碗’。”这个评价并非随口一说。目前,西港特区安置当地就业1.5万人,仅属地波雷诺县就有70%的家庭在特区工作。不光如此,西港特区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润明曾透露,他刚上任不久,曾走访西港特区附近的村庄,与村民们聊了特区发展给大家带来的影响。村民们开心地告诉他,以前村子里秩序很乱,偷盗、打架事件常有发生。但是自从西港特区建成后,人们都到特区的工厂里工作,那些小偷小摸的、打架斗殴的人都没了踪影,村里的治安得到了大幅改善。
能得到当地人民的认可,归根结底,这与西港特区公司践行的“八方共赢”的发展理念密不可分,即与股东、员工、顾客、供方、合作伙伴、政府、环境、社会(社区)等八方建立共赢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将发展成果惠及周边,做“亲诚惠容”的传播者及践行者。
自成立伊始,西港特区公司积极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将园区发展同当地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相对接。在2008年捐资25.4万美元为当地修建学校;每年都向柬埔寨红十字会捐款,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在“国际妇女节”向柬埔寨贫困妇女捐助蚊帐;捐资助学,向品学兼优学生捐赠书包,发动员工开展“一对一”帮扶贫困学生。同时,成立西港特区中柬友谊公益志愿者团队,发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慈善活动中,扩大帮扶的范围及规模。
对于“共赢”理念,西港特区公司正通过对当地村民进行技能培训,增强村民谋生技能,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的实践,更为深刻地践行着。
阿美就是因此改变人生轨迹的当地青年。她曾在西港特区公司开办的夜校学习中文,如今,这个柬埔寨姑娘,中文流利,已是特区内一家中资工厂的车间翻译。阿美一家兄妹四个,除了尚在读小学的妹妹,其他三人现在都在特区内工作,全家月收入加起来近2000美元。不仅建了新房,还添置了电视机和摩托车,是当地的“小康之家”。
“以前我们家都是破草房,靠着爸爸在外辛苦打工维持生计,现在我们都能在园区工厂挣钱了,父母就不用像以前那么辛苦地养家糊口,我们每月还会给父母零花钱。”在阿美平实的语言中,是满满的骄傲与自信。
“一带一路”倡议承载了沿线国家的发展梦,为中国以及周边国家发展增添了动力,为沿线人民的幸福生活插上了羽翼,更为西港特区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共赢基因”让特区实现了巨变,如今的特区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及柬埔寨《2015-2025工业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不断加快建设步伐,成为“柬埔寨的深圳”和“一带一路”上合作共赢的样板园区、民心工程。
(图文提供:红豆集团品牌文化部)
(组稿支持:江苏《党的生活》杂志社)
责编:史瑞
链接∶西港特区的特殊“印记”
柬埔寨政府批准的最大经济特区
西哈努克省发展最好,就业人口最多的经济特区
第一个签订双边政府协定确立法律地位的合作区
第一个建立双边副部级协调委员会促进机制的合作区
第一个联合中国高校培养留学人才的经济特区
西港特区入口标志。(张翅 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