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在中国找到共鸣

2017-05-22 12:30
环球时报 2017-05-22
关键词:宝莱坞阿米尔印度

印度《第一邮报》20日报道,原题:《摔跤吧!爸爸》在中国:阿米尔·汗如何成为龙之国度最知名的印度舶来品 在中国9000多块屏幕上放映的《摔跤吧!爸爸》开启了“收款机模式”,不到两周就斩获6000多万美元的票房,这部电影也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非好莱坞进口电影。除商业成功外,《摔跤吧!爸爸》也打动了中国观众的心。

尽管在外界看来,印度同中国在一些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常有碰撞,但两国的社会现象和文化都有极高的相似度——无论是重视家庭的社会文化还是教育压力。而阿米尔·汗——这位52岁的超级巨星——用电影将两国共通的社会痛点做出了最佳展现。他的电影总能引发观众的共鸣。“谢谢你一直关心社会事件:女性权益、医疗和教育问题……(你用)很多方式给我启发。”阿米尔·汗的电影获得此类反响十分常见,很大程度上这就是粉丝们的预期。

2009年,《三傻大闹宝莱坞》这一反映印度学生学业压力过重的电影引起了有同样经历的中国千禧一代的强烈共鸣。令人惊讶的是,这部电影现在被评为中国最受欢迎电影的第12名。正是在《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充满笑点和泪点的演出,以及该片所展示出高压教育的问题,让阿米尔·汗为中国观众所喜爱,也在中国播下了重新爱上印度电影的种子。而《摔跤吧!爸爸》继续前进了一步。

有趣的是,不少影评人曾批评印度流行电影是逃避者,或很少愿意超越商业利益的考量,而《摔跤吧!爸爸》中的女性赋权主题让他们对中国电影说出同样的话。《摔跤吧!爸爸》这一真正的体育故事让中国观众觉得这也有可能是一个中国故事。有的评论家提出,中国电影人应反思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体育冠军,却“制作不出像样的体育电影”。

阿米尔·汗在中国的成功不仅是由于良好时机或是出色的市场营销和定位。汗展现的故事往往可以在中国文化史中找到相似事实。例如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和过去“裹小脚”的陋习。中国的社会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重男轻女”,因此《摔跤吧!爸爸》让人们找到强烈共鸣。▲

(作者戈坦·钦祂祃里,赵觉珵译)

猜你喜欢
宝莱坞阿米尔印度
“女儿”变情人?“摔爸”阿米尔·汗深陷婚变丑闻
为你,千千万万遍
如果可以去印度
宝莱坞打响名誉保卫战
宝莱坞被爆吸毒泛滥
宝莱坞名人被指“通巴”
不一样的风筝
罪与赎
最高警察
印度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