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月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产科护理具有风险高、工作量大、护理难度较大的特点[1]。且由于产科患者的特殊性,急诊、夜诊较多,相比其他科室更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2]。因此降低产科护理风险,减少医疗事故,提高产科护理工作质量十分重要。本研究采用类实验的流行病学设计,探究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我院产科25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7月~2017年12月我院产科27名护理人员作为实验组。实验组中年龄19~48岁,平均年龄(28.66±3.65)岁,副主任护师2名,护士11名,主管护师8名,护师4名;平均工作年限(9.96±1.03)年。对照组中年龄19~49岁,平均年龄(28.92±3.81)岁,副主任护师2名,护师11名,主管护师8名,护师6名;平均工作年限(10.03±1.12)年。两组在年龄、职称、工作年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对照组进行风险管理措施,在风险管理基础上对实验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品管圈活动旨在成立问题小组,通过分析日常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制定相应改进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品管圈活动包括:①健康教育小组:制定责任护士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在护士长及专家指导下确定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内容现在小组内开展学习,使每名组员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培养组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健康小组向产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并向其讲述产科相关知识及意义。②新生儿护理组:护理人员及助产师严格落实新生儿具备足圈及手圈。并叮嘱产妇胸牌及手圈不得随意摘除避免发生医疗事故。同时,在新生儿洗澡时对其胸牌、手圈、足圈进行再次核对。③孕产妇护理:护理人员及助产师在孕妇待产使保持高度警惕,若有异常发生及时报告主治医师;同时密切观察其宫口张开情况,实时对胎心音进行监测,掌握胎心音变化及产程。产后对产妇生命体征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包括阴道出血量,宫底高度等。鼓励其今早排尿。
选取孕产妇知识知晓率、新生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作为本研究的评价指标。知晓率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定。问卷满分100分。得分≥80分为全部知晓;得分≥60且<80分为基本知晓;得分<60分为不知晓。知晓率为全部知晓率与基本知晓率之和。知晓率的调查以两组同期收治孕产妇及新生儿为对象,每组随机选取100例。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采用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中全部知晓55例,基本知晓40例,不知晓5例,知晓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
实验组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其中胸牌丢失2例、手圈丢失3例,低于对照组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提高产科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医疗满意度是产科护理的工作重点[3]。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量度及应对措施[4]。品管圈指通过分析实际问题成立问题小组从而解决问题。品管圈的成立不仅提高了我院产科护理工作质量,也提升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同时使每名护士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既加强了护患沟通,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也为产科患者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护理措施。
本研究结果中,实验组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孕产妇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这是由于品管圈针对实际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健康教育小组的建立提高了孕产妇的健康素养。实验组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在风险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锻炼了护士的工作能力,提高了其沟通能力。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运用各种技巧建立了护患信任的关系。减少了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品管圈活动资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可提高孕产妇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减少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白 琳.产科护理新模式对提高自然分娩率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8):181-182.
[2] 陆秀凤,章 敏,金 琦.人性化护理服务对产科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146-149.
[3] 黄春霞.整体护理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和保障母婴安全的实施效果[J].中外医疗,2017,36(10):172-174.
[4] 代定花.妇产科护理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2):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