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学红++程传云
摘要 大棚桃一边倒扇形栽培具有结果早、产量高、质量好、易管理的优点。本文从园地选择、品种选择、整地施肥、定植、整形修剪、肥水管理、控树促花、温湿度调控、果实管理、果实采收及采后管理等方面总结大棚桃一边倒扇形栽培技术,对大棚桃生产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大棚;桃树;一边倒;扇形;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092-01
桃树一边倒扇形栽培技术是将主干形的树拉斜,让桃树斜生(向西或向南拉倒45°角)的高效优质栽培综合新技术。一边倒扇形栽培具有结果早、产量高、质量好、易管理四大优点。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园地选择
建园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背风向阳、地下水位低、土质疏松的砂壤土地块[1]。要求周边生态环境良好,不受工厂、城市生活垃圾及医疗废弃物污染。
2 品种选择
选择需冷量低、花粉量大、自花结实率高、耐贮运且大棚栽培时果个大、色泽好、品质优的品种,如中油4号、中油5号、中油9号、中油11号、中油12号、中油14号、丽春等。
3 整地施肥
整平地面,均匀撒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7.5 t/hm2、过磷酸钙750~1 500 kg/hm2,深翻20~40 cm,耙平地面。
4 定植
桃树为喜光性植物,栽植的行向为南北向。一般可在秋季和春季栽培,以春季为好。定植行距为2~3 m,株距为0.8~1.0 m,定植密度4 500~6 000株/hm2,具体可根据大棚的宽度决定。栽植时挖宽度为80 cm、深度为80 cm的定植沟。施足有机肥后回填,回填的高度距地面约20 cm即可,然后浇透水沉实。定植时,先对根系进行修整,剪去过长、受伤的根系。栽植后及时浇透水。采用黑色地膜覆盖保湿。定植后及时定干,定干高度为嫁接口上留10 cm,当新梢长至5~10 cm时,只保留1个饱满芽,其他芽及时抹除。幼苗新梢长至20~30 cm时绑竹竿引缚,防止大风折断。
5 整形修剪
一边倒树形就是主干形拉斜,让桃树斜生,当新梢长至50 cm左右发出侧枝时,距地面40 cm留第1个侧枝,第1 侧枝长至20 cm时留10 cm摘心,促发二次枝。第2~8个侧枝整形修剪同第1个侧枝。主干上部新梢摘心促发侧枝,上部4~5个侧枝长至30~40 cm时,喷多效唑、烯唑醇或PBO促进花芽快速分化。当枝条长至30 cm左右时捋枝,及时抹除背上枝。如果两边侧枝没有萌发,可捋平背上枝留作结果枝。
升温初萌芽前修剪主要是调整树形和花芽量。第1年以整形为主。疏剪密生枝、细弱枝、徒长枝等,长果枝、徒长枝短剪,中果枝不剪。花前复剪,花芽膨大期,第1年保花不剪,第2年后花量大时,剪去徒长枝上部一部分,回缩细弱枝和无花枝。坐果后修剪,回缩疏除无果枝和直立徒长枝,疏除密生枝、无叶果枝,对徒长枝摘心控制生长。幼果期对所有新梢留5~6片叶摘心,每10 cm留1个新梢,对坐果量大的枝条采取拉、吊、支、撑等方法改变方向使果枝分布均匀。果实膨大至成熟期对生长过程中过多的细小枝、重叠枝、进行剪除,尽量保留30~40 cm长的一次性枝条,对旺长的侧枝留10 cm摘心促发二次新梢。让两侧枝条均匀分布在主干的两侧,每边保留15~20个新梢,每株树保留35个左右的侧枝。采果后及时修剪更新,一边倒栽培的树形第1年首先要剪除背上枝、背下枝,再回缩两边的侧枝,剪到最后留1~2个的1 cm左右隐芽为止。先剪树下部80 cm处的枝条,待隐芽萌发新梢长至10 cm时再剪树中部80 cm的两侧枝条,修剪方式同上,中部隐芽萌发新梢长至10 cm后开始修剪树上部两侧枝条。待树下部两边枝条长到30 cm时开始喷施PBO 250倍液,控制下部枝条生长;当上部枝条长到30 cm时,全树喷施多效唑或烯效唑100~150倍液。连续喷2~3次,直到新梢停止生长。
