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雷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中心医院,江苏 宿迁 223600)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这是因为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异常引起的,造成非生殖器官性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该病发病率为20%~30%,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是性激素,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8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服用米非司酮治疗,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年龄45~57岁,平均年龄为(49.5±6.0)岁,病程为2~39个月,平均病程为(15.2±10.2)个月,贫血程度为轻中重度分别为8例、23例、9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6~56岁,平均年龄为(49.1±5.8)岁,病程为3~38个月,平均病程为(15.3±10.1)个月,贫血程度为轻中重度分别为9例、21例、10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进行安宫黄体酮治疗,每天一次,每次8mg,出血停止后改为每天1次,每次4mg;观察组进行米非司酮治疗,每天1次,每次15mg,连续治疗时间为3个月。
治愈为子宫出血停止、子宫周期性少量出血、贫血症状明显改善;好转为月经量有所减少、经期有所缩短;无效为月经量和经期无改变。总有效率为治愈率加上好转率。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表示,采用x2检验,采用t 检验,采用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治愈23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治愈15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为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观察组恶心呕吐1例,潮热出汗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恶心呕吐4例,失眠2例,潮热出汗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作用机制是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月经周期和子宫功能异常、促性腺激素反应能力的降低。因此,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关键是有效止血、纠正贫血,使患者月经周期恢复正常,防止复发[1]。米非司酮属于一种受体水平的甾体类激素拮抗剂,具有较好的功血治疗效果。米非司酮药理研究表示该药可以降低子宫内膜局部组织的雌激素合成水平,抑制雌激素受体的基因表达过程,降低细胞有丝分裂活性以及孕酮诱导的分泌功能,从而延缓内膜发育,减少月经量或者是闭经。而安宫黄体酮治疗中有一定疗效,但是效果不明显,且服用后不良反应较多,不利于患者的治疗。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8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愈23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治愈15例,总有效率为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恶心呕吐1例,潮热出汗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恶心呕吐4例,失眠2例,潮热出汗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显著优于安宫黄体酮,同时不良反应较少,可减轻患者的治疗痛苦,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2]。
综上所述,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减少子宫出血,缓解患者的贫血症状,建议在临床上广泛性应用。
参考文献
[1] 申秀荣.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21(5):311-312.
[2] 郑蔓嘉.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剂量与疗效[J].广东医学,2016,32(14):1874-1876.