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泓宇
摘要:物理作为一门以分析物理问题,建立物理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学科,对我们高中生的逻辑性思维和从广泛的无用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和博大的课外知识有很强的要求,所以课外科普知识对于我们物理能力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本文主要讲述科普知识对我们物理能力有什么样的作用,阐述了科普知识的重要性。
关键词:科普;物理;题型
科普知识是一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种种现象和理论的知识文字,是将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普及到社会各处,使人们更容易接受,用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如苹果树下的伟大发现,让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创造出了今天的人造卫星和载人飞船。总之,科普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体现在提高物理能力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习兴趣
科普教育形式有多种形式,例如,在学科课程中可以通过科普班会、学习兴趣小组、科学实验、科普宣传周及知识比赛等形式来促进学生的科普知识学习兴趣,积极参与科普教育活动中来,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热情。在此过程中,可以选拔科技新苗,进行重点辅导,提高学生素养及水平,培养学生个性。还可以通过改变校园环境,在课程中营造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要让墙壁能够“说话”,花草能够育人,从“绿化”、“美化”向更高层次“教育化”方向发展。比如,将校园内的植物用科学的名字进行标识,校园展板定期进行科普宣传,墙壁上学习园地书写激励性的求知标语,教室内悬挂座右铭,建立名人雕塑,使整个校园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浓郁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走到哪里都能学到知识,学习知识的形式更加丰富,在潜移默化中激发我们去探究科学知识,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
二、锻炼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般物理中的科普题目包含的字数偏多,并且需要从中找出解决题目有用的信息,所以由此可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阅读下面摘自百度百科中的科普短文回答问题。(我国“嫦娥2号”在2010年10月1日成功发射,大约经过5天后进入如图所示的环月轨道。它的质量为2.3t,与“嫦娥1号”相同;它環月的平均高度为100km,与“嫦娥1号”200km的环月高度相比较,距离月球更近,更宜于对月球的精细测绘。2013年“嫦娥3号”将携带“中华牌”月球车登月探测。已经探明,月球上无水,无大气。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表面重力的1/6。月球昼夜间隔大约相当于地球上的14天。也就是说,登上月球的月球车,最多可以连续工作14天,进入月夜以后,它由于无法通过光能发电,进入休眠状态。14天后,又能自动醒来。月球表面白昼时温度高达150℃,黑夜时低至-180℃。
(1)相对月球,“嫦娥2号”与“嫦娥1号”谁的重力势能更大?当“嫦娥2号”从远月点向近月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和动能如何变化?月球车工作的电能是由________能转化来的,它在月球上要耐受________℃的温度差。
(2)你认为,宇航员在月球上如何交谈,为什么?月球上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所学物理知识,提出你的两点看法,并做出简要解释。
这样的题型,信息繁多,就需要我们辨别有用信息并加以利用,由此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并且还增加我们的科学知识,拓宽我们的知识面,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学以致用。
三、可加深对物理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物理科普题中,一般包含有大量的先进的科学知识,并且很多是从我们身边的实例出发,再加以延伸,拔高到理论知识,可以加深我们对书本上那些看似空洞的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我们学习浮力的时候,根本不清楚浮力到底是什么,但是物理科普题型中有关于浮力的知识时从水中的落叶和大海中的船只举例,让我们运用所学知识来求解其所受浮力的大小,进而让我们理解了浮力的作用并且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浮力的概念,给我们深刻的认识并记忆深刻。还有我们学习声音的传播时,有一道科普知识题是通过太空舱力里宇航员只能以手势来对话,进而是把一个钟表放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箱里,随着玻璃箱里的空气被慢慢抽出,我们越来越听不到钟表的滴答声,让我们明白了空气作为 一种介质可以传播声音,而真空状态下声音是不能传播的,让我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轻松且深刻。
四、拓展思路,培养我们树立发散性,创新性,科学性思维
如上文的嫦娥2号题目中第二小题一样,科普知识题一般都会有一道开放性问题,就是从自身出发谈谈该怎样解决这种现象,或者对某一种现象根据自己学的知识,提出两种不一样的观点,这样的题型就促使我们开动大脑,从已知的知识中另辟蹊径,发掘出不一样的观点,从相同的知识点中,用不同的思维角度来折射出不一样的结论等,这样就拓展了我们的思路,培养我们的创造性和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塑造我们创新性、科学性的思维,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五、总结
科学知识的推广、普及十分重要,未来社会竞争不断加剧,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未来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高中生正处于知识积累阶段,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着重培养我们科普知识的掌握度,要考虑到我们未来的发展,树立全面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站在未来的角度看问题,不只以升学率来开展课程,要全面培养我们的能力,把我们塑造成一个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徐英俊.对高中物理新课程中渗透物理前沿教育的探讨[J].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2015年科普物理[J].环球物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