6 肥水管理
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当新梢长到20~30 cm时开始第1次追肥,施碳酸氢铵375~600 kg/hm2或尿素150 kg/hm2。4—7月,每隔10~15 d撒施肥料1次,7月20日以前追肥以氮肥为主,加速树体快速生长。8—9月以磷钾肥为主。当树高50~60 cm时,喷施叶面肥使新梢快速生长。每隔10 d用快速生长剂+磷酸二氢钾+杀虫剂或杀菌剂喷施1次,共计喷施2~3次。9月中下旬开沟施足基肥,沟深30 cm,施用经无害化处理的猪、鸡粪75 t/hm2左右、钾肥750 kg/hm2、磷肥1 500 kg/hm2,填平后灌透水。
7 控树促花
当树高达1.8~2.0 m时,使树主干向西或向南拉倒45°角,形成一边倒树形,再将背上枝向两边拉平,整个树形呈鱼刺骨形状,符合“一平、二满、三透”的原则。6月中旬至7月下旬喷施多效唑等生长调节剂控制新梢生长,第1次喷施100倍液;第2次间隔3 d后喷施150倍液,第3次间隔3 d喷施200倍液,共喷施3次。喷施3次后发现新梢仍生
长,补喷多效唑或PBO 200倍液,停止浇水施肥。
8 温湿度调控
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从11月中旬下霜,第1次下霜后,可以人工摘叶或喷施5%尿素促使落叶,通过7.2 ℃低温400~800 h,大多数品种经过30~40 d可解除桃树的自然休眠。需冷量满足后开始升温,升温的第1~3天棚内温度保持13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0%。4 d后每隔2 d升高1 ℃,15 d后保持气温10~27 ℃,最高不超过28 ℃,直至开花;花蕾露红期氣温可保持27 ℃连续3 d,促进开花。从升温至开花需33~40 d。花期可通过人工授粉或果园放蜂,提高坐果率[2-3]。
开花期是大棚桃最关键的时期,开花期气温维持在15~18 ℃之间,最高不超过20 ℃,最低温度-2 ℃易受冻,空气湿度50%~60%,花期一般为15 d左右。
9 果实管理
落花后15 d,喷1遍PBO 150~200倍液,并进行第1次疏果,疏除并生果、畸形果、小果、朝天果及病虫果。果实长到杏仁大小时开始定果,标准长枝留3~6个果,中果枝留2~3个果,短果枝留1~2个果,幼果生长期白天气温20~30 ℃,夜间不低于7 ℃,-1 ℃时幼果受冻。当新梢长到5~6叶时及时摘心,控制营养生长,提高坐果率。
果实膨大期根据土壤湿度结合浇水冲施复合肥或硫酸钾。硬核期冲施高钾型复合肥2次,每次施10~15 kg/hm2。温度控制在20~25 ℃之间,湿度50%~60%,多次对新梢进行摘心,及时疏除过密新梢。果实膨大期每隔5~7 d喷1次磷酸二氢钾促进果实膨大,着色期停止浇水并喷0.3%尿素溶液,增加果实含糖量。采收前5 d可以摘除部分叶片,促进果实着色。注意防控病虫害[4]。
10 果实采收及采后管理
果实成熟后适时采收,分级包装。果实采收结束,揭除棚膜,施碳铵15~20 kg/株。开始采果后修剪管理,结合喷施生长调剂,为第2年生产管理奠定基础。采果后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控。
11 参考文献
[1] 郭晓成,邓琴凤,高小宁,等.论我国桃产业发展的优势、品种和栽培技术[J].西北园艺,2004(6):5-7.
[2] 郭晓成,邓琴凤,高小宁,等.论我国桃产业发展的优势、品种和栽培技术[J].西北园艺(果树专刊),2004(3):5-7.
[3] 王海波,刘凤之,王孝娣,等.葡萄和桃设施栽培技术:休眠调控与扣棚升温[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1(4):23-27.
[4] 汪祖华,陆振翔,胡征令.我国桃育种栽培技术的进展与成就[J].中国果树,1989(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