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东林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092-01
沙湾县是塔城地区的农业大县,全县20.7万人口中有15.2万人口在农村,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县的全面小康。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要贯彻好上述精神,关键是要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育一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生力军作用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而现阶段,我县大多数农村从业人员没有受过系统全面的教育,总体素质不高,发展后劲不足,并且,现有的农村实用人才数量严重不足,目前,全县中专学历以上各类农村实用人才 678人,占全县农村从业人数的0.8%。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全面小康的“瓶颈”。
如何打破这一“瓶颈”?乌兰乌苏镇探索创新了“院校+基地+农户”的培训模式,培育了一支充满活力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院校+基地+农户”,就是:镇党委与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共建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以“政府买单,农民受益”模式,聘请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外地专家教授为顾问,从产前、产中、产后进行理论培训和现场指导,每年为该镇培养高产棉花和早期加工番茄示范户各50户,高产奶牛、高效林果和牛羊育肥示范户各30户,家禽养殖示范户20户。
乌兰乌苏镇党委在实施“院校+基地+农户”培训当中,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在培训中,一手抓住院校,与院校签订培训协议,为农民搭建学习科技的平台,一手抓住农户,围绕本镇急需的产业人才和村级组织后备人才有重点的进行培养,与此同时,充分打造乌兰乌苏镇这个大的产业示范基地,让基地把院校和农户紧密链接在一起,让院校的师资能源通过基地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农村实用人才,进一步激发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
“院校+基地+农户”,以院校为基础,解决了培训质量不高的问题。镇党委坚持为农民提供好的培训场地、师资力量,通过“订单式”培训,既让农户坐到在院校课堂参加系统的专业理论培训,又让农户在实践基地接受院校专家教授的技术培训。2010年以来,共选派了260名种养殖能手、农民经纪人、村干部参加了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期5-10天的短期培訓,同时,又于2014年,与昌吉农学院联合开办了蔬菜林果农业综合专业和畜牧兽医专业两个为期3年的培训班,为每个村培养2名技术骨干,既解决了培训质量不高的问题,又有效解决了全镇技术性人才缺乏的问题。
“院校+基地+农户”,以基地为保障,解决了理论与实践培训脱节的问题。乌兰乌苏镇坚持把实践基地建在产业链上, 并与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投资6万余元在乌兰乌苏镇建立了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并围绕该镇产业发展共同建设了奶牛养殖、牛羊育肥、加工番茄、高产棉花、优质林果、家禽养殖六大基地。该镇以这六大基地为保障,坚持培训既进课堂又进基地,长期聘请了昌吉学院、石河子大学等院校的5名专家教授负责基地授课,有效解决了理论与实践培训脱节的问题。
“院校+基地+农户”,以农户为核心,解决了农村实用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乌兰乌苏镇在农民科技培训中,积极支持农村党员干部和实用人才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既实现了科技培训与人才培训、村干部培训的有机统一,又为农村实用人才更好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搭建了平台。
自实施“院校+基地+农户”的培训模式以来,乌兰乌苏镇共培训村干部12.6万人(次),各类科技示范户1050户,有43人获得了中专学历证书;把150名致富能手培养成了农民经纪人,28人获得了自治区经纪人资格证;把24名农民经纪人培养成了党员,17名党员农民经纪人充实到了村级班子中,在各村中逐渐形成一种“一帮一、一带一、共发展”的良好致富氛围。
在农村实用人才的示范带动下,目前,乌兰乌苏镇已初步形成了番茄、蔬菜、林果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已达到48283亩,特别是蔬菜林果业占到了总面积的45.9%,成为支撑该镇农民增收的主要平台。畜牧养殖特别是养牛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为农民增收注入了持续动力,该镇高产奶牛由2004年1800余头增加到目前的6100头,畜牧养殖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以上。
全县8个乡镇与昌吉院校、石河子大学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培训关系,共建立种养殖等各类科技示范培训基地63个。截止目前,全县通过“院校+基地+农户”共培训种养殖能手、科技带头人等956人,其中,参加中专以上学历培训149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得到显著加强。
“院校+基地+农户”的科技培训模式,调动了全县农民学科技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培育了一支有活力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开启了农民致富的钥匙,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院校+基地+农户”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找准基层组织建设和人才工作的结合点,是推动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各乡镇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把基层党组织开展的“双培双带”与“院校+基地+农户”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紧密结合,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和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强”、“双带”型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最终实现了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互动双赢。
“院校+基地+农户”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建立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培养体系,是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综合素质的关键。“院校+基地+农户”培训模式,在培训方式上适合农村特点、农民要求,通过把点单服务式、学历教育式、能人示范式、远程教育式等多样化培训形式贯穿课堂和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形成了层次分明、布局科学、开放有序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农村实用人才学科技、求发展的意识和水平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得到了提升。
“院校+基地+农户”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是激发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通过支持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建立科技示范基地,鼓励兴办农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实体,让农村实用人才依靠科技致富,并且以实际行动带头发展产业,带头服务和带动农户,使农村实用人才真正成为了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