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雄利+何昀昆+田晓琴
【摘 要】贵州省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发生率较高的省份。扶贫工作一直是贵州发展的重中之重。科技扶贫作为贵州省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路径及实践成效值得探索和思考。本文有效收集和分析了贵州科技扶贫近些年的实践成效,并对当下的科技扶贫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贵州;科技扶贫;成效;建议
1 科技扶贫提出的背景
科技扶贫是国家科委于1986年提出并组织实施的一项在农村进行的重要的反贫困战略举措(1),其宗旨是利用科技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效促进其资源开发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加快经济发展,最终脱贫致富。
2 贵州省科技扶贫的实践及成效
2.1 建立毕节实验区,科技扶贫成效显著
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6月由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贵州省委、省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2)20多年来,毕节试验区经过艰苦努力,形成了特色的“九大扶贫模式”,扶贫成效显著。截至201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42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32元,增长13%。实现一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纳雍县和七星关区鸭池镇等44个贫困乡镇“脱贫摘帽”、七星关区阿市乡草坪村等395个贫困村“出列”、毕节贫困发生率下降5.69个百分点。
2.2 实施黔西南星火计划,探索出独具特色的“黔西南”模式
1990年,以探索岩溶山区经济、社会及生态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之路的“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在黔西南州成立。(3据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25年中,当地先后投入资金30多亿元,实施科技扶贫项目404项,引进智力支边项目1397个,扶持资金9821万元。黔西南州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990年仅为436元,至2015年已达到7400元,增长约17倍;黔西南州贫困发生率也从1990年的57.62%下降到16.75%;“十二五”期间减少贫困人口51.24万人,4个国家级贫困县、42个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4)以上数据表明,黔西南试验区已探索出民族贫困地区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脱贫步伐的“黔西南模式”。
2.3 开展科技特派员活动,以人才促进科技扶贫
为全力推进精准帮扶,贵州省委组织部、贵州省科技厅等部门会同制定了《“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工作方案》并实施。2015年已选派出近1300名科技特派员赶赴基层服务“三农”,投入2460万元组织实施《贵州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5个重点项目,200多名科技特派员赴近30个县开展茶叶绿色防控技术等示范应用,帮助农村地区建立科技示范应用核心基地11.2万亩,推广49.9万亩。
2.4 贵州省科技厅发挥自身科技优势,促进精准扶贫
十二五以来,贵州省科技厅依托自身的科技优势,共实施科技扶贫成果转化项目900余项,支持资金达到2.1亿元。
(1)以技术产业为支撑,促进农业扶贫。
围绕贫困地区重点产业的发展需求,采用“公司+基地+科研+农民”的发展模式,将农业技术快速传递给农民。2015年贵州省科技厅支持茶叶、蔬菜、果蔬、树木等7个类别35个项目,资助经费1420万元。覆盖农户2万多户,带动农民增收1.63亿元。
(2)深入开展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促进信息扶贫。
深入开展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促进信息扶贫。在部分乡村试点开展应用网络电视,并建成贵州省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贫困地区的现在技术咨询、农产品和旅游产品的上线销售。目前,已有1000余家企业、合作社的500育种特色产品上网销售。
(3)具体帮扶到点,将帮扶落到实处。
几年来,贵州省科技厅也具体针对帮扶点乌当区百宜乡沙坝村、赫章县、剑河县等开展了一系列的帮扶活动。贵州省科技厅下属单位贵州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派驻驻村干部长期派驻剑河县,在当地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一系列的科技活动。2016年,以“科技创新引领 共享发展成果”为主题的省科技活动周在剑河县举行,贵州省科技厅不仅为剑河带去了文化、技术、科技项目,同时向剑河县捐赠包括项目资金、图书和文体用品共计近700万元。
3 贵州省科技扶贫存在的问题
20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相关部门的推动和配合下,贵州省科技扶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统计,2011年,贵州省贫困人口为1149万人,到2014年就减少到623万人。贵州省贫困人口的骤然减少,科技扶贫功不可没。但是,受一些相关因素如科技人员素质、机制体制建设、信息手段发展等的制约,贵州科技扶贫还存在的一定的问题。
3.1 贵州省科技扶贫的力度、深度、广度有待提高
贵州省科技扶贫的力度、深度和广度都不够。贵州省的许多偏远地方仍旧面临着科技技术不通、教育资源落后、紧缺人才等现状。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底,贵州省尚有493万农村贫困人口。如何迅速合理的减少人口,是打好“大扶贫”之战的关键。因此,贵州科技扶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2 贵州省科技扶贫信息手段单一
回顾我省的科技扶贫历程,许多科技扶贫活动及成效数据较为零散,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统计。许多地方的扶贫信息得不到第一手的资料,当地农民也因无法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无法摆脱“盲耕哑种”的现状,收入很难增加。同时,因缺乏相应的数据库支撑,导致相关部门在信息决策和实施的过程中困难重重,许多扶贫设施和项目被重复浪费,而真正需要扶贫的扶贫点却得不到帮扶,帮扶很难真正落到实处。
4 对贵州省科技扶贫的建议
4.1 立足省情,发挥科技部门自身优势进行科技扶贫
贵州省是多民族发展地区,是中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扶贫开发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面对如此艰巨的扶贫任务,科技扶贫更应该发挥科技相关部门的人力、技术优势,为当地贫困地区办实事、解难题。要从科技普及、技术指导、科技项目申报以及重点项目扶持等入手,将科技扶贫发展的更为有特色、有实效。
4.2 打造科技扶贫“数据云”,避开“扶贫怪圈”
大数据是贵州经濟建设的重点领域,科技扶贫也应与时俱进,与大数据结合起来,利用大数据信息海量、分享便捷等优势,将科技扶贫的相关信息实时动态化,呈现立体直观的态势。同时应探索为驻村队员研发手机应用APP软件,运用模糊逻辑搜集“贫困大数据”,打造科技扶贫“数据云”,旁观、验证、精准识别出贫困群众,有效避开“扶贫怪圈”,为我省科技扶贫提供原始的数据来源和信息决策参考。
4.3 建立精准科技扶贫责任机制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精准扶贫被写入到了“十三五”规划中,成为下一个五年里中国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科技扶贫也一样需要讲究精、准。贵州省应结合现有的科技扶贫情况,探索建立精准科技扶贫责任机制。将科技扶贫的具体任务、行动情况和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身上。这一责任制应明确各相关部门和相关负责人为相应责任主体和责任人。责任机制的建立,将促使科技扶贫的落实更为精准、有效。
【参考文献】
[1]莫鸿业.浅析广西科技扶贫[J].大众科技,2010(11).
[2]游泳,张玉龙,龙从霞.毕节试验区科技扶贫模式的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3(3).
[3]刘义.同心同向同奔小康[N].贵州日报,2017.03.26.
[4]李丽.黔西南“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25周年工作座谈会召开[N].贵州政协报,2015.12.16.
[责任编辑:朱